APP下载

镇江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及对策分析

2017-01-27丽,范

镇江高专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镇江市镇江污染

余 丽,范 灵

(1. 江苏大学 管理学院,镇江 212013; 2.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科技处,江苏 镇江 212028)

镇江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及对策分析

余 丽1,范 灵2

(1. 江苏大学 管理学院,镇江 212013; 2.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科技处,江苏 镇江 212028)

镇江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对环境污染现状及成因的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对目前镇江市环境状况的认识,引起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同时可以促进对环境治理的探索。镇江市环境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居民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迎接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污染等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带来的挑战。

镇江市;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

城市化进程是我国21世纪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一,现阶段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但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和经济总量的扩充,生态风险在增长,生态环境在恶化,生态危机开始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日益险峻的危险。镇江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同样面临着城市化与环境污染双重推进所带来的困境。

1 镇江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分析

1.1水污染分析

目前,城市水污染是城市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背后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般而言,城市化进程中的水污染大多为工业水污染和生活污水污染[1]。对于镇江市而言,由于整体产业较重,高耗能产业占比较高,其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为工业水污染。

近五年的水污染事件,个个令人触目惊心。2012年一艘韩国籍船舶卸载化学品时,排口管道阀没有关严,导致苯酚泄漏,使得镇江自来水源受到污染,整个镇江城区遭受用水荒;2014年1月17日,镇江天地人化工企业公司偷排污水引起了秦淮河源头惊现死鱼带的事件;2015年3月,镇江丹徒荣炳一家电镀作坊违法生产、排放生产废水;2016年8月,镇江威特工具有限公司私设暗管排放污染物。

21世纪初期是镇江市进入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在城市沿江产业布局中,机械制造业、化工、造纸、电子、电力等行业依靠着长江得天独厚的运输优势和水资源充足等优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迅速发展。然而这些众多的制造业和重化企业的发展,如今给镇江区域的水源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长江沿岸坐落着一批化工企业,润州区内的镇江市自来水取水口,也密布着船舶保养厂、电碳厂、船厂等污染企业,镇江和其他长江沿岸的城市一样,面临着化工围城的困局[2]。

近几年为了突破化工围城的困局,镇江市有关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生态建设有了很大进展,但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等与国家建设要求还存在差距。追求低碳经济是目前主要发展的路线,但是化工等行业中循环经济与清洁效果不明显,还存在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低碳高效的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受产业环境影响下的镇江水环境污染问题依旧不容忽视。减少水污染是镇江市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治理生态环境的核心问题。

1.2大气污染分析

镇江市的整体空气状况较往年有较大好转,2016年,人们普遍关心的PM2.5较2015年有12.5%的下降幅度。但某些时段及某些地区的空气质量依旧不容乐观。林立的烟囱喷云吐雾,晨起的雾霾许久不散,雨天和晚上空气中的异味弥漫不绝,这些都是镇江城市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镇江市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化工区异味、工厂粉尘污染、建筑工地扬尘等,除此之外还有燃煤污染、高污染车辆尾气排放、秸秆燃烧等。比较镇江市各个区域,“谏壁区域”和“西南区域”的大气污染危机更为严重。

与水污染类似,镇江市的大气污染也深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建材、化工、电力等企业占主导使得工业结构过重,整个城市几乎被污染企业环绕。并且,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工产业布局混乱,距离居民区非常近,一些污染物即使在达标的情况下依旧会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更不必说气候条件不好以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排放了。其次,新兴能源利用不足,煤炭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PM2.5有时居高不下。再次,企业对环境的责任意识淡薄,节能减排常常只停留在口头。这些问题正体现了镇江市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镇江市大气污染的原因。

大气污染无小事,无论是化工企业有毒气体泄漏造成多人住院的大污染,还是街边路边露天烧烤漫天的油烟污染引起人们不适的小污染,都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人们在经济与环境质量之间的权衡,呈现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和冲突[3]。这不仅仅是社会公德选择的问题,更多的是经济利益和侥幸心理的驱使以及特定经济结构下的无奈选择。既深受环境的严重毒害,又为了生存甚至是利益不得不继续从事着污染的行业,何时经济发展能更少依赖这些高污染企业?饮鸩止渴的类似行为何时才能真正有所改观?这是留给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值得深思的问题。

1.3噪音污染分析

川流不息的车辆、鳞次栉比的高楼、灯红酒绿的街道,城市化的发展带给人们无限便利和极致的享受外,也带来诸多环境问题。交通道路上的喇叭不绝入耳,建筑工地的机器声昼夜不停,街边店铺喧嚣的高音喇叭等,无一不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干扰,噪音问题成为镇江这座城市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4]。

镇江市总体声环境质量较好。根据镇江市环保局发布的有关数据了解到,2016年在区域环境昼夜平均等效等级中,镇江市区、丹阳市区、句容市区、扬中市区分别为53.9dB(A)、56.3dB(A)、58.3dB(A)、53.6dB(A),相比于2015年对应的53.9dB(A)、57.3dB(A)、59.1dB(A)、54.0dB(A),整体声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比较而言,镇江市区和扬中市区的声环境较好。同时镇江市2016年的道路交通噪音昼夜平均等效声级为62.5~67.5dB(A),整体情况均满足交通干线噪声标准,总体评价较好。

但在某些时段和某些区域,噪音污染问题依旧存在。工地半夜施工、城区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商场促销的声音成为困扰镇江市民的主要噪声。镇江市致力于打造山水花园城市,给人们创造一个宜居乐居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受到各种来源噪声的狂轰烂炸,身心都受到很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噪音往往会持续较长时间,一旦产生,人们便很难摆脱这些噪声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管制,人们长期受到这些噪音污染的危害,会导致睡眠质量降低、脾气暴躁、工作无法集中注意力等问题,甚至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带来病变等健康问题。如何更好地减少噪声污染,打造宜居城市,是镇江市生态型城市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另一问题。

1.4固体废弃物分析

随着近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固体废弃物污染已成为一个城市不得不考虑的环境污染问题。固体废弃物源源不断产生,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却不能及时跟上,使得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处理起来越来越棘手。日常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是常见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江机械制造业、化工、造纸、电子、电力行业占据着主导的地位,镇江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来源主要是危险废物污染和工业固体废物污染[5]。

2015年镇江市的固体废弃物总体呈现良好趋势,工业固体废物量、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分别为1009.88万吨、988.27万吨,其中有30682.36吨是危险废物利用量,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高达91.12%。2015年全市危险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处置量、储存量分别为20.52万吨、17.6万吨、3.65万吨、0.29万吨,相比于2014年对应的10.78万吨、2.18万吨、8.57万吨、0.03万吨,危险物产生量翻倍增长的同时,综合利用量也由2.18万吨跃升为17.6万吨,整体综合利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此外,2015年我市医疗废物的收集量、焚烧处置医疗废物量分别为1420.53吨、1420.53吨,达到100%的焚烧处置,在焚烧处理能力上,较去年的1307.02吨上涨8.68%。

镇江市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处理上,也还遗留一些问题。

首先,未将工业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理,成本偏高,致使很多企业为了节约固废处理成本,私自抛洒或倾倒,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如近些年出现的倾倒工业废弃物事件,一些公司为了节省工业垃圾送到固废中心处理的费用,私自抛洒和掩埋,造成有毒害的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

其次,对固体废弃物处理公司管理不严,对其资质审核流程和程序未进行严格的认定,存在流于形式现象。镇江市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的解决关键不仅于在于技术因素,更多的还在于人为的因素。如何创新固体废弃物处理机制,如何在保证环境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清洁生产付出的成本,成为解决镇江市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的关键。

2 镇江市生态污染的对策建议

2.1政府层面

2.1.1 调整产业结构,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区

机械、化工、造纸等产业在镇江市经济结构中占比较大,给镇江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镇江市的城市生态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首先,镇江市应逐步减少环境污染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加强对环境污染型产业的管理,督促其进行绿色化整治,采取各种方式促使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倒逼环境污染型企业转型升级[6]。

其次,应借助镇江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交通方面的优势,加快旅游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环境友好型企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污染型企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7]。

最后,根据镇江市的实际情况,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在规划时使居民区远离化工、造纸、机械等高污染企业区,并设置不同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加强对不同功能区产生的污染物的集中化处理。

2.1.2 做好环保相关的执法和监管工作

虽然近年来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文字的规定对环境保护的效力有限,进一步加强相应的执法和监管工作势在必行。

在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制度体系时,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应依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产业准入、环保准入、财政支持、土地管理和分类考核政策,对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相应的惩处,加强部分地区的综合治理行动,坚持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零容忍”,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少数屡教不改的违法企业启动法律程序进行罚款和限期治理,情节严重的实行停产整顿甚至提交市政府关闭,提高其污染环境行为的成本[8]。

其次,政府部门应协调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各部门联动,涉及多项违法的企业,工商、安全、公安等部门要通力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取缔非法行为,共同做好生态环境的监管工作[9]。应建立环境污染企业“黑名单”,对于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行不定期的监督,全面查找相关污染企业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生态安全隐患,并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及时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此外应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的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这些高污染企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走上低污染和低能耗的绿色发展之路。

2.1.3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处置能力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有时候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处置能力也是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从基础设施的薄弱所导致的水体污染说起。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数量较少、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雨水和污水分流不到位等。

其次,在固体废弃物处置方面,主要问题表现为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所缺乏,危险废弃物的处置能力远远低于危险废弃物的产生能力,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压力。

在工业集中区的污染源处置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建立布局合理的工业区,建立完善的污染防治体系,完善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废物处理厂建设、污水管网铺设、建设污水管网在线监控系统等工作,提高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的效率。另外还需要实施全方位为一体的治理体系,采取源头控制、废弃收集、末端治理等治理方式,环境管理上采用环保型物料和工艺、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和高效的废弃治理技术。

2.1.4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

2.1.4.1 水环境综合整治

首先,应加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污水处理效率。

其次,加强污染源控制,对所有重点污染源进行在线实时监控。

再次,通过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对已经受到损害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提高水体的自我恢复能力。

最后,应建立饮用水预警系统,对可能会发生的影响饮用水安全的事件进行有效的防范,保证公众饮水安全。

2.1.4.2 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首先,应做好工业区和居民区的有效分离,减少工业生产对居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影响。

其次,加强对工业区大气污染源的整治,实行废气的达标排放,对重点高排放高消耗的企业进行综合治理。

再次,要倡导绿色低碳的理念,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最后,要加强施工场地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减少扬尘二次污染。

2.1.4.3 声环境综合整治

首先,要优化布局,尽量减少工业区和交通干道对居民区的影响,同时在部分地区采取必要的工业降噪设施,栽种绿化隔音林来降低噪音影响。

其次,要加强交通噪音污染源控制,尤其要加强禁鸣路段的管理,保证交通干线噪声昼夜间全面达标。

最后,要加强施工场地噪声的管理,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同时控制店铺正常营业时喇叭的音量,尽量减少商业活动对居民的影响。

2.1.4.4 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

首先,要加强对危险废物的识别登记、收集处理和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建立起源头产生、收集运输、回收利用、处理处置的完整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监管,确保各类危险废物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要建设和完善一般固废集中处置场所,完善垃圾填埋的配套设施,开展废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建立生活垃圾和废旧物品资源化系统。

再次,要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废弃物处理技术,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

最后,加强对废弃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治理,促使其革新生产技术,优化其生产工艺,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2.2企业层面

2.2.1 坚持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

随着公众绿色低碳消费理念的兴起和不断发展,高消耗高排放的产品将会逐渐失去市场。因此,企业应积极顺应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潮流,加强在绿色产品开发上的投入力度,改变传统的经营战略,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使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流通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环保标准要求,加大环保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污染处理措施,提高污染处理设施效率,确保污染减排任务按期完成[10],确保废水、废气和固废达标的排放。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主动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重要污染物要做好监测工作,严格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泄漏的现象,制订科学可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确保环境安全。

2.2.2 企业应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对生态污染问题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该类企业应该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循环技术和清洁技术,淘汰低环保的传统技术。镇江市许多企业的生产技术并不符合低碳、环保、清洁、循环的思想,一些污染大、能耗多、成本高的传统技术仍在使用,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企业应该意识到,污染环境的路子不能长久,危及公众安全的污染行为肯定会受到公众的指责,污染公众生活的企业定会受到公众的摒弃,所以企业要想长久发展下去,不妥善解决高污染问题肯定不行。企业应该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改进和淘汰现有的落后高能耗的旧技术和旧工艺,积极开发低碳技术、环保技术、清洁技术,或者在技术开发或技术变革中积极考虑低碳、循环、环保的影响,减少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降低能源的消耗[11],努力实现从环境污染型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转变,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2.3公众层面

2.3.1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身处现代化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中,每个人每天都在不同程度制造着环境污染物。无论是驾车出行还是排放生活垃圾,都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公众不仅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更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所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样离不开公众的参与。

应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和生态安全方面的宣传工作,对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普及环保知识。具体可以通过公安局、检察院办理过的重大典型案例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编辑提醒短信、定期公开发布环保信息等,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强化舆论监督,保证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从而充分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督权,鼓励民间参与环境监督,聘请热心环保、关心环保的公众为特约环保监督员。举办各种类型的以生态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向各类人群普及环保知识,努力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转变环保观念,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2.3.2 树立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自觉维护城市生态安全

提倡低碳出行和绿色消费。不断加强社区、学校、公园等公共区域的生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定期举办以生态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来倡导低碳出行,锻炼身体提升自身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减少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达到自身健康与环境健康的和谐统一。坚持适度消费,摒弃奢侈、炫耀、虚荣性的消费观念。过度的物质消耗会持续不断地消耗大量的资源,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享受城市化带来各种丰富的消费品的同时也承受着生产和消耗以及丢弃这些消费品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所以应坚持适度消费,满足自身消费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带来的压力。此外,也应该进行绿色消费,在做消费决策的时候,适当考虑到该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尽量选购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品,用自身的购买行为来支持推出绿色低碳环保型产品企业的发展。

[1] 骆园.镇江市水污染现状、原因及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6(9):3-4.

[2] 李亚平.镇江市水污染控制与水污染治理的若干思考[J].人民长江,2007(11):129-133.

[3] 王钰,于法展,尤海梅.镇江市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3):89-93.

[4] 谢伟,彭睿.镇江市功能区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探讨[J].科技视界,2012(11):178-179.

[5] 王丽宁.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太原大学学报,2012(1):134-137.

[6] 黄祝山.提升镇江环境经济竞争力的新思考[N].镇江日报,2008-03-24(A3).

[7] 秦春风.五年新跨越:镇江生态立市,阔步迈向“强富美高”[N].新华日报,2016-09-26(6).

[8] 项雯,徐龑文,刘芳,等.层次分析法在镇江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237-239.

[9] 姜萍.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镇江[N].镇江日报,2016-06-05(4).

[10] 钱钢.镇江新区重拳整治环境污染[N].镇江日报,2013-12-07(1).

[11] 刘梦辉.浅析城市环境污染及治理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22):99.

〔责任编辑: 刘 蓓〕

Analysisof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countermeasuresinurbanizationofZhenjiang

YU Li1,FAN Ling2

(1. School of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2. Divis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College, Zhenjiang 212028, China)

With Zhenjiang’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have also emerge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n not only deepen ou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Zhenjiang city environment to attract the whole society’s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ut also promote the explor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Zhenjiang must be done through common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the enterprise, and the residents to confront the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uch as water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noise pollution, city solid pollution.

Zhenjiang; water pollution; solid waste

X5

B

1008-8148(2017)04-0035-05

2017-06-0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JY022)

余 丽(1995—),女,河南新密人,主要从事环境治理研究; 范 灵(1960—),男,江苏泰州人,教授,主要从事生态安全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镇江市镇江污染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江苏省镇江市宜城小学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海龄殉职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