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理念下《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7-01-26吴玉强田素诚

森林公安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课堂

吴玉强 田素诚

“互联网+”理念下《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吴玉强 田素诚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所谓“+”就是将互联网作为平台与金融、商贸、医疗、教育等不同领域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实现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

一、“互联网+”理念下教学模式的特点

借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的理念,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弥补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教学模式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资源的海量性及受众的广泛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书本。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内容的载体就变成了浩瀚的互联网信息。学习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搜索国内外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开阔视野。以“慕课”为例,自2014年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相继上线后,国内高校积极参与慕课的制作,累计已有超过30所“985”高校及多所“211”高校参与慕课课程制作和慕课平台建设,并积极提供优秀教育资源推动慕课行业发展。根据国内一家慕课网的官网数据,前不久该网站上的一门“HTML+CSS基础课程”的学员数竟然超过了50万,这在传统教学领域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根据HCR慧辰资讯估计,2016年我国慕课用户的规模将突破1000万人。互联网时代,学习者不用再担心年龄、距离、时间、入学考试、学费等限制,只要有互联网终端,足不出户就能免费接受世界名校、名师的优质课程教育。

2.教学模式的灵便性和良好的交互性。传统教学模式只能在固定的课堂上进行,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大,而通过互联网,教师就可以灵活把握时间、地点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学习进度。同时,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又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于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参与为辅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可以利用诸如电子邮件、QQ、微信等多种互联网工具进行交流互动。

3.教学内容更新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课程的教学应跟上时代的脚步,教学内容也需要做到及时更新。但传统教学在这一点上很难做到,书本上的知识经常滞后于时代,尤其是像《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以下简称《网络防范》)这类内容变化很快的课程。“互联网+”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可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做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例如,本课程书本中的一些实验内容往往相对滞后,甚至过时,不能满足当前技术的发展,而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可以很好地实现更新和补充,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信息。

4.受众的主体性和求知性。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因此,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大学教育尤为如此。大学教育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求知、去实践。而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却不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在“互联网+”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激发学生了求知兴趣。

此外,互联网可供选择的资源丰富多样,学生也希望通过互联网学习,来接触更多优质资源以拓展知识领域,将互联网作为课堂的有力补充。例如约有70%的慕课用户都想通过慕课的学习拓展知识面,因为通过学习可以为学生个人兴趣的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空间。

二、《网络防范》课程的特点

1.课程内容范围广。该课程内容涉及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攻击与防范的知识、密码学知识、身份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和恶意代码防范技术等知识,课程内容多,覆盖知识范围广。

2.预备知识多,前驱课程多。该课程的所需要的预备知识多,前驱课程也多。如在学习密码学与身份认证章节时会用到数学方面的知识和程序设计的知识;VPN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章节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知识;网络攻防以及恶意代码防范章节则和《操作系统》《网站开发》《汇编语言》等课程有关系。因此,想要学好这门课程,就需要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做支撑。

3.课程知识更新快。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迅速,本课程书本中的内容自然不能也不可能跟上脚步。因此,在具体章节知识的教学上就绝不能拘泥于书本,一定要立足当下的最新技术,把握技术的最新动向。

4.课程实践性强。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还是要解决在生活以及以后工作中的各种相关问题。因此本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网络防范》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互联网+”理念下《网络防范》的课程教学是把互联网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是仅仅把计算机作为教学的简单演示工具,而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互联网这一大平台提供的教学环境,把相对复杂枯燥的传统课堂教学形象化、具体化,提高教学效果。“互联网+”理念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让互联网进课堂、让手机进课堂。当下大学课堂上玩手机的“低头族”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道“风景线”,许多学校和教师甚至明确规定上课不能使用手机。手机对传统课堂和教师的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教学的挑战。诚然,在一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理论内容较多的课堂上手机确实起到负面作用,但在诸如《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这类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堂上,使用互联网和手机却是不可或缺的。“互联网+”课堂首先意味的就是让互联网进入课堂,而不是将互联网拒之门外。手机有多种功能,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查找资料、看微课视频、发交流信息、录教师上课影像等。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与手机来上课,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某些具体问题通过网络查找相关材料进行自学。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会经常打开网页,直接实时的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辅助教师讲授,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想听且爱听,而且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此外课堂上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通过网络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交流网络学习经验,开展网络学习竞赛。此时,手机与互联网不仅不是干扰,反而是学习必需的工具,关键要立好规矩,做到“和平共处、取长补短”。

2.让互联网充实课程、指导课程、创新课程。互联网教学资源的海量性、教学内容更新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可以很好地解决《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课程内容范围广、预备知识多、前驱课程多、知识更新快等问题。网络已成为我们获取各类信息的首要途径,课堂教学应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实现开放性、综合学习。例如,在讲授课程的第一节课时,我们要求学生添加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如“FreeBuf”“安全牛”“实验楼”等国内关注度比较高的全球互联网安全新媒体的公众号,以定时获取最新的专业信息。我们会定期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上台分享其在公众平台上所学到的内容,交流学习经验,并将其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指标。要充分挖掘国内外开放网络教学课程资源,如将课程对应微课、慕课以及与该课程相关的51cto、腾讯课堂、慕课网(IMOOC)等网站上的视频信息提供给学生。再以微课为例,授课教师会把自己制作的微课放在互联网上,上课时将微课作为教学的引入,当教师的微作品展现给学生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因为微课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内容相对简明具体,当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时,在互联网上听着老师熟悉的声音,感觉老师成为自己的私教,学习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对知识碎片也能进行更有效的整合。

此外,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再拘泥于教材与大纲,而是以教材为基,以大纲为线,从网络和实践中寻找真实素材、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如该课程中的网络攻防章节,即便使用市面上最新的教材,其内容也已老化,书本上提供的工具也已被互联网所淘汰,无法适应当下的技术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准确、灵敏地把握当下技术潮流,在课堂上向学生分享新知识、新技能,并告诉学生获取最新资讯的方法,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同时,针对这一章节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教师要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进行教学,利用互联网上一些公司搭建的各种攻防平台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战演练。在教学过程尽可能针对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生活工作的实际需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有用、有效、有收获,明白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传承前人的知识,还要学会创新。

3.师生实时互动交流、进行多元评价。得益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灵便性和良好的交互性,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聊天工具进行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互动交流。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或QQ等对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点评,甚至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点名、布置作业等。学生也可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借助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一些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将该课程对应的网络资源信息(视频资源)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把握学习的节奏,分配学习时间,在线课程网站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进程,而这些进程就是评价学生学习很好的电子档案。这些电子档案就可以作为评价学生表现的重要依据,这种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逐步弱化期末考试这一传统的考核方式,使教学评价更加的有效和公平。

本文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一般教研项目(项目编号:YB16105)“‘互联网+’理念下《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的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编辑 赵文清)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课程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