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研究

2017-01-24曲景慧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遗物遗迹抗联

曲景慧

(辽宁科技学院管理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研究

曲景慧

(辽宁科技学院管理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东北抗日联军在坚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丰富的遗迹遗物。文章通过分析东北抗联精神,分析东北抗联遗迹遗物巡礼,对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措施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有序开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

引言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再也找不到一支武装力量,如他们那般,在侵略者的强权威逼下,在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下,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全凭个人意志、不甘屈服的中国心,视死如归地开展着那般坚苦卓绝、悲壮惨烈的斗争。在为期14年之久的抗战中,他们牵制了数十万的日本敌军,消灭十多万日本关东军,为中国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他们,便是英勇悲壮的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留下的遗迹遗物,在二十一世纪人类和平与发展浪潮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作用。因此对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东北抗联精神概述

(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为在国家处在外来敌人侵略时刻,为保护国家领土完整、拯救民族于水火,英勇奋战的抗联将士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号召广大东北人民奋起掀翻日本法西斯,为了实现人民、祖国的自由解放,竭力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2]。东北抗联精神是以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绝对核心,具有催人奋进的力量。

(二)奋不顾身的抗战精神

奋不顾身的抗战精神,即为面对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东北抗联将士无所畏惧、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同敌人战斗到最后一秒、最后一人。由此充分凸显了东北抗联将士毅然决然抗击外来侵略的抗战精神。奋不顾身的抗战精神,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指引,东北抗日联军得以逐步发展壮大的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并且还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可靠基石。

(三)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

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即为为了实现人民、祖国的自由解放,英勇的东北抗联将士不向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妥协,一往无前,在侵略者的强权威逼下,在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下,铮铮铁骨,视死如归,不向敌人屈服。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是英勇的东北抗联将士用自身生命和鲜血所铸就的,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灵魂所在。

(四)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

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即为东北抗联将士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顽强不屈、勇往直前,依托积极向上的、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抵御日寇的战争威胁及经济打击,奋起西政,打造密营,自始至终保持昂扬斗争与环境作奋斗,与敌人作周旋。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有力支撑。

(五)团结一致的国际主义精神

团结一致的国际主义精神,即为中国人民、苏联人民以及朝鲜人民保持步调一致,为了抗击共同的日本侵略者,同举反法西斯旗帜,共同御辱,英勇抗战,团结一致的国际主义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伟大成果,是抗联将士同仇敌忾的充分体现,是东北抗联精神的鲜明内涵。

二、东北抗联遗迹遗物巡礼

(一)辽宁本溪老秃顶子---抗联密营

自1932年10月,日本侵略者踏入辽宁本溪以来,残酷镇压抗日军民,先后制造了“救国会事件”、“西江惨案”等系列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地军民浴血奋战,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1934年6月,杨靖宇将军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摔部来到桓仁老秃顶子山区,领导军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对日反击战争,仅1934——1935年当地有名的战斗就有100多次,先后留下了大小密营10几处、抗联一路军军部、兵工厂、医院、被服厂、练兵场、仓库等战时机构,目前该地正在建设冰壶沟红色旅游区,是本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辽宁本溪汤沟、老边沟——抗联战斗遗址

1937年,日军对东北抗日联军展开大肆围剿,至此东北抗联进入艰苦时期。为了保存抗联军实力,抗联将深山密营作为根据地,与日伪军展开四处周旋,进入1937年末,杨靖宇率部在本溪汤沟、老边沟附近与日军及伪军展开战斗,总计毙伤敌人30余人,缴获日武器不等。时至今日,辽宁本溪汤沟、老边沟已开发成著名的4A级国家风景区,此地还保存着多处抗联遗址,相关部门还于巨石上雕刻的有抗联事迹及主要人物雕像。

(三)吉林桦甸市蒿子湖——杨靖宇密营

杨靖宇密营地处吉林桦甸市蒿子湖畔,是东北抗联一路军迄今保留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一处密营遗址。1937年~1940年,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率领部队于此地生活、战斗。此地四面环山,沟谷交错,易守难攻。密营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有杨靖宇居住地、兵营、粮仓、厨房、枪械所、饮马池等。

(四)黑龙江林口县——八女投江遗址

1938年,在黑龙江林口县刁翎三家子村乌斯浑河畔,八名抗联女战士,为了帮助抗联大部队转移赢得足够时间,与敌人顽强作战。一直到弹药耗尽被敌人包围后,她们毅然决然地手挽手纵身跳入乌斯浑河壮烈牺牲,成为宁死不屈的“八女投江”伟大壮举。

三、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措施

目前东北地区正处于新一轮振兴时期,坚持和弘扬抗联精神意义重大。如何进一步促进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的有序开展,建议可采取以下系列措施:

(一)依托政府主导,为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指明方向

1.转变观念认识

实践证明,由政府主导的遗迹遗物保护利用是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遗迹遗物以何种形象建设及以何种形象推出,务必要得到政府的参与和决策,但需要明确的是政府主导并非大包大揽,而应当推进微观管理,将建立不同主体参与的体制机制、构建健全引导不同主体参与的优惠政策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强化宏观统筹,真正意义上做到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大众等不同主体相互间的紧密协作,使各方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务必要形成科学的保护利用理念,切实调节好遗迹遗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始终秉承“统筹规划,严格保护,科学开发,可持续利用”原则,保护好东北抗联遗迹遗物是资源利用的重中之重,不仅要做到保护中的利用,还要做到利用中的保护。严格防范破坏性利用、杜绝破坏性建设,保证遗迹遗物保护利用始终在科学合理的方向上,推进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2.推进项目规划实施

一方面,应当邀请遗迹遗物保护利用方面的权威部门、人员,结合东北抗联遗迹遗物实际情况,健全遗迹遗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提高规划科学可行性,并加大监督力度,保证规划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在推进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相关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对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等目标定位予以明确,科学制定规划内容,对项目中遗迹遗物保护展示区域、纪念祭奠区域等提出科学规划,推进项目的有效落实。例如,以抗联战斗遗址为背景,依托遗址清理发掘复原呈现、文字图片、投影视频等形式,在保护遗迹遗物的同时,对战争场景予以再现,引领受众感受战争的震撼与残酷;紧扣抗联战斗遗址在军事研究领域的历史意义,打造体验式抗战文化旅游,招徕不同群体到东北接受精神洗礼。

(二)加大市场投入,为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提供保障

1.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遗迹遗物是无法再生的公共资源,对遗迹遗物的保护利用,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是社会的责任,还是企业的责任。对于公共资源的遗迹遗物而言,投资收益必然十分有限,然而保护利用以外的社会形象价值及品牌效应则是无穷尽的。鉴于此,企业不可仅关注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应当立足推动地方发展、推动历史文化保护的层面,与政府一同开展好遗迹遗物的保护利用。同时,企业资源可使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有限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政府可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依托监督、鼓励等各式各样调控方式,调动起企业参与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的主观能动性,并依据制度对参与企业保护利用行为予以有效规范[3]。

2.发挥市场资金筹措优势

遗迹遗物的保护利用仅凭借政府性投资,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不太现实,东北各个地区经济条件不同,由此决定了东北抗联遗迹遗物的保护利用要得到各方的支持。伴随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可试图依托打造遗迹遗物保护基金、发行遗迹遗物保护类债券等适用的市场运作方式,使政府投入资金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并且还可为遗迹遗物保护利用及项目建设提供可靠资金保障。就好比,可引入国内外一些发达地区的成功发展经验,依托从旅游等关联产业发展收益、接受社会公益捐赠建立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专项基金,为遗迹遗物保护利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又好比,经由地方政府或相关代理部门发行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类债券,提高社会公众的关注度,将社会公众转变成投资者,吸收社会各界资金,依托国债资金处理隶属公共事业范畴的遗迹遗物保护利用资金不足问题。

(三)提高公众关注,为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创造环境

1.构建科学完善的参与机制

社会公众的支持参与是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实现有效落实的一大社会基础。首先,要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规划。地方政府在编制遗迹遗物保护利用规划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社会公众生产生活需求,促进遗迹遗物保护利用与社会公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尽可能统一,于此过程中要在挑选适当时间、采取合理的手段采集社会公众的意见及建议,并将规划成果依托合理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布[4]。其次,要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引导个人投资者加入到遗迹遗物保护利用的行列中来,相较与庞大的企业资产,个人资金要少得多,然而通过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同样可使遗迹遗物保护利用资金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再次,要强化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经由程序简化、准入门槛放低等方式,为社会组织参与遗迹遗物保护利用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依托对各参与主体关系的有效理顺、明确权责分工,推进微观管理,强化宏观调控,鼓励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最后,要健全法律法规,加大管理力度,基于对行业市场的系统调研,制定科学适用的政策,鼓励有志之士成立遗迹遗物保护利用非盈利机构,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力量,号召社会公众参与遗迹遗物的保护利用。

2.强化宣传,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一方面,要不断推进与媒体的交流合作,尽可能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支持,运用好“东北抗联”品牌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新兴媒体,并采用新闻跟进报道、拍摄宣传记录片、深度专人专事访谈等方式,将中国抗日14年历史及东北抗联精神很好的宣传展示在世人面前;另一方面,要依托打造高峰论坛、专题讲座、文物展览、前往遗址区开展群众性瞻仰等形式,创造条件教育引导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经由参观文化遗产,谨记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伟大贡献,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保护利用及参与意识[5]。

四、结束语

东北抗联留下的遗迹遗物,在二十一世纪人类和平与发展浪潮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作用。鉴于此,有关专家学者还要进行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全面分析东北抗联精神内涵,弄清东北地区存在有哪些抗联遗迹遗物,结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依托政府主导,为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指明方向”、“加大市场投入,为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提供保障”、“提高公众关注,为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创造环境”等,积极促进东北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的有序开展。

[1]吴晓莉.佳木斯市抗日战争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利用[J].世纪桥,2009,13(15):11-12.

[2]李精华,张 朕.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J].大庆社会科学,2015,192(05):09-11.

[3]李鑫.对保护抗日战争历史遗迹、遗物的思考[J].日本侵华史研究,2012,02(02):60-64.

[4]李芳.关于安图县域内东北抗联历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研报告[J].延边党校学报,2016,26(05):77-79.

[5]唐振君.重庆纪念性抗战遗址保护与利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6,13(01):162-163.

K304

A

本溪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研究项目《本溪抗联遗迹遗物保护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skl-07)。

曲景慧(1962— ),女,山东蓬莱人,汉族,本科,副教授,辽宁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旅游地学、旅游文化。

猜你喜欢

遗物遗迹抗联
灵渠历史文化遗迹探踪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疑似地球史前遗物
西班牙游乐园拒绝遗物
沉船遗迹(外一首)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
云南昌宁大甸山墓地出土哀牢国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