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意义和路径选择

2017-01-24周飞然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仪式内涵

周飞然

(江西省新余市委党校,江西 新余 338000)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意义和路径选择

周飞然

(江西省新余市委党校,江西 新余 338000)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文章阐述了推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中国传统节日在面临现实困境的同时,有更多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从坚守传统节日仪式的传承、升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传统节日文化注入新质、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等方面入手。

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文明,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随着中国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如何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并进行创新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并回答的课题。

一、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意义

传承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提升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必然选择。

(一)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重要的源头就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国节日最早起源于夏商时期,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反映了长期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的民俗风貌、精神信念,饱含着深刻久远的记忆,是中华文明经历千年风雨的洗礼而得以保留下来的文化精粹,也是中国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发展历程的最好见证。因此,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能够极大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

民族凝聚力最主要来自民族认同。民族认同的核心就是文化认同,传统节日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已经融入到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脉与骨子里。“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这样的追问越来越多,恰恰反映了人们在寻找文化之根。而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正是我们传递民族情感、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十分重要的契机。春节的举国同庆、清明节的扫墓祭祖和郊游踏青、中秋节的观月赏月,这些全民性的仪式活动,都能唤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

(三)有利于提升道德修养

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许多优秀道德观念,比如春节的感恩和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清明节的孝义,端午节的爱国情怀和追求健康,重阳节的尊敬长辈、孝敬老人等。这种传统的道德精华自古以来就起到了维系社会平衡、调节社会和谐的作用,时刻提醒人们要善良厚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定的思想道德滑坡。我们需要有核心价值追求来引领社会风尚,净化人们心灵,提升道德素养。因此,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国民道德素养。

(四)有利于构建精神家园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珍视生命、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体现了尊老爱老、敬重先贤的高尚情操以及爱家爱国、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体现了人民的勤劳善良、刚健有为以及崇尚和美、吉祥平安的心理追求。中国传统节日体现的文化,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二、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利条件

中国传统节日发展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如节日文化观念的淡化、来自西方节日的冲击等,但更多的是发展的极好机遇。

(一)政府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程日益提高

我国对传承节日文化的意义有许多深刻论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008年,国家又将除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为法定节假日。文化部等部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这些表明了对传承节日文化的重视,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民众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认同日益深刻

今天我们以什么名义凝聚在一起?传统节日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我国传统节日萌芽于农业文明之初,至今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只要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传统节日和文化都能成为彼此的共同话题,这点在海外华人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我国传统节日按农历确定,比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传统节日到来,浓郁的节日气氛促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每个节日有特定的食品,如除夕的饺子、元宵的汤圆、中秋的月饼,融入了特定内涵,具有象征符号的意义,极易引发文化共振,产生情感认同。

(三)社会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普及逐渐加大

由于政府的重视,学校也开始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宣传,各级文化单位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在内的许多举措,都产生了不错的效果。每逢节日,各级商家虽然是为了利益的炒作,客观上也起到了推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普及的作用。有调查表明,传统节日文化在青少年中有一定的情感基础,虽然西方节日在他们当中有着较高的认知和参与度,但在价值和情感上,还是更多倾向于中国传统节日。

(四)世界各国对传统节日文化日益青睐

文化在国际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日益得到各国人们的青睐。据报道,今年端午节在赣州过节的留学生,在体验了编织五彩绳、佩戴香包的活动之后,赞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和独特魅力。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最受外国政府和朋友关注,每逢中国春节,有的国家或是祝贺,有的国家或是参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青睐,为我国弘扬传统文化打开了世界大门。

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选择

在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的背景下,如何推陈出新,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精华,并与时俱进,赋予它新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有新的探索,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坚守传统节日仪式的传承

节日文化包涵仪式带来的情感体念。过节,也就是过仪式,没有仪式庆祝的节日是空乏的。春节,人们贴春联、窗花和年画,吃年夜饭和守岁、打爆竹、长辈给压岁钱、小孩给大人拜年等,这些都是仪式。这些仪式,决定了节日之所以为节日,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注重亲情、热爱我们的祖国。这些正是优良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今天,很多人感叹年味、节味的不浓,其实是节日仪式在淡化。除了春节的“仪式”,其它中国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仪式”。如端午节吃粽子、挂艾草;清明节扫墓、踏青;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等。传统“仪式”的节日更有韵味,更能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有了仪式的传承,就会有情感的传承。我们探究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就要坚守仪式的传承。

(二)升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过节”不单纯指过的形式,更强调“节”的意义。在过传统节日时我们需要突出节日的主题,使个人情感和节日文化内涵得到升华。比如:春节,中国人最看重,要突出阖家团圆、万象更新的主题,通过守岁、拜年等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国泰民安的喜庆氛围,激发人们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活力;清明节要通过扫墓、踏青等活动,引导人们感恩先祖,珍视亲情,珍惜幸福生活的感情;中秋节可以利用嫦娥的美丽传说和观月赏月等活动,引导人们渴望团圆、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注入新质

创新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中至关重要。为传统节日文化注入新质,就是要把传统节日文化与如今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联系起来,找准节日文化中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一是节日文化内容,可以加入一些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又符合民众要求的文化活动元素,比如南方地区的龙舟竞渡,清明节的踏青郊游,都在传统节日中充实了新的特质;二是节日文化表现形式,要与时俱进,组织一些形式多样有现代气息的群众性民俗活动;三是节日文化载体上可以推陈出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一些可以品尝、观赏、把玩的节日产品。

(四)突出政府在继承与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从过去来看,中华传统节日具有自发性强的特征,往往是民众自发组织、自愿参与的各种礼仪和庆典活动。在当前传统节日文化出现淡化的趋势下,政府的主导作用格外重要。一方面,大力加强引导,使政府成为传统节日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推手,同时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调动民间组织、企业、社区在传统节日活动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传统节日的政策支持,通过运作模式的革新,打造一些传统节日文化品牌。

(五)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中国传统节日包含了自然地理、文化历史、民俗人情等一系列东西。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给予这些民间节日足够的重视。让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以更广阔的视野,站在更高的高度,去认识、去思考,并有所作为。许多国家,对待传统节日文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

[1]王文章,李荣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J].艺术百家,2012(3).

[2]肖琴.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船山学刊,2009(1).

G122

A

周飞然(1972-),男,江西丰城人,江西新余市委党校理论宣讲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仪式内涵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Talking strategies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