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兔纹样的文化探讨

2017-01-24姜熙煜麦月晴汤汪艳张心馨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玉兔神话纹样

姜熙煜 麦月晴 汤汪艳 张心馨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传统兔纹样的文化探讨

姜熙煜 麦月晴 汤汪艳 张心馨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4)

因出土器物中的兔纹样与兔本身的形状特征很相似,各学者对兔纹的研究较少,对兔纹的争议更是寥寥无几。故本文主要从出土的器物中出现的兔纹样与兔图像进行综述,也会涉及到与兔有关的研究。

玉兔捣药;三兔藻井;滴珠兔纹

一、兔文化的神话传说研究

追溯兔文化,5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有猎兔之习,“兔”字出现在甲骨文中。在《诗·尔雅·巧言》记载:跃跣兔,遇犬获之。说明兔仔当时已被人们所熟悉。《山海经》记载道:“大池山有兽如兔,鼠首,以其背飞,名为飞兔,以背上毛飞去。”

最早在原始时期的彩陶上的几何兔纹,没多少学者断定它就是原始兔纹演变来的。下面对出土的器物中兔纹的演变进行阐述一下。最早几何兔纹是出现在原始时期的彩陶上的,紧接着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商代玉雕兔(兔形玉佩)。西周时期的兔尊,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汉代中有关兔的图像很多是在汉画像中以玉兔捣药的图像出现的。但在在汉画像中,兔有时会是猎人或猎狗的对象,出土的文物汉画像图中有各种猎犬逐兔、狗撵兔等画面。汉画像中出现的兔纹主要活跃在神话、天文星象、生活狩猎等画面中。但出土的汉代画像中有很多玉兔捣药的兔纹样,因此不同的学者对于“月中有兔”有争议。历史学家认为月中有兔的传说来初源于佛教典故,古人将月亮中阴影想象为兔形状。

但在汉代为什么会出现兔与玉兔产生联系,大致是因为受了月宫玉兔捣药的神话传说的影响。然而,月中为何有兔,兔又是如何进入月宫的,玉兔为什么在月宫捣药呢?一直以来都是个谜,故使不同的学者对于“月中有兔”有了争议。

现把不同学者对于“月中有兔”的争议整理如下。

分析“月中有兔”的说法,目前可见最早的是战国时期屈原的《天文》中对月亮疑惑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关于顾菟,众说纷纭。早期的注释家王逸,把“菟”释为兔,把顾释为“顾望”,故顾菟即“顾望月中之菟”,宋人洪舆祖作《楚辞补注》时也以为“菟与兔同。而朱熹在《楚辞辩证》中则认为“顾菟”是一种兔的专有名称,则认为顾菟为兔之名号耳。但清人毛奇龄以为“顾菟”为连绵词,指月中兔名。清人林云铭云:“月中微黑一点谓之兔”。以上学者虽有分歧,但都一致赞同顾菟为兔,即月中有兔。

历来亦也有不少学者对月中是否有兔和顾菟就是兔持有怀疑态度。王安石则认为,月中似有物,为山河影,则不认为月阴影是兔。黎子耀认为《天问》为楚辞,“顾菟”为楚语。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箱楚器,盖上纹样有围绕北斗,并且标有二十八宿名称和位置,侧边绘有青龙和白虎。龙为阳之象征,虎为阴之象证。月内有虎,象征明武。

二、传统兔纹样的内容审美研究

而近代学者闻一多、锺敬文、黎子耀等先生则从语言学等角度出发,认为“顾菟”不是兔子,而是“蟾蜍”或是“虎”。虽然历来学者对“顾菟”一词难以达成共识,并对月中有兔持有怀疑态度。从西汉早期的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帛画和三号墓帛画来看,月轮上都已出现兔和蟾蜍,由此推论至西汉前期或更早,兔形象与月产生紧密的联系。汉代画像石中月中有兔,西汉以后,蟾蜍与兔成为月亮的代表,便有了捣药的玉兔。东汉中期之前,月亮中的兔为奔跑动态的,并没有捣药玉兔。新莽时期,偃师辛村汉墓壁画上,捣药玉兔和西王母组合出现,但未形成主从关系,两者可能都是作为神仙世界的象征。东汉中期,西王母与玉兔捣药的图像组合大量地出现在陕北、山东、河南、四川等各地的画像砖等墓葬装饰艺术中。山东藤县大郭村出土的西王母画像石,主体的上层西王母居中而坐,左下方的两只蟾蜍抬钵,上方有玉兔捣药。从对植物可食性的辨认,到引申为对植物药性的辨认,兔子因而成为捣制不死之药的制造者,又以“嫦娥奔月”神话,兔与月亮联系更进一步加深。由此两者之间联系因素在于神话、时代文化的产物、阴阳双居观。笔者认为捣药玉兔与西王母是否形成一种固定的组合关系仍然有待考究,捣药玉兔很可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独立纹样图案,或为神仙世界象征的一种纹样图案。但组合在一起可能具有必然神仙世界象征联系,是生命意识觉醒的表现。

神话随着社会主流意识和心理需要不断变化,汉代民间工匠对流传神话撷取变之。人们生存能力增强,对祈求种族人口繁衍的欲望减弱,转而渴望寿命延长,所以渔猎时代的月蛙神话逐渐变化成农耕时代的月兔神话“玉兔捣药”。神话是随着生活文化、社会环境变化而升华,深度理解还需要与古人的传统观念、当地传统习俗来综合分析,从文化土壤里分离理解是不全面的。

隋唐时期,较有名的是敦煌的三兔莲花藻井图,在这幅藻井图中描绘了三只连耳的兔子,对于此窟藻井中三只动物为何是“三兔”,笔者找到的资料求证时,发现资料有限且说法不一,因此利用一些资料来论证。首先论证认为兔乃是佛本身故绘兔纹样。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一卦,称为泰卦,易经中以十一个月为复卦,认为东至是“三阳开泰”有吉祥之象。郑注曰:“为其难避也”隋代避讳高峰,隋代皇帝姓杨与羊同音。还有就是受到兔本生与佛本经传的影响有关。首先兔和羊都是吉祥寓意的动物,二是因兔与羊形态相似。而在三只兔子的脖子上都悬挂着绳子,对于兔的脖子上为什么会挂绳子,学界对于这个都没有解释或研究过。也很少有见到别的地方出现的兔纹或兔图像中兔脖子悬挂绳子的。唯一出土的北宋兔纹玉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此兔长耳短尾,四肢腾跃,动态跳跃的特性生动活泼,但颈部相交之绳的寓意尚不清楚。

元代,兔纹样较多的出现是在织物上,分别有滴珠窠兔纹、火焰形滴珠兔纹。纹样深受中原文化、西域文化、藏传佛教相交融的影响。从几何兔纹开始,追溯明清,其造型色彩和材料运用上都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例如玉兔捣药纹、月兔纹、三兔莲花藻井纹样、陶瓷装饰兔纹等都是传统兔纹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观物取象”,是吉祥寓意与装饰“礼化”结合。

三、兔崇拜和兔信仰的文化精神

兔崇拜和兔信仰之所以盛行在中国古代,是因为古人对于兔子是不分雄雌,以此来比喻生育能力旺盛的女人。“催生丹”配方是把腊月兔子的两个脑髓对月祈祷而配制成,据《本草纲目》引《经验方》记载。古代的典籍中也有望月而孕的说法。《博物志》云:“兔,望月而孕,口中吐子”,兔,吐也。其孕期与月相变化周期正好,说明生命延续子孙延续。而中西方对于兔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如中西方的相同点一致视兔为吉祥物,与生育有关。不同之处是,在中国挂兔头,但孕妇不宜吃兔肉。而在西方则是兔后腿,兔肉对女人好,可治不孕不育。古代汉族有“挂兔头”的习俗。还有一些俗语有云“蛇盘兔,必定富。”部分地区婚嫁礼俗中用“蛇盘兔”的纹样来装饰。

四、传统兔纹样象征研究

一、奔跑的兔纹样的叙事形态如同月的运转,光阴荏苒。在这里奔跑的玉兔没有长生不死的内涵,表示的是一种天体运行、日月流转的时间观念。二、“玉兔捣药”从内容看,兔子有极强的草药的辨识属性,可以感知到古人对生命思索,民众对忠、孝精神歌颂,以及对解除疾病痛苦的希望。三、兔子的繁殖能力极强,在民俗文化中是生命繁衍的象征和神灵。四、兔还有祥瑞吉兆之意。在佛经的《从容录》中“密师白兔”夙愿与“鲤鱼跳龙门”同意。兔纹样背后有着人们对生命美好吉祥的祝福和向往,代表的寓意多为团圆吉祥、多子多福和折桂长寿。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因对于兔纹样的研究资料较少,各学者对于出土的器物中出现兔纹无较多争议,故只能通过不同时代出土的一些兔纹或与兔图像相关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兔纹样的艺术形式与民族神话原型、社会发展与生产民俗紧密相关,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将时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创新进行审美表达。

[1]张国生.中国传统兔纹样的形式与发展[J].艺术探索,2011,25(3):132-138.

[2]高梓梅.汉画玉兔叙事论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1):91-97.

[3]刘珂艳.元代织物中兔纹形象分析[J].装饰,2012(234):125-126.

[4]谢晓燕.莫高窟407窟·莲花三兔藻井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研究探索),2010(12):104-106.

J509.2

A

姜熙煜(1993-),女,汉,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玉兔神话纹样
玉兔寻回行动
爱情神话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神话”再现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水调歌头·玉兔巡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