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雅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意义

2017-01-24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雅集少数民族民族

敖 淳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文化雅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意义

敖 淳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民间途径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利补充,甚至在一些具体的交点上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多元化的民间途径一直是我们关注一个重要话题。那么,文化雅集作为近年来城市文化生活中一支生力军,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是否也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呢?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民间途径;文化雅集

一、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状以及保护传承的多元化民间途径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各少数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构成各民族的重要元素,是各少数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精神支柱,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实现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繁荣,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重要分支。然而,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冲击,致使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出现了各种不尽人意的现象,主要归纳起来就是“四缺五化”问题。

所谓“四缺五化”即是缺人、缺钱、缺载体、缺场所,矮化、弱化、边缘化、退化、发展和环境恶化。就拿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问题为例: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对广播电视等各方面有需求,但是我们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科普、教育提供民族语言文字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从而使得少数民族群众学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兴趣在减弱。社会评价多以汉语汉文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个人的能力,社会工作和生活也多使用汉语,导致学习民族语言民族文字,往往上不了好的大学,找不到好的工作,个人的发展空间不大,以至于少数民族青少年中许多人更愿意学习汉语汉文,甚至学习外语,也不愿意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等。

国家、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多以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宏观的手段去实施与实现,这是文化保护传承事业的大方向与主要力量。然后在很多具体情况下,政策法规性质的手段可能在具体实施与实现上显得不够精准,多少又会这样那样的不匹配的“水土不服”,那么这种情况下,民间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民间途径可以是方针政策的有利补充,或是对政策法规的“正确打开方式”,或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具体手段全方位发动民间力量,从老百姓自身的日常生活出发,以务实、具体的方式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文化雅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积极意义

(一)文化雅集是什么

“雅集”一词源于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西园雅集”。北宋年间,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会于驸马都尉王诜府邸西园,写诗作文,品茶寻韵,其言行诗文之雅为一时之盛况。文人雅士聚会由此被称为“雅集”,而当时承载人物雅韵的茶具则成了“雅集”的标志之一。所以,雅集在古代专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也会有弹琴、品茗、闻香等其它雅事,但必须是以吟诗著文为主的。而今天的雅集比古典意义上的更宽泛,只要是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用来正心、明理、悦性、雅趣、尚礼、崇德、康体的集会或演出,都可泛称为雅集。譬如:诗词吟诵会、茶会、香会等。

文化雅集是近年来城市文化生活的一个新现象,并且正以良好态势发展着,逐渐成为了部分城市居民的一种精神家园。文化雅集的受众集中了一部分在时间和经济上相对富裕的人群,对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可以发挥出较大的积极能量,并能够以较大的辐射面传播出去。

(二)从哪些方面去实现文化雅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从总体来说,要根据文化雅集自身的特点出发,首先立足于如何让文化雅集自身得到长足的发展,然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辐射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层面上。绝不能只是为了去传承与保护而做出无根的倾斜和调整,这样只能导致雅集本身的穷途末路,那就更不要谈如何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民族传统文化了。

1.用文化的传播唤起民众的关注,将少数民族的文化转化为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实现由外至内的经济帮助与拉动

当下,城市居民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文艺以及相关的泛产品越来越感兴趣,譬如少数民族的首饰、服饰、配饰,甚至是家具装饰品以及房子的装修风格,少数民族元素越来越多被运用到其中,很多人对它的喜爱可能还只是出于自发的觉得独特、与众不同,那么这就是最好的切入点。文化雅集可以多进行相关少数民族文化主题的雅集活动,可以分民族、分领域,由浅入深地去介绍、分享少数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与推广。

2.文化雅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自救”的推动,与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实现由内而外的文化+经济模式形成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落脚点,是通过外力的作用实现自身的繁荣,必须要让这些传统文化在本民族的集聚地重新好好地存活下来,并繁衍生息下去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由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确实给不少传统文化带来了一些冲击,使它们慢慢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但实际上这是自身的原因,新的环境出现了那就应该变化滋生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形式,去开发新环境或者适应环境,就跟生物进化一样,文化也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与功能。少数民族集聚地的人民应该在各种外力的帮助下,思考如何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展开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本民族的年轻一代深刻了解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在年轻人的头脑中找到传统文化这颗种子的生存土壤。其实真正的保护与传承并不是政府以及非本民族的那些人做的,而是本民族自己的民众要去做这些事情,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真正的发展需要自身的觉醒与行动。而文化雅集在这其中就是充当了一个媒介或者桥梁的角色。

(三)实现文化雅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点难点问题

1.如何将松散的自发性质雅集转变为自觉的有规章制度或者形成有机构设置的文化实体

雅集作为城市居民一项接受度越来越高,甚至是受到热烈追捧这样一种文化现象与文化实体,就自身的发展而言已经到了一个很好的时期。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各种文化雅集犹如雨后春笋散布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然而,文化雅集一般多以不盈利,或者微盈利模式在运作,对于活动的定期定点举行有一定的随意性;就算是活动有定期定点举办的保障,却对参与雅集的人群并没有太大的可控性,偶然性更大;再加上经费支持等种种问题。所以,以上的各种问题作为一种现象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作为一项事业,就不能只是自发的松散组织,而要从其自身的机制上寻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而其中一个可以解决这块短板的思路就是:逐渐形成有明确机构设置与运营模式的俱乐部式雅集组织,活动的定时定点、参与人群,当然还有经费支持,都可以较好地解决。

2.如何将城市文化雅集活动与少数民族文化聚居地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的文化雅集可以是在定点的场地进行定期或系列的讲座、文化演出、文化体验(手艺、技能类),更可以来到少数民族地区组织文化旅行等活动,在少数民族集聚地体验文化、观看演出、品尝美食等。所有的活动都只有一个目的:如何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化为被市场需要的文化产品或相关泛产品(特产、美食、服饰等),从而推动少数民族集聚地的生产生活,慢慢实现经济上富裕带动文化上保护传承与发展,才是最为根本有效的途径。从具体的操作上来说也可以辐射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由浅入深,慢慢进行,可以从比较盛大的文化现象出发,在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各种有意义的农耕日、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和传说人物纪念日等,在这样的日子里在当地组织身临其境的雅集活动,让城市居民与当地居民共同进行生产生活的各项活动,促进了解、加深认识。一来让参加雅集的人群了解到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其产生浓烈兴趣;二来更加可以让当地居民充分感受自身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加有利于他们传承和发展自身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切实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并不是简单地将它们“围起来”,让它们成为“非遗”就不闻不问了,还让要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地“活着”。仅仅依靠国家、政府出台的相对应的保护政策法规是不够的,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那么民间力量这一块是不可估量的,必须好好引导利用。民间力量能从最具体的实际出发,方方面面的各种具体方式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最直接的作用,恰好能够成为政府扶持最为有效的补充。

G122

A

猜你喜欢

雅集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民族
《清溪雅集》
不仅仅是“风雅”——西園雅集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戊戌海棠雅集
多元民族
丁酉海棠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