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前美术教育游戏化教学模式初探

2017-01-24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游戏

杨 璐

(仙桃职业学院,湖北 仙桃 433000)

高校学前美术教育游戏化教学模式初探

杨 璐

(仙桃职业学院,湖北 仙桃 433000)

将学前美术教育课程和游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对美术产生独特的理解。在学前美术教育课堂中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利用游戏活动进行教学,需要在游戏中加入教育性目的,进行有意义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幼儿心理特点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作实践。

学前美术教育;游戏化教学;高校

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一线实用型人才,高校课程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就业后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对于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更高效的学习。同时,学生在就业后面向的教育目标是学龄前幼儿,通过课堂教学的游戏更能让他们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将游戏教学方法应用到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当中。

一、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游戏化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完成对知识的教授,学生通过对游戏活动的参与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普遍喜爱游戏和娱乐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增强课程参与度,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内进行知识的高效吸收,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游戏化教学模式已经在各个高校的学前美术教育专业中广泛应用,教师根据学前幼儿的心理特点,创建美术游戏活动主题。在主题中加入一些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游戏元素,帮助幼儿树立对美术的意识和对美的观念,让幼儿能在此类游戏中逐渐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对美术产生兴趣。通过游戏进行教学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游戏对幼儿美术发展的重要性,能够提高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发展成为幼儿校园所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二)游戏化教学的目的

我国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种活动之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理,对游戏更有着独特的喜爱,在幼儿教育中加入游戏环节和幼儿的心理特点相一致。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要创建和发扬新式的艺术教学理念,并在这一理念下进行教育手段的创新,实行新式教育。因此,将游戏和高校学前美术教育相结合,能让学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高效启发幼儿的艺术思维,激发幼儿的潜能,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1]

二、游戏化教学方法

当前,在高校学前美术教育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由教师对美术知识点进行讲解并示范,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临摹。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充分想象和创作的空间,造成学生的美术作品千篇一律,缺乏创意。教师评判优秀作品的依据只是根据美术作品的美观性,评价过于片面。在这种固定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在将来美术教育的实践中高效利用所学的美术知识,缺少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育中加入教学游戏,在游戏中渗透美术技能,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提高自身美术教育能力和绘画水平,使教学过程人文化,同时也具有娱乐性和创造性。

游戏化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在长久的教学过程中衍生出的新思路。需要在游戏环节中加入学前美术教育的学习技能。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中,需要涉及到对绘画技能的掌握、提高,以及重复训练等环节,教师要尽量在每一教学环节都能运用到游戏教学方法,方便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在对幼儿的教育实践中将这些游戏思路进行整理并运用,防止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单一的讲解使幼儿无法提高兴趣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在游戏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游戏的目的,并在积极的评价中提高继续学习的动力,根据建议性的评价对自身不足进行完善。

通过对学前美术教育和游戏的充分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儿童观,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提升学生在实践中的教育能力。在学前美术教育教学中融入游戏化教学模式,和学前美术教育内容相适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建不同的游戏方法,在游戏中通过情境创建、操作指导、完成评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注意,对待不同绘画水平的作品不能使用批评性语言进行评价,要善于发现每一幅作品的不同之处,并对学生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避免使用批评性的语言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丧失信心。这种评价方式同样可以在学生的教育实践中应用到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中 。幼儿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内心情感十分脆弱,对幼儿的绘画作品提出积极的评价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喜爱程度。[2]

三、在学前幼儿教育教学中加入游戏化教学

在高校学前美术教育中加入游戏化教学需要将游戏教学理念与高校的实际教育情况相结合,抛弃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将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这种形式的教学和传统枯燥的课堂相对比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能将学前美术教育课程的效率最大化,充分满足教学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教学活动中的绘画操作实践、手工制作和美术欣赏三方面与游戏相结合。

(一)在绘画操作实践中运用游戏教学方法

在对学前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绘画操作实践教学时,需要抛弃原有的教学思维,在对学生进行绘画示范操作的同时,不能将教育停留在本课的绘画内容表面,需要对美术知识进行延伸,结合多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同时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才能取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让学生使用水墨进行国画的绘画练习时,需要让学生先从最基本的线条绘画开始练起,但如果让学生重复一节课的线条练习,会让学生感到乏味,产生厌倦心理,往往在课程的后半段就无法集中注意力。教师在此时可以让学生在宣纸上通过画出横竖交错的线条,逐渐呈现出棋盘的样子,最后让每个同学都画出一副棋盘,然后让学生进行两人结组,利用墨点在宣纸上“下棋”,当“棋盘”上的“棋子”摆满时,再重新画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不觉间练习了国画绘画的用笔力度,也熟悉了使用毛笔画出线条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下棋”的游戏,学生不会感觉到课堂的压力和学习的枯燥,而是愿意主动加入到学习中,这样一来,学习效率就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也活跃了教学氛围。

在绘画操作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前根据课堂中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准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查阅相关的背景知识,创建出和知识相关的游戏活动,在课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一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延长了备课的时间。[3]

(二)在手工制作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方法

手工制作课程是学生较为喜爱的课程,在这一课程中加入游戏环节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前幼儿,而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较差,制作手工作品往往都需要参照教师做出的模型,缺乏作品的创新性。因此在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手工制作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利用。

比如在进行叶贴画的手工制作课程中,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在黑板上根据小组数量贴上相应数量的绘画白纸,选出小组中的一位同学,挑选自己喜欢的贴纸,将其贴在白纸中的任意部分,然后由小组内的第二名同学根据前一名同学所贴的形状和位置,加入自己的构思,在另一位置贴出自己挑选的贴纸,然后依次进行。学生相互之间没有经过任何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共同完成作品。最后每个小组都在黑板上贴出了相应的图案,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判,挑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并给予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每一位学生都在作品中进行了发挥,每一次发挥都影响了整个作品的立意,更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三)在美术欣赏中运用游戏教学法

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艺术方向的引导,在课堂中引入新式的教学手段。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中外艺术名家简介,给学生观看美术史中具有影响力的伟大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力。也可以播放艺术相关影片让学生观看,让他们感受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从而努力提高自身美术素养。

四、结语

总之,在高校学前美术教育中融入游戏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将美术教学游戏化能够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高效地学习,极大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将游戏教学理念应用到幼儿美术教学当中,实现艺术的传递。

[1]吴彬.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12):121,123.

[2]徐姗姗,罗文博.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学的现状与重构[J].职教论坛,2013(20):33-34.

[3]刘金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3):48-52.

G642

A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游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