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对文艺人民性理论的创新及其意义

2017-01-24吴爱邦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民性文艺工作者文艺

吴爱邦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论习近平对文艺人民性理论的创新及其意义

吴爱邦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习近平从文艺本质观、文艺主体观、文艺传播观等方面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文艺的人民性理论。习近平的文艺本质观主要体现在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等方面;在文艺主体观上,习近平拓展人民范围、拓宽文艺工作者范围、强调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性;习近平的文艺传播观,主要囊括发展通俗艺术、体现当代文艺变迁、谋求通俗化与拒绝庸俗化统一起来等内容。习近平关于文艺人民性的理论,实现了从服务说到中心说的转变、从工具论到价值论的转变、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极大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人民性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

人民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标志,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关键。文艺的人民性是指文艺工作者通过文艺作品、文艺理论和文艺传播等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精神境界的性质。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习近平不仅继承马克思主义文艺的思想传统,而且结合当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具体实践,从文艺本质观、文艺主体观、文艺传播观等发展和完善文艺的人民性理论。

一、文艺本质观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元价值,是社会主义文艺区别于资本主义文艺的本质所在。毛泽东把人民性看做文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在继承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把人民性上升到文艺本质的高度,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内核。

在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毛泽东把这个问题看作“原则的问题”。据此,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首先提出文艺的“立场问题”。毛泽东说:“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1]在毛泽东看来,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

习近平站在本质观的高度阐释人民与文艺的密切关系。他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2]习近平从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三个方面,以严密的逻辑思维构建起社会主义文艺观本质的三个维度,根本上解决当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核心问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一)“人民需要文艺”指出文艺的根本价值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需要,成为人民群众开展历史活动的动机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文艺作为上层建筑,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推进社会主义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反映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因此,习近平直接明了地宣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3]

(二)“文艺需要人民”道出文艺的根源

毛泽东从文艺源泉的层面解决文艺 “为什么人”的问题,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建筑起历史唯物主义根据。他指出,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4]在文艺“去历史化”、“去人民化”、“去思想化”的文艺环境中,习近平正视文艺“为什么人”的根本问题,把生活和人民看成文艺创作的源泉。他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5]当前文艺界充斥着非历史唯物主义观,部分文艺工作者在文艺的源泉上奉行精英观、英雄史观。在他们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理念中,精英、英雄、权贵等是文艺的源泉,是文艺的主角,是文艺创作的主要对象。这些观点使得普通民众错误地认为,文艺发展史的主角是精英,文艺的源泉在于英雄,完全颠倒和扭曲人民是文艺唯一源泉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此,习近平反复阐述人民及其生活是文艺创作的素材和资源,“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习近平强调文艺创作的源泉来自于人民和生活,旨在从根本上澄清是非、正本清源,驳斥文艺源泉理论中的英雄观、精英观等错误观点,正确处理好人民与个人的关系、主流与支流的关系、主角与配角的关系,树立起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理论。

(三)“文艺要热爱人民”指明文艺需要醇厚的思想情感

文艺创作主体对创作对象的情感决定其在文艺活动中的角色和身份。在社会主义文艺实践中,文艺创作主体对于人民在感情上是亲近还是疏远,在精神追求上是高远是低俗,决定了他们文艺创作的基本立场。“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的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被社会所肯定、为人民所喜爱,其作品和文艺生涯具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个体价值。在习近平看来,文艺工作者要具有“做人民的孺子牛”、“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的思想情感,文艺工作才会取得较大成就。习近平把文艺工作者对待人民的情感、态度、行为上升到艺术成败的高度,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发展出艺术情感论,丰富了关于社会主义文艺本质观的思想内容。

二、文艺主体观

习近平通过“人民”论域的拓展、文艺工作者范围的拓宽、人民概念民族性的强调,打破传统文艺关于人民性的阶级观念、关于文艺工作者职责理念的理论局限,确立起当代的文艺主体观,并为之注入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文精神。

(一)拓展人民范围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最早界定人民的范围。毛泽东对人民的界定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其范围主要是工农兵,文艺为人民服务主要是为工农兵服务。他对“人民大众”的范围进行阶级分层:“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6]人民大众内部不同阶层的地位是有差别的,工农兵是人民大众的领导阶级,而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等是革命的同盟军、合作者,彰显了阶级性是人民大众的属性。因此,毛泽东旗帜鲜明的确立文艺的立场:“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7]工农兵属于无产阶级的范畴,文艺的立场是无产阶级的立场,所以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毛泽东以阶级叙事的手法凸显人民大众的阶级性内涵,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确立文艺领导权的关键所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再强调文艺以工农为主体的思想。他指出,新中国的大众文化“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8]这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对人民内涵的坚持和阐释。

习近平在北京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第三部分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较大的篇幅强调文艺的人民性。何为文艺的人民性?习近平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9]从文艺的宗旨、文艺的主体、文艺的审美、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四个层面进行界定,全面、系统、科学地总结文艺的人民性质,是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

习近平对“人民”的概念和范围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人民”的内涵是广义的,因而文艺为人民服务,不局限于为工农兵服务。[10]纵观习近平讲话全篇,“人民”不是一个阶级分析的范畴,而是一个个体性、差异性、整体性熔于一炉的主体分析的范畴。习近平说:“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11]习近平在此强调人民内涵的现代性,即把以往对人民过于抽象的定位约化为一个现实的具体的个体。人民的内涵不应该定格于一个模式、一种类型和一个标准,应当是多样性、多元化的统一。习近平对“人民”概念现代性的开拓,解决了在文艺上“何为社会主义新人”、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与社会主义文艺塑造人的传统保持一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格。

(二)拓宽文艺工作者范围

立足于人民概念的现代叙事,习近平扩大文艺创作者的范围,即服务于人民的文艺工作者不仅仅是专业性很强的群体,从而颠覆了传统上对文艺创作者局限于专业队伍的界定。由于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对文艺影响的深化,习近平肯定了“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以及“民营文化工作室、民营文化经纪机构、网络文艺社群等新的文艺组织。”[12]在习近平看来,这些新的文艺群体和文艺组织,可能孕育“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随着文艺创作者范围的扩大,文艺服务的范围,不再限制于一线生产的劳动者,而是全体中国人民。故此,习近平把为人民服务视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也就是说,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觉悟问题,主要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是敬业精神的必然要求。正是基于职业精神的立场,习近平呼吁文艺工作者正视自己的本分:“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13]总之,习近平最大限度地扩大文艺服务的对象和文艺工作者的职责范围,使得文艺的人民性从阶级本位转到主体本位,深化了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宗旨的理解和认识,为当代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

(三)强调包含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性

习近平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提出要赓续中华文化的根脉,发掘、弘扬民族特色鲜明和民族文化基因独特的文学艺术,使之成为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他强调民族性文艺遗产的重要性,列举了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这三大史诗分别对应于藏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此外,习近平谈及北朝少数民族的民歌《敕勒歌》和《木兰诗》。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非常鲜明的文化艺术,为形成持续而强大的中华文学艺术传统提供动力,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遗产。习近平强调文学艺术的民族属性,尊重和遵循中华民族审美传统,从民族的角度扩大了文艺主体的范围,文艺主体是包含少数民族在内的富有包容性的主体。少数民族文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华文艺不断交流和融汇,丰富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习近平倡导的中国精神、中华美学精神等文艺范畴和命题,肯定了少数民族文艺的贡献,是五十六个民族文艺的理论结晶,反映了文艺主体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习近平强调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拓宽了文艺人民性的理论视野,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在文艺领域的运用。

三、文艺传播观

习近平在文艺传播观上提出综合战略理论。所谓综合战略理论,是指对文艺普及与提高理论的深化和拓展,既包括现代性的文艺普及理论,又囊括文艺“精品”理论,后者是对文艺提高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是习近平文艺传播观的特色。

赵婧: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欣赏真实,喜欢真实记录的东西,不喜欢演的东西。他们觉得好的内容、真实的东西可以引发自己对生活的细思细想。好的文化综艺作品,要让年轻人在探索世界、汲取知识的同时“遇见”自己,要让他们看了之后更热爱生活,这应该是今后文化综艺进一步探索时瞄准的方向。

(一)文艺传播首先要发展通俗艺术

习近平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4]这实质上涉及文艺大众化的问题。当今,文艺的大众化与毛泽东时代不同,其意识形态功能有所退化,更多承载了文艺精神普及和推广的社会功能。在信息化时代,人民催生、发明了新的文艺形式,人民享受的文艺形式不再限于小说、诗歌、散文、绘画等范围,文艺的多样性、文艺创作群体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构成文艺大众化的主要内容。文艺大众化或者大众审美文化,实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凸显了文艺的民本性。与改革开放以前的纯粹文艺不同,大众审美文化主要价值在于审美消费、精神享受而非意识形态教育。它反映人民大众的“喜闻乐见”,面向广泛的受众,淡化人民的身份、地位、教育等差异性,彰显人民至上的社会功能。[15]

(二)文艺传播要体现当代文艺的变迁

习近平敏锐察觉到当代文艺的新变化,提出文艺生产、文艺传播要关注文艺的新主体,比如新的文艺群体和文艺组织,并认为它们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同时,习近平从党文艺政策的高度审视文艺传播与文艺需求的关系。他说:“文艺创作生产的格局、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16]当前,文艺生产和文艺审美不再是单一化和纯粹化,既和人民的文艺消费相一致,也与市场经济的变迁相呼应,因而文艺传播要相应的作出回应和变革。对此,习近平建议“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17]也就是说,文艺传播要适应人民审美的巨大需求,发展出多样化的传播形态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不仅如此,习近平对党文艺领导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新的文艺形态,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要“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18]言下之意,党要主动适应文艺的新态势,自觉担负起文艺传播的重担,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精神粮食。

(三)把谋求通俗化与拒绝庸俗化统一起来

文艺传播要“接地气”,必须面向人民群众,追求文艺的普及化和通俗化。习近平指出:“文艺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19]通俗文艺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世界,表现人民群众的情感世界。当今,我国的通俗文艺大多提倡积极、健康、向上的文艺价值,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的认同与赞许。因此,对于通俗文艺,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非理性态度,而应当采取客观、理性、全面的分析态度。这是习近平文艺传播观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

通俗文艺不等于庸俗文艺、低俗文艺。通俗文艺要拒绝“欲望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等于精神快乐”[20]的浮躁现象。当前,通俗文艺呈现庸俗化的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走入歧路。具体表现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趋同化;人物题材创作的脸谱化;现实题材创作的娱乐化等。从根源上来看,文艺的庸俗化在于把文艺看成娱乐大众的工具,宣传低级趣味的内容,放弃精神阵地和违背道德底线。对此,习近平呼吁文艺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21]为拒绝通俗文艺的庸俗化指明基本的价值取向。

四、习近平创新人民性理论的意义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的核心,主张通过文艺的形式和渠道实现人民的核心价值、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关于人民性论述的创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一)从“服务说”到“中心说”的转变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启了文艺服务于政治、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文艺功能的定位。关于“文艺服从于政治”的 “政治”含义,毛泽东的理解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22]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因而文艺服从于政治实质上是服务于党的政治和党的事业。由于文艺是服务于政治的工具,而工农兵是政治的主力,文艺的政治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因此,文艺为政治服务也就是为工农兵服务。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23]毛泽东的文艺服务说对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影响颇深,一直持续到1978年党的第四次文代会。

习近平超越 “文艺唯政治化”、“文艺去政治化”等文艺观念,以人民观为解决文艺问题的中心,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性理念,解决了文艺“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2.文艺主体观彰显人民的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主体观,其要义是把人民作为文艺鉴赏的对象、评价的主体、检验的尺度。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文艺的主体发生变迁,即从特定的人民——工农兵扩大到人民的整体性,相应的,文艺从“身份”的标志转变为“素养”的标签、从工具利器转变为价值力量。在当今,人民在文艺的地位和作用不再局限于被接受、被教育、被开导的境地,人民对文艺的文化意识、审美意识不断增强,人民对文艺的自觉需求成为振兴社会主义文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推动力。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人民不仅是文艺的源头活水,而且是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源。文艺工作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挥人民在文艺各个重要环节的力量,才能把我国文艺工作的优势凸显起来,从而激发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3.文艺传播观传导文艺的价值。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传播观,其着眼点不在于文艺精英,而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与党的人民群众观紧密结合,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是党获得活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源泉。首先,践行党的人民群众观。文艺的普及与提高并重,在文艺政策、文艺制度、文艺价值观等方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地位和话语权,表现党不脱离人民群众、受人民制约、甘为人民孺子牛的思想和行动,使党的文艺事业获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巩固党的政权基础,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领导力。其次,文艺传播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文艺传播的渠道、路径上,资本和市场对文艺进行控制,表现在文艺的评价标准以市场价值标准为核心——影视收视率、电影票房、作品的点击率和转发量等。习近平反对文艺充当市场的奴隶,一方面旨在化解拜金主义、物质主义、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冲击,把为人民服务凝结为文艺工作者的集体意识,另一方面旨在夺回利益集团和市场资本对文艺的控制权,引导文艺向丰富人民精神生活、营造良好社会舆论、塑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方向发展。再者,倡导文艺精品创作。文艺精品创作是文艺传播的重要内容,能够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文艺产品,让人民享受文化艺术的发展成果,同时,以优秀作品为价值观的传播平台,积极发挥文化艺术引领风尚、构建主流思想、教育人民的作用。

(二)从工具论到价值论的转变

从工具理性的角度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着力解决文艺的工具价值问题,即为民族解放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在抗日战争时期,文艺是与军事并驾齐驱的革命战线。毛泽东把文艺视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文艺的力量在于“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2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毛泽东张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革命功利性,把文艺看成唤醒人民斗志、塑造人民革命精神的宣传方式和斗争武器,以政治正确性来引领文艺的人民性理论。

习近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重新审视文艺与政治之间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文艺的阶级性问题,科学阐述文艺与政治、与人类文明、与民族的关系,树立起新时期文艺的价值维度。

1.强调文艺本身的意义,强化文艺的主体地位。关于文艺的功能,习近平认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关于文艺的价值,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27]这些阐述肯定了文艺的主体地位和正面意义,淡化文艺服务于政治、从属“阶级斗争”、隶属革命文艺等思想。

2.突出文艺的文明性而非意识形态性。习近平以世界文明瑰宝的眼光看待世界文学艺术。他提及112位文艺工作者,[28]外国共81位,占文艺工作者总数的72%。其中古希腊4位,俄罗斯18位,法国23位,英国10位,德国10位,美国8位,意大利6位,西班牙和印度各1位。对于西方国家的文艺成果,习近平并没有按照阶级分析的标准去度量,也没有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下文学艺术的优劣,更没有鼓吹文学艺术的阶级斗争论。相反,习近平倡导破除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对文艺的阻隔,认为 “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让外国人“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增加国与国之间的互信、减少相互之间的猜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此,他主张中华民族优秀文艺走出去,“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29]

3.把文艺看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是习近平文艺人民性理论的旨归。习近平重视和发展文艺的价值,把文艺纳入中华民族复兴的话语体系中。围绕民族复兴这个宗旨,习近平提出“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认为“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30]如果说毛泽东把文艺看做民族解放的工具和手段的话,那么习近平把文艺看做民族复兴的重要价值,习近平不仅尊重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提出一些关于文艺研究的新范畴和新命题,比如中国精神的范畴、中华美学精神、社会主义文艺本质等命题。从价值理性的角度来看,习近平重视文艺本身的价值和地位,引领文艺界求得文艺事业的正确发展,充分发挥文艺对于振奋中国精神、凝聚民族力量、鼓舞人民奋发有为的价值性。

(三)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习近平的文艺人民性理论不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民性特质,而且也是新形势下我们党的文艺“党性原则”思想的新表达,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31]

习近平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的根本目的。他认为,要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党和文艺的关系,立足点在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32]习近平的文艺人民性理论正是以贯彻落实党的宗旨而展现出高度的党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一宗旨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相一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在文艺工作上的具体表现,是文艺党性原则的如实反映。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把党的文艺政策与人民的精神需求相统一,把党的文艺导向与人民的文艺意愿相结合,以文艺凝聚人民的力量,为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提供科学指南。在贯彻落实党的文艺事业的宗旨时,习近平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引导文艺工作者生产、传播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通过文艺这个中介和渠道,既反映党的主张又传达人民的心声,使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习近平文艺人民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理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3]这一理论主张是我们党宗旨的最新表述,习近平文艺思想无疑与党的群众路线紧密衔接。通观习近平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习近平的人民群众理论富有创新性。在习近平看来,人民群众不仅是文艺的消费者和教育对象,而且是文艺的源泉和评判主体。在文艺的各个环节中,人民群众处于主体地位。整体上看,文艺本质观、主体观和传播观构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人民性理论,吸纳了当代历史唯物主义新观点。习近平强调文艺的人民性本质、着重文艺论阈的拓宽、看重文艺的民族性等,旨在文艺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理论在文艺领域的贯彻落实。

[1][4][6][7][22][23][26]毛泽东选集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8,860,855,856,866,863,848.

[2][3][5][9][11][12][13][14] [16][17][18][19][20][21][27][29] [30][3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16,19,13-14,17,12,7,13,28,12,29,17,10,7,16,18,6,27.

[8]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31.

[10]吴爱邦.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解读[J].湖湘论坛,2015(5):32-37.

[15]李春青.互联网时代的“文艺”与“人民”之关系[J].河南社会科学,2016(3):1-5.

[24]杜飞进.领会和把握党的文艺思想的权威读本[N].中国文化报,2015-11-24(3).

[25]李希光.文艺不能在资本逻辑下任意妄为[J].人民论坛,2015(10):32-35.

[28]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点赞的112位名家都是谁[N].新京报,2015-10-15(2).

[31]董学文.党的领导是文艺发展繁荣的根本保证[EB/OL].http://www.chinawriter.com.cn.

[33]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4).

责任编辑:夏明珠

本文系2016年广州美术学院科研项目“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思想研究”(立项编号:16XJA031)阶段性成果。

2017-05-19

吴爱邦,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人民性文艺工作者文艺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科学内涵与原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