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合肥国际化建设进程的思考

2017-01-24路江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巢湖合肥市合肥

路江

(合肥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加快合肥国际化建设进程的思考

路江

(合肥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加快合肥国际化建设进程必须了解国际化的内涵。城市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通过这一过程,不断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当下合肥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为加速国际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合肥市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抓住机遇,从各个方面不断加快国际化建设进程的步伐。

合肥 国际化 建设 进程

合肥市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进程中,国际化建设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实事求是的说在这方面,合肥市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其他两个老牌的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城市-南京与杭州相比,确实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应当加速努力,补齐短板,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快合肥国际化建设的进程。

一、城市国际化的内涵

加快合肥国际化建设进程必须了解国际化的内涵,有必要分析和梳理一下城市国际化的评价尺度,对此中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不同的标准对城市国际化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如美国著名学者弗里德曼提出了衡量国际城市的标准主要是: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的总部;国际性机构;第三产业高速增长;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主要交通运输节点;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等七个方面。

在中国许多学者如张程睿、郭建国等从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杨立勋、顾朝林、陆军等从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关系等方面;倪鹏飞、段霞、易斌等从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也对城市的国际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纵观古今中外世界上各个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历程,笔者发现虽然各国城市国际化的实现方式、方法和路径不同。但是总体上看,城市国际化还可以大致分为主动国际化和被动国际化两大类。

所谓“主动国际化”就是在和平时期各个城市以积极的姿态,努力建设,创造条件,以自己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造成的城市国际化,如当今世界上城市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纽约、伦敦、巴黎、日内瓦、迪拜、新加坡、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等都是如此,主动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国际化的主流。

所谓“被动国际化”就是因为政局动荡、战争动乱、宗教迫害、自然灾害、饥荒、疾病瘟疫等原因,造成的城市国际化,如近代的上海、香港、澳门等城市的国际化,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的城市国际化历史。

划分城市国际化的不同标准和类型,能够为今天加快合肥市国际化建设进程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城市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通过这一过程,不断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合肥市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基础和条件

通过考察世界上国际化程度高的国家、地区或城市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包容,社会安定,环境优美,人民友好。现在合肥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为加速国际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巨大,成绩显著,航空、铁路、公路、水路交通便利,是国家“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2016年全市GDP已达到6274.3亿,在全国城市GDP方面总排名中处在第26位 (合肥在线2017年2月8日),已经具备了实现国际化的条件和基础。“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合肥城市精神”体现了合肥人的积极、乐观、开放和友好包容的姿态,合肥市近年来多次被有关机构、部门或组织评选为全国“幸福城市”,并且名列前茅。

早在2004年合肥就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10年,合肥又分别被科技部、发改委批准为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6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设合芜蚌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2017年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使合肥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应当紧紧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加快合肥国际化建设的进程,在城市国际化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当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已有相当程度发展的情况下,就应积极主动地抓住国际化这一社会发展的关键。在整个战略层面上,合肥市应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速发展自己。合肥市应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首先在旅游、会议、商贸、科教、文化等方面着力使劲,抓住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有所作为,不失时机积极主动地从战略高度重视合肥国际化水平,制定出打造合肥市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早谋划、早布局、早实施、早安排、早起步、早发展,逐步将合肥市打造成为国际化城市。同时加大在国际上宣传合肥市的力度,让世界了解熟悉合肥,不断扩大合肥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使合肥市更多地走向世界。制定合肥市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将合肥市打造成为国际化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加快合肥国际化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合肥市从总的状况看,目前还只是处在国际化的早期阶段或初级阶段,合肥市的国际化建设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合肥市应该紧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地位,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优势,走特色发展的道路,抓住机遇,加快国际化建设进程。

第一,深入强化创新高地建设,不断培育创新亮点。合肥应当紧紧抓住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契机,举办创新全球高峰论坛。每年定期在美丽的巢湖畔举办创新全球论坛(类似世界“达沃斯”和亚洲“博鳌”)。邀请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高官、国内外科学界、学术界、企业界的知名人士在论坛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探讨交流自主创新的规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交流自主创新的信息、展望自主创新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此来提升合肥的知名度,争取将合肥的创新高地提升打造为国家级高地,从而获得中央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持。

第二,充分挖掘特色,深入挖掘合肥历史文化名人的现代价值。现在合肥市的范围大致包括古时的庐州和巢州主要地域,这里风景秀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孕育着灿烂的文化,我们应当传承并发扬光大先人们留下来的宝贵而丰富的遗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利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得见的手的作用,做到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进一步弘扬包公精神和清廉文化的传统,把包公的清廉文化变成合肥的一块靓丽的名片;将中国近现代社会中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李鸿章、刘铭传、段琪瑞、冯玉祥等名人的当代价值突显出来;深入开发和挖掘合肥市的各种历史文化资源,如庐剧、黄梅戏等的现代价值。深入开发和挖掘肥西圩堡群的资源,学习广东江门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和“福建土楼”的经验,尽快将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肥西每个圩堡里都居住着一个名人及其家族,牌匾、题字甚至是一颗颗大树都蕴含着一段段厚重的历史。有一句话:想看中国古代老百姓的生活就到宏村、西递,想看中国古代皇帝的生活就到故宫;再加一句:想看中国古代地主的生活就到肥西圩堡群。

第三,突出大湖特色,进一步做好环巢湖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开发利用。巢湖是中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现在已经成为合肥市的内湖,在全国是唯一被省会城市环抱的大湖。环巢湖一带历史悠久,古文化内涵丰富。环巢湖地区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从古至今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名人,名人资源十分丰富,环巢湖历史文化名人有一些资源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与其他地区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开发相比,环巢湖名人资源的优势却没得到充分开发,目前,环巢湖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对环巢湖历史名人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还存在着许多盲点和空白点,亟待开发、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人的现代价值。应当进一步挖掘和打造以三河古镇、忠庙、姥山、拓皋老街等具有特色的水乡资源和水乡文化。

第四,积极主动地与更多的其他国家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合肥市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目前已经与德国的奥斯那布吕克市和韩国的原州市分别建立了友好城市。但是这还不够,今后还应该积极主动地与更多的其他国家城市建立友好城市。以经济、商贸、旅游、文化、教育、科学和体育等内容为主题,每年确定一个主题,鼓励和支持双方友好城市的各界人士多往来、多交流,积极主动开展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多种活动。

第五,鼓励全市各界在经贸、会议、科教、文化、旅游等方面积极与国外城市进行交流。优化投资环境,支持、鼓励外国企业来肥投资兴业。努力创造条件支持、鼓励本市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特别是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积极走出去。大力开展科学、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比赛)的交流访问。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多派出留学生和招收各国的留学生,培养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与合肥友好的国外人士。利用合肥巢湖的“大湖名城”和“创新高地”资源优势,学习瑞士日内瓦湖的经验,从国际创新论坛开始,将合肥打造成国际会议中心和休闲度假中心。

第六,不断提升全体市民的国际化意识,加快合肥国际化建设的步伐。加强市民的国际化宣传和教育,提升全体市民的国际化意识,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合肥市的国际化建设进程之中。从一点一滴的具体小事入手,在对外服务的窗口,推广“双语”服务。在机关、学校、街道、路牌、门牌、机场、车站、码头、景区、问询处等公共场所的警示牌、标示牌或指路牌等凡是有中文标记的地方同时标注外语。

责任编辑:汪晓梦

2017-06-05

路江,合肥学院管理系教授。

猜你喜欢

巢湖合肥市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安徽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