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2017-01-21赵中枢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

摘 要:为了适应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充分发挥计算机课程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学校应用型高级经贸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论述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探讨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的构建思路,介绍了各模块功能作用,总结了如何利用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式和研究式学习。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网络教学

基金项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XJJGYBXM2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同时也是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本课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面向专业应用,突出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掌握软硬件配置与使用,能够具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文编排、数据处理,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能力。突出基础课教学服务专业、服务学生、面向应用的“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的教学特色,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为总体目标,构建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应用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

1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本科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学资源项目的建设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及校园信息化的进程都有重要影响。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每学年第一学期新生的选课人数在3000人左右,出现了选课人数多、教学资源不足、师资紧张和师生交流不便等问题。以校园网络为平台,开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网站,发挥网站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此来展示该课程多年来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动手操作能力强。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除了进行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外,还要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以网站的形式出现,为教师网上备课、参考、教学和交流提供平台,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知识提供帮助,更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2 现状分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教学资源的建设体系与理论相对比较成熟,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建设发展时间较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完善。在国外很多教育机构研究定制了资源开发和管理标准,并以此规划开发了自己的资源门户网站,用户能够使用搜索引擎和链接向导访问所需的资源,有效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国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是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各个教学机构和科研院对所提供的信息服务都有很大程度的依赖,因此对平台所提供教学资源的质量要求都比较高。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面向客户的需求,运营模式多样化。

2.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各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不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资源难以访问等问题,不足以满足高校教学的需要。近十年来各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给予广泛关注,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一些成功的信息资源管理门户网站和优秀的实践案例,这些实践研究促进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和教学信息化的进程。

3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原则

3.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丰富的课件资源,为学生提供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优质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可以不受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不再局限于记忆、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网络资源对传统课堂教学起到补充作用。

3.2 选择有价值的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不是简单的资源数字化,要明确功能的基础上,赋予特定的教育内涵,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设计方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有实践应用价值的资源。案例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还要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际学习的需要来选取适合自己的信息及资源。

3.3 强化实践环节的设计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资源建设重点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环节设计,结合案例教学和模拟训练,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3.4 加强交流和协助能力

在教学资源的网络环境中,提供多种协作式的学习工具,能够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同步或异步的交流。保证了信息的准确反馈。这种互动性是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最大优势,是教学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的体现。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资源平台的构建思路

该平台是基于WEB的B/S结构,架设在校内本地服务器上,基于MYSQL数据库、JSP及SpringMVC及Hibernate框架等相关组件的网络编程技术,设计一个包括课程信息、学习指导、在线学习、经典案例、模拟试题、下载中心、教学讨论栏目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通过一系列工具支持,将相互独立的教学服务子系统集成起来,为学生提供统一的教学服务。同时充分考虑由于在线的并发访问学生人数多所造成的服务器端压力问题,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带宽资源,提高网络的响应速度和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

具体开发流程:

4.1 需求分析

首先向用户初步了解需求,通过组织师生代表,进行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倾听师生的想法和思路,然后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列出要开发的平台的功能模块,撰写功能需求文档。

4.2 概要设计

教学资源平台的总体设计,包括平台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平台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4.3 详细设计

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资源平台各个功能模块的算法、数据结构等,以便进行编码和测试。

4.4 准备服务器的软硬件环境

服务器硬件是配置WEB服务及基础,对于硬件配置的选型也是至关重要的。服务器型号为HP ProLiant DL580 G7,开发系统Red hat Linux,开发服务器软件为Apache。

4.5 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采集、制作、整理所需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素材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库。

4.6 编码实现

根据详细设计报告,对教学资源平台中的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模块实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4.7 创建数据库

将课程信息、学习指导、在线学习、经典案例、模拟试题、下载中心等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

4.8 实现互动功能

在线互动讨论和学习体会交流、在线作业上传等。

4.9 网站测试运行

对平台进行测试和试运行,根据师生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更新和升级。

5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各模块功能

通过开发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服务平台。并以该平台为依托,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自主学习环境,再结合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在线互动讨论,在线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使其开展自主式和研究式学习。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课程信息、学习指导、在线学习、教学资源、模拟试题、学习反馈六方面。

5.1 课程信息

介绍课程的总体情况,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动态、教学进度、教学大纲、课程资料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建立初步的认识,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进度。便于学生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做好课前预习,合理地掌握子的学习进度。

5.2 学习指导

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考核方案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了解学习方法及期末考核成绩评定方案。

5.3 在线学习

为学生提供教师课前录制好的教学,微视频按章节、知识点分类编辑,每个微视频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便于学生课下有针对性地在线观看学习,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

5.4 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电子课件、教案的在线阅读及实践项目素材源文件的下载。

5.5 模拟试题

为学生提供了单元测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学的情况适当的选择检测单元进行自主测试,检验自学进展及巩固学习效果。同时,在此模块中提供了百科园自主测试平台接口,学生可以登录通用考试客户端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和练习。

5.6 学习反馈

提供了多种交互功能,力求实现无时无刻的师生互动交流。主要的交互功能有:QQ在线指导、微信交互(实时作业发布)、腾讯微博(讨论、答疑、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在线互动讨论、在线评论、移动学习、学习评教反馈等多种方法。其中,学习评教反馈学生可参与课程教学信息学习评教反馈,帮助老师改善教学内容、教学呈现方式,达到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的目的。

6 教学效果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我校很多学生团队分别获得了省级、国家级计算机设计大赛多个奖项,多个学生的团队项目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成后,对学生和教师使用情况做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充分得地得到了师生的认可。

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到,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与基本要求有了基本的了解,有目的、带着问题来参加课堂的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在实验教学方面,由于对实验大纲、内容、任务、素材等课前预习和准备,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具体的实验上,实验效果良好。

7 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丰富了教学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广大师生充分认可和使用共享资源。因此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结合教学及学生的使用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并做好及时的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兰尊.高等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思路[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

[2]马建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5.

作者简介

赵中枢(1978-),男,汉族,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