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柔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思考

2017-01-21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9期
关键词:怀柔区信息员气象局

杨 宁

(北京市怀柔区气象局,北京 101400)

怀柔区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思考

杨 宁

(北京市怀柔区气象局,北京 101400)

气象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文章以怀柔区“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引,以气象事业发展为切入点,结合怀柔区气象工作实际,通过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从开展特色气象为农服务,提升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水平等方面入手,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怀柔 气象服务 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降水变率空间分布的改变,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频发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最近30年,全球86%的重大自然灾害、59%的因灾死亡、84%的经济损失和91%的保险损失都是由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引起的。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怀柔区因干旱、洪涝和风雹、低温冷冻等气象灾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家庭财产及其他损失等累计达2.533 1亿元。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气象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保障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气象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怀柔区气象局在北京市气象局党组、怀柔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服务全区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通过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做好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等途径为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1 推进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1.1 落实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完善基层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建设

通过建立权威、畅通、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集中管理、审核和统一权威发布预警信息,提高了预警信息发布时效和覆盖面,增强了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提高了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1-2]。

2015年6 月,怀柔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验收合格正式运行,截止2017年8月,累计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防汛应急响应等各类预警信号及重要提示性信息564期。精确的预警信息发布,为区领导指挥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权。区主管领导,对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做出这样的评价:该区正处于经济社会战略大发展的关键时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建成,增强了党委、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对保障经济正常运行和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怀柔城乡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防汛、森林防火、空气质量重污染应对、地质灾害防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增强城乡综合防灾减灾的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1.2 稳定、高效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在基层防灾减灾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怀柔区气象局与区农业、民政部门合作,依托现有资源,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气象信息员队伍,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宣讲气象防灾减灾知识,重点强调灾害性天气信息的报送,提高气象信息员的整体素质,稳步推进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协同发展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2014年至今,累计培训近1 000人次,通过培训系统地完善了气象信息员的知识结构,并且使信息员们对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收集上报气象灾情、反馈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和维护气象仪器设备等职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气象信息员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认识。

拓宽气象灾情信息报送渠道,气象信息员队伍建成初期,通过电话、发短信的方式上报灾情信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灾情信息反馈更加及时高效,灾情图片、灾害发生位置一目了然。覆盖全区各村的气象信息员,成为怀柔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毛细血管,他们将气象预警信息、农业气象服务指导等内容传递到田间地头,也把灾害信息第一时间反馈到气象台值班员手中,2014年至今先后有2人获得“北京市十佳气象信息员”表彰,7人获得“北京市优秀气象信息员”表彰,75人 被评为“怀柔区优秀气象信息员”。

1.3 多种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

积极与区相关部门沟通合作,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不同人群应对气象灾害、适应气候变化的风险交流与宣传,有效提高公民适应气候变化应对气象灾害的意识。抓住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法制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街道、社区通过摆放展板、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现场宣讲等方式开展科普宣传,通过电视台、怀柔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广泛进行宣传。2015年、2016年怀柔区气象局作为北京市旅游委列为对外开放单位,全市群众可通过旅游委平台预约来局参观。2017年与区委宣传部联合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世界气象日期间,累计接待中小学生及家长200余人次。

2 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特色开展农业气象服务

2.1 根据区域农业气候特点为农业调转型,新品种引进提供理论依据

2016年怀柔区累计粮食播种面积6 370 hm2,同比下降16.4%;受气候适宜的影响,每667 m2产391.0 kg,同比增长1.3%。粮食总产量3.736 13万t,同比下降15.4%。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开展,怀柔区相关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也在不断推进。按照“调粮、保菜、提升养殖、做大做强林果业”的发展方向,不断减少小麦等高耗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怀柔区气象局主动与区农业、园林部门对接,到现代化果园走访调研,为现代化高效果园示范区建设土壤温度站、气象信息显示屏等设施,对春季果树合理浇水预防冻害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数据,依据怀柔区农业气候资源特点,为全区林果新品种的引种、旅游景区、民俗旅游村周边大型生态景观农田规划、休闲农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全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相关分析材料。

2.2 开展怀柔板栗气候品质认证工作

目前,怀柔区现有板栗种植面积为1.87万hm2,其中散生大树0.87万hm2,密植园1万hm2;平均年产板栗1 000万kg,全区板栗总产量和出口量占北京市的60%以上。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是气象为农服务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提高北京市优质林果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由气象、农业、园林3个部门共同推动完成。气候品质认证将成为衡量优质果品的标志之一。认证由果品生产经营主体委托北京市气候中心进行,认证申请资格审查和技术标准由北京市气候中心和怀柔区气象局、区农委、区园林绿化局共同承担和制定。2016年怀柔板栗气候品质被评定为“特优”等级。通过板栗气候品质认证工作,助力区域产业发展,有效提高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美誉度,实现农民增收;也是实现智慧农业与互联网+气象的有机结合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3 结论

怀柔作为北京市5个生态涵养区之一,是北京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是全市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域,结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线,在各领域、各行业的各种需求中,找到与气象的结合点,提升气象服务工作水平,更好发挥气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任重而道远。

[1]孙健,白静玉.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中国应急管理,2016,(06):77~79

[2]张磊.山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对气象服务的提升.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3

猜你喜欢

怀柔区信息员气象局
黑龙江省气象局组织参观黑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
英国
关于如何开展高校信息员工作的设想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1—4月份怀柔区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英国气象局预测今年全球“热力不减”
怀柔区2015年专项奖励资金正式兑现
怀柔区实际利用外资开门红
发挥纠纷信息员作用“调”出和谐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