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肝片吸虫病危害的调查

2017-01-17达热卓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吸虫病肝片吸虫

达热卓玛

(青海果洛州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果洛 814000)

牦牛肝片吸虫病危害的调查

达热卓玛

(青海果洛州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果洛 814000)

牦牛肝片吸虫,是牦牛、藏羊养殖多见常发的寄生虫病之一。而且,其为人畜共患病,危害牦牛养殖的同时,严重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此病感染后,危害极大,感染后可导致牛体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甚至并发中毒症,导致长势迟缓,威胁到后期育肥,严重时可造成批量死亡。为此,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自病原、流行、症状、病理等几方面,就此病的危害情况做要点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牦牛 病理 防治

1 前言

在青海本地,牦牛肝片吸虫的危害极大,流行范围极广,平均发病率高达9%左右,个别感染地区甚至高达100%,每年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百万元左右,严重威胁牦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牦牛肝片吸虫病危害的调查

2.1 病原

肝片吸虫的虫体较大,成虫为雌雄同体,呈棕红色,背腹部较为扁平,长度大约为40 mm,宽度大约为13 mm,虫体表面存在细棘,前端有头锥,虫体前端存在口吸盘,生殖孔在吸盘的前方,口在口吸盘的底部,口经过咽部通向肠道及食道,在二肠干的外端生长出较多的侧枝,有两个精巢、一个卵巢,卵巢处于前精巢的右上方,无受精囊,卵内存在较多的卵黄细胞。

2.2 流行

此病中间宿主为螺蛳,流行病例的调查中,此病的高发与螺蛳大量繁殖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螺蛳这种生物,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即使在冰冻情况下,同样可从繁殖产卵。

虫卵的抵抗力强,尤其在湿润有水环境中。干燥的粪便中,虫卵致死率高。虫卵对高温敏感,40℃~50℃条件下,几分钟即可死亡。但是,对普通的化学药剂,有着较强的抵抗力。

流行季节,考虑到虫卵的繁殖属性。多雨温暖的环境中,是肝片吸虫高发流行的重要季节。由此,在湿润的年份中,以夏秋季节为发病高发期。流行病区,湿润、沼泽等放牧地带,为此病感染严重区。

2.3 症状

肝片吸虫的虫体较大,成虫为雌雄同体,呈棕红色,背腹部较为扁平,长度大约为40 mm,宽度大约为13 mm,虫体表面存在细棘,前端有头锥,虫体前端存在口吸盘,生殖孔在吸盘的前方,口在口吸盘的底部,口经过咽部通向肠道及食道,在二肠干的外端生长出较多的侧枝,有两个精巢、一个卵巢,卵巢处于前精巢的右上方,无受精囊,卵内存在较多的卵黄细胞。

2.4 病理

肠壁和肝组织损伤,肝大,肝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积,引起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和贫血。

3 诊断

结合患病牦牛的临床症状、精神障碍及发病情况可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采集牦牛的新鲜粪便镜检,观察是否出现幼虫及肝片吸虫。主要诊断方式包括沉淀法、漂浮法及网筛淘洗法等,采集病牛新鲜粪便10 g,用尼龙筛淘洗或反复进行沉淀的方式检测其中是否存在肝片吸虫卵。

4 牦牛肝片吸虫病的防治建议

4.1 预防措施

考虑到此病的危害性,结合一线防病实践经验。对肝片吸虫的防控,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此,日常防病工作,应做到:

(1)定期组织驱虫,调查此病流行情况,建议每年固定在5月份、10月份,分别例行驱虫1次。经2次有效驱虫,能彻底清灭幼虫、成虫以越冬虫体。对此病常年流行地区,应定期进行3次预防驱虫。首次驱虫,安排在成虫期前,持续一个月,用药一次即可。二次驱虫,在成虫成熟时进行。三次驱虫,在二次驱虫后3个月进行,往往能起到不错的效果。经驱虫后的牦牛,应安置单独圈舍饲喂。排泄粪便,集中收集,无公害化焚烧处理。感染此病而致死的病牛,严格无公害化处理,避免此病的扩散和蔓延。

(2)清灭中间宿主——椎实螺,牦牛频繁出牧的牧场,可用5%硫酸铜溶液,每1m2牧场用5000ml的量,均匀喷施灭虫。或者,选用氯化钾喷施,每1m2用20g,能有效控制此病的扩散和蔓延。

严格放牧制度,禁止牦牛到低洼地放牧。同时,对死水更禁止饮用,避免不经意吞咽囊幼虫,而导致感染。

(3)加强喂料管理,饲喂用水草,应用3%的盐水浸渍,3min后堆积发酵5h后饲喂,能很好杀灭椎实螺,以避免再次感染。

4.2 治疗措施

高效的治疗药物,有如下几种,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使用。

硫氯酚,80mg/kg。将上述药物,包裹在日常吃食的草料或菜叶中。在用药4h内,有拉稀的症状,属于正常现象,不必治疗。

硫双二氯酚,用于临床治疗效果不错。尤其,驱除成虫效果较好。具体用量,灌服,每头80~100mg/kg。但是,用药后,有强泻症状。由此,体弱牦牛要慎用。

六氯乙烷,用量,每次用20~30g。此药剂为粉剂,可取适量放斜口竹筒内,而后加适量水溶解。灌服效果不错,用药时,一人将牦牛嘴打开。另一人,将竹筒内药物,直接灌服,经过冲服到食道内。在临床用药中,此药毒副作用小。但是,喂药后,有减食症状。个别会出现胀肚,通常喂药驱虫率在75%左右。

除西药外,中药效果同样不错。处方:甘草,10g/次;泽泻、豆蔻,12g/次;贯众、木通、厚朴,16g/次;赤芍,20g/次;槟榔、龙胆,各30g/次。上述温水煎服,1次灌服。药渣拌料喂服,效果不错。

[1] 贺飞飞,李春花,雷萌桐,等.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牦牛寄生虫病流行情况调查[J].畜牧与兽医,2015,47(2):107-111.[2] 李永霞.海晏牛羊肝片吸虫病的调查和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5):95.

[3] 漆刚.渭源县黄香沟牧区牛肝片吸虫病的防治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82.

猜你喜欢

吸虫病肝片吸虫
淡水鱼中3 种吸虫囊蚴多重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藏羊肝片吸虫病治疗与预防探索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研究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牛羊肝片吸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枝双腔吸虫的形态学鉴定及分子进化研究
藏羊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