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2017-01-16张凯东托志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期
关键词:发情后备断奶

刘 凯 张凯东 托志猛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农牧局,河北宽城 067600)

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刘 凯 张凯东 托志猛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农牧局,河北宽城 067600)

养猪业作为我国畜牧生产的主要产业,多年来,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而提高母猪生产力已成为广大养猪生产者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标准化养猪的众多环节中,要想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必须从母猪饲养、后备猪选育、提高发情率、疾病防控等多种因素加强管理,才能使母猪发挥最大效能,从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1 母猪的饲养管理

1.1 均衡日粮营养

母猪需要的营养是平衡的营养,能量、蛋白、矿物质等在饲料中所占适当的比例很关键。当饲粮中营养不平衡时,动物机体的正常代谢将会受阻,从而影响母猪的生长和饲料转化,饲粮中某种养分不足或过量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对于后备母猪饲养应该供给低能量,日粮含有较高水平的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防止体况过胖,适当放慢生长速度,限制成熟体重。配种前促进母猪体重增加,这样可以增加发情期的排卵数,在配种前10~14d提高喂饲水平,每天饲喂 2.5~3.5 kg 的高能饲料,配种后及时降低到以前的饲喂水平。不要过分提高某种养分的浓度,以免造成营养失衡。例如,饲料中能量浓度越高,采食量将越少。在提高饲料中的能量、蛋白浓度的同时要注意抗病营养的补充。母猪产前要适当进行限料,正常料量最高不能高于4kg/d·头;产后3~5d开始自由采食4~4.5kg;哺乳高峰期(产后14d)料量要达到6kg左右,哺乳高峰期的料量要维持在一周的时间,哺乳期全程的料量控制在4.5~4.9kg/头;断奶前3d要适当控料。母猪每次提高料量时要有2~3d的过渡,不能一下子喂得太高,以免影响哺乳高峰期的采食量;母猪在哺乳期间要做到自由采食,但要避免剩料过多造成浪费,每天喂料3~4次,清料槽1~2次。哺乳期的母猪,每天每头基础饲料需要量是2.5kg,再根据其仔猪头数的多少相应增加饲料,每头仔猪增加0.3kg饲料;或让母猪自由采食。断奶后母猪要根据体况合圈,体况差的合在一起;比较瘦弱母猪要单独饲养;断奶母猪采用哺乳母猪料饲喂,3.5~4kg/d或自由采食,促发情多排卵。

1.2 环境温度控制

夏季猪舍注意自然通风,如舍内较闷可以灵活开部分风扇或风机,加强空气流动,温度高于28℃以上开所有风扇或风机,温度高于30℃,开水帘或舍内雾化喷雾,时间2~5min,隔15~20min开一次。温度高于32℃,将所有栏猪群冲水。注意观察猪群是否有发烧中暑现象,如有发现及时治疗。产后母猪舍内温度通常应控制在20℃~23℃,湿度维持在60%~70% 为宜;因为母猪分娩后体力消耗大,会经常躺卧,若湿度过大,会使产后母猪后躯和某些部位产生皮肤病,而且过湿还有助于细菌和微生物的繁殖。夏季高温环境猪主要依靠水分蒸发来散失体热,饮水对猪在高温条件下的健康和繁殖是绝对必需的,保证充足的清洁凉水(水温控制在10℃左右)有利于猪体降温并能刺激采食。秋冬季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在温差的把握上,晚上温度尽可能高于白天的温度,将舍温提高2℃~5℃将大有益处。冬季除了控制温度外,还要把握空气质量,许多猪场将猪舍封闭很严,空气流通不顺畅,猪舍内会严重缺氧,从而加重呼吸系统负担,使呼吸系统处于长期疲劳状态,降低抵抗力。所以在温暖的中午及时通风换气,给予充足的氧气供应。

1.3 适当增加运动量

一般母猪8月龄达到性成熟和体成熟(约130kg)即开始配种,由于后备母猪配种后就进入限位栏,运动严重不足,心脏却得不到相应的发育,限位栏限制了运动,使心脏和肺总处于“低调”状态。呼吸强度不够气体交换能力下降,临床上易引起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抗应激能力差,必然导致无氧氧化耐量下降,由此产生的过量的中间氧化产物聚集与自由基对实质脏器和免疫系统的损害极大影响了母猪的健康水平与生产性能,只有通过运动才能使心肺功能得到相应锻炼。同时加强运动可以促进发情,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合群连续运动1周可有效促进发情,经产母猪在断奶后合群连续运动3d可有效促进发情。

1.4 卫生消毒

猪舍应及时清除污染物,并对其进行常规的卫生与消毒护理,以避免病原微生物入侵,影响其生殖健康,母猪分娩结束后,首先应及时拿走胎衣,并用温肥皂水或高锰酸钾溶液对产后母猪的阴部及后躯进行擦洗,最好是产后1 周每天都进行清洗,切记不要用凉水;其次用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猪分娩床和栏杆等进行擦洗或冲洗,必要时进行全面消毒;最后对粪道进行冲洗,必要时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

2 后备母猪培育

一般留种时的后备母猪体重为50~60kg,如果低于50kg就开始选种,因为此时的体型还没有定型,生殖器官发育不明显,不容易从外观上来衡量是否适合留作种用。临床上常选择55kg体重,日龄在100~115d的后备母猪开始留作种用。在配种时,保证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和体成熟非常重要。配种过早,将会影响母猪的使用年限,并且降低一生中的产仔总数。据有关资料报道,后备母猪首次配种个体重小于120kg或背膘厚度小于17~18mm,将极大地提高母猪的淘汰率和降低总产仔数量。因此,生产中,我们以170日龄,体重在90~105kg达第1个情期,195日龄,体重115~120kg到第2个情期,230日龄,体重125~135kg达第3个情期作为后备母猪培育的管理目标。最佳配种日龄为第3个情期。

3 提高发情率

母猪饲养管理不当,可造成发情症状表现不明显,甚至出现母猪不发情的状况,如何让母猪尽早的发情,缩短非生产天数,一般采用刺激发情的方法,可明显地提高断奶母猪的发情率,减少断配间隔,从而增加了母猪的利用效率。刺激发情方法主要有:①混群——将断奶的母猪及乏情母猪进行调栏及混群,通过猪只的混群拱咬、相互爬跨提高母猪的断奶发情率,缩短断配间隔;②公猪刺激——将断奶母猪暴露在公猪的栏里,或将公猪赶入断奶母猪群,通过公猪的求偶追逐,气味刺激以及声音刺激促使母猪卵泡发育,从而可让母猪更好的更快更短的发情;③人员刺激--根据母猪的兴奋点,按照查情的方式,定期对断奶母猪进行人为刺激,同样也可以提高母猪的发情率,缩短断奶母猪的断配间隔。

4 疾病预防控制

4.1 免疫预防

母猪应做好各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工作。对流产、空怀母猪除治疗外还需必要的疫苗补防,同时对长期不发情母猪、妊娠中后期流产及返情的母猪要重点及时进行疫苗补防。

4.2 重点疾病防控

4.2.1 便秘。怀孕母猪先天容易便秘,特别是产前十几天和分娩前后最容易发生。便秘会导致母猪食欲差、营养失衡、难产死产、弱胎死胎、母乳不足、仔猪黄白痢、生长缓慢,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等。对非病原性便秘的猪应立即停喂饲料,投入少量的青绿饲料,或生鸡蛋、葡萄糖粉,或生鸡蛋、蜂蜜,并给予大量的温水饮用。内腹泻药,液状石蜡50~100ml或大黄末50~100g,加入适量的温水口服。对腹痛不安的患猪,可肌肉注射30%安乃近注射液3~5ml,或2.5%盐酸氯丙嗪2~4ml。对心衰的猪,应用强心剂,10%安钠咖注射液2~10ml皮下或肌肉注射。病猪极度衰弱时,应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脉注射,2~3次/d。

4.2.2 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猪卵巢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一侧或两侧卵巢均可发生,有的囊泡直径可达5cm以上,这样的囊泡有达几十个以上,有的重量达500g以上。可以使用促黄体制剂,如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或人绒毛膜促性激素(HCG)等,引起黄体退化。用LHRH100~300μg,一次肌肉注射,并通过直肠检查判断卵巢的反应性,反复使用2~4次;再者用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APC)肌肉注射,也能获得良好的受胎效果;黄体酮40mg肌注也有效果。

4.2.3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是母猪繁殖障碍病中的主要疾病之一,一般出现在分娩后或流产后,可见阴户外流出大量灰白色絮状脓性分泌物,有时还略带黄色甚至污秽色,往往导致母猪发情不正常、即使发情了但受孕困难或返情频繁、死胎增多、产后母猪食欲恢复困难、产后少奶、哺乳仔猪发生黄白痢等诸多问题。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可采用子宫灌注宫炎净100ml,第4d再灌注宫炎净50ml,第二次灌宫炎净时,用佐特星30ml深部肌注,2次/d,连续注射3~5d,在脓汁流尽后,第八天使用宫炎康 500g/头,分五天拌料饲喂。子宫内膜炎的预防除注重免疫、消毒外,还应该彻底清宫和消炎,尤其需要重视子宫内异物的存在,及时排除子宫内胎衣、死胎,同时选择合适的针对厌氧菌药物进行彻底治疗。对于久治不愈、屡配不孕的子宫内膜炎患母猪予以及时淘汰。

猜你喜欢

发情后备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
奶山羊同期发情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