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猪周期”,供给侧改革是关键

2017-01-16刘国信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期
关键词:养殖户生猪价格

刘国信

破解“猪周期”,供给侧改革是关键

刘国信

“猪周期”表现在价格上,即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然而,近年来“旺季不旺”的尴尬和“淡季不淡”的逆反诡异走势一再上演,不仅打破了以往“逢节必涨”的市场走势,而且使“猪周期”中的涨跌分界难以预判,这种情形表面看确实有些反常,但进一步分析,其实有它的必然性。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和猪病疫情带来的风险,使市场供应不确定性增加,是造成“旺季不旺”“淡季不淡”阶段性供求失衡现象增多的原因。而目前中国正从传统散户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不成熟的市场时常被炒作所裹挟;此外,由于消费观念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节日的拉动效应已不十分明显;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市场关联度增高,使国内国际价格走势愈来愈趋同,这样就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内市场“旺季必旺”“淡季必淡”的固有格局,使诡异反常现象频繁出现,难以应对。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新旧矛盾交织叠加,问题越发凸显。而国内生猪产能仍然是主导我国猪肉市场供求平衡的中坚力量,为最终使行业走出周期性波动的“怪圈”,必须加快生猪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对存栏数量简单的增减,更重要的是对生猪产业的产业结构、种猪选育、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管理水平等环节的优化整合。

首先,应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提高产业化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生猪养殖大国向强国的转变。生产成本高、养殖水平低直接决定了我国生猪养殖处于劣势地位,近年来,虽然规模化养殖比例有了明显提高,但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养殖水平整体落后,生产效率依然较低。这个差距在生猪养殖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均有表现。如丹麦等欧美发达国家,1头母猪每年可以提供肥猪26-27头,我国平均水平仅14-15头,情况好一点的场17-20头;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生猪养殖料肉比为2.6:1,我国为在3:1。小散户的饲养繁育成本远高于规模化猪场,如果料肉比能提高0.1个点,每头猪就可节省20斤饲料,按照年出栏7亿头计算,可节省饲料700万吨。

根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要从2014年的42%提升到52%,尽管如此,与美国50%的大型生猪养殖集中度和70%的下游屠宰加工行业集中度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第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推进联合育种,打造华系品牌,强化种业支撑,促进地方品种保护与开发,保障猪肉质量稳定,推进优质优价,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目前我国主流生猪品种都是国外引进品种,市场上本土品种占比很小。种业是生产发展的基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突出“杜、长、大”品种的本土化选育,着力提升生长发育性能和繁殖性能,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目前我国共有地方猪种资源80个,其中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有42个,要以国家级保护品种为重点,建立资源动态监测机制,促进地方品种资源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第三,加强饲养管理,强化疫病防控,推动绿色养殖,更新经营理念,注重融合发展,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当前,我国生猪疫病流行状况复杂,防控形势严峻,给生猪生产发展带来严重隐患。而中小养殖场户饲养管理水平差,抗击自然灾害、疫病风险和价格冲击的能力更弱,遭遇价格大跌或灾害、疫情后,资金链容易断裂,极易造成市场波动。

建议在推行生猪标准化、绿色化养殖的基础上,中小养殖户要建立养猪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抱团取暖,提升饲养管理与科学防控水平,增强议价空间,积极应对市场波动。规模养殖场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与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的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产销衔接,强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四,加强生猪市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推动生猪全面保险,探索建立生猪期货市场或远期现货市场,以降低养殖风险,稳定养殖收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生产和价格动态监测分析研判,及时发布生猪生产和市场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科学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心理预期。

同时,要全面推动生猪价格保险和期货市场。近年来,我国生猪因病因灾死亡率增长,而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与生猪生产周期相对应的、能有效指导生产的价格机制。由于生猪生产具有周期较长的特性,只有现货市场,养殖户的生产决策主要依据现货价格,等到出栏时供给和需求形势可能已发生很大变化,价格也已大不相同。如此反复,是陷入“猪周期”怪圈的重要原因。期货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发现未来价格,而且该价格具有公开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未来供求关系及其变动趋势,养殖户综合参考现货和期货价格用于决策,可以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同时,期货市场还为养殖户提供了套期保值的机制,有利于他们锁定生产成本或销售价格,从而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生猪期货是养殖户规避市场波动风险的有效工具,美国等发达国家生猪业的发展与其生猪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工具的应用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开展生猪期货,要立足于国内生猪生产和市场体系发育的特点,借鉴国内外经验,在国家宏观可控的原则下,设计生猪期货交易制度体系,并稳步推进实施,以促进生猪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摘自“今日养猪”微信公众号2017-01-11

猜你喜欢

养殖户生猪价格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