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中医证候与体质的关系❋

2017-01-16潘秋霞陈家旭刘玥芸马庆宇李晓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陈家病机证候

潘秋霞,陈家旭,刘玥芸,马庆宇,李晓娟,周 岩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中医多学科研究】

略论中医证候与体质的关系❋

潘秋霞,陈家旭Δ,刘玥芸,马庆宇,李晓娟,周 岩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探讨证候与体质关系,并从二者的萌芽、时相性特点、内在本质、临床应用意义以及现代科研技术结合的研究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在时相性、反映疾病的病因病机情况的能力、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方面均存在“同性”相关关系;同时从定义的权限内容、时限性中的存在和转变时间部分、在辨证论治及临床治疗中的指导地位等方面探讨了二者的差异性。根据临床发展需求,证候与体质也分别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并根据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证候;体质;区别;联系

证候为中医科学特有名词,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为依据,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当前的病位、病性和病机等[1]。

证候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应用,但按“证候”联用则首见于晋·王叔和的《伤寒例》:“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主指《伤寒例》所录关于伤寒、杂病的“症候”;隋唐时期,证候的内涵逐渐清晰,形成了除六经以外脏腑辨证纲领的雏形;明清时期,“八纲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概念的提出,完善了辨证方法并深入挖掘了证候的内涵。

体质是由遗传和获得性因素决定的表现于个体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中西医学各有发展。“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体液学说”,成为西方医学体质学说的萌芽和基础;同时代的中医医家们用“形”“质”“禀赋”等词汇描述了体质因素在中医疾病易感性和治疗中的作用,随后其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体质”合用首见于明代,自清·叶桂开始直称此名,之后逐渐被大众所接受。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个体化诊疗》报告将“体质学说”的研究提上日程。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提出“辨体-辨证-辨病论治”的临床诊疗模式[2],将中医辨证与体质结合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笔者就二者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做个人观点阐述。

1 证候与体质的相似性

《素问5热论》记载了伤寒病得病一周内证候变化与时间的关系:“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六日厥阴受之……故烦满而囊缩。”根据六经辨证的方法,明确论述了伤寒类疾病发生过程中随时间变化出现的证候转变,说明证候只是对疾病某一阶段的表达概括。

《灵枢·天年》描述道:“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描述了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气血和精气盛衰也随之变化并各有特点,说明体质与年龄之间是有时相相关性的。

可见,对证候和体质的定位均非完全恒定,二者可随时间的纵向延伸而发生量和质的动态变化。

2 与病因病机的相关性相似

临床上以嗜睡为主要症状的肥胖病人多辨为痰湿困脾证或是湿证,而根据临床经验或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发现,“痰湿”体质病人经常出现嗜睡等症状;大多数原发性痛经患者伴有遇暖症缓的表现,可辨为胞宫有寒证,而体质偏寒的女生也是原发性痛经的好发群体。因此,二者均可对一疾病进行病因、病机层次的概括。

3 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相似

《医学三字经·水肿第十一》有言:“水肿病,……阳水盛,加通防,五皮饮加木通、防己、赤小豆之类。阴水盛 加桂姜,五皮饮加干姜、肉桂、附子之类。”以《中藏经》的“五皮饮”作方底,根据“水肿”的阴阳属性进行辨证,阳水用通、防,阴水用姜、附,根据药性使得药物发挥最大的治疗价值。《素问·异法方宜论》列举了不同地域体质状态下,人群体质的差异出现的疾病易发偏性并指导治疗原则:“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其治宜导引按,故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体质不同,所选择的治疗方法和原则也有随之改变。此外,对于现代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发作频率,对体质进行药物干预调理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4 证候与体质的差异性

4.1 定义权限的差异性

证候是对疾病某一过程或状态下的症状概括,不包括健康人群。它既有别于西医学的疾病概念,也不同于疾病中的亚型称谓,而是对动态变化的机体病理生理整体反应状态外在表现的推理和概括。证候只存在于疾病状态,其内涵包括疾病阶段的病因、病理和病机等方面的内容。

体质可以建立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也可以融入疾病的过程中。体质是针对个体的整体情况进行的一种归纳和分类,而非单一的病理概念。科学研究将西方医学所谓的健康人群进行中医学体质概念上的划分,根据划分结果发现不同体质差异的个体对疾病易感性不同,即使是在同病患者中也可出现疾病的病程及转归的差异。目前关于体质的分类标准有很多,可以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别-辨体,如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等不同;也可根据西医思维方式分为“结石体质、痛风体质、糖尿病体质”等,但这只是评价个体对疾病易感性体质的流行病学统计,非个体真正存在疾病。

另外,古人对证候的理解必须依赖于中医命名的疾病而存在,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微观检查发现指标异常,但未达到现有医学疾病范畴的“亚健康”状态,即“无症状,有病理”状态,西方医学会纳入体质进行讨论,中医学因对“病”的理解有所不同,衍生出“微观辨证”[3]和“辨体论治”[4-5]。

4.2 影响因素的差异性

证候多因时间变化、体质差异及疾病特点等因素发生转化,与后天因素联系密切,可因外感五邪、饮食劳倦、生活习惯等因素而发生改变,因此后天因素为其主要干扰因素。寒邪入侵,因时间不同导致所传脏腑或经络发生转变;痤疮的证候特点也因男女体质的差异出现痤疮类型的不同。

体质可因先天禀赋、性别、生活地域、饮食习惯和工作环境等不同发生改变。其中先天因素为主导地位,性别、年龄等体质相关因素是先天禀赋而来,不受外界干扰。汉·王充《论衡·气寿》指出:“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其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则对不同地域群体的体质特点进行归纳;此外,笔者工作期间进行中医“四诊”检查,发现驾校教练多属于中下焦湿热的体质,而出租车司机多为脾胃虚寒体质,办公室高层多属肝郁体质。

因此,体质与证候的影响因素多有不同,体质还可影响证候的转归,证候也可以通过对疾病治疗方案的影响,反过来影响体质的变化。

4.3 时限性和转变上的差异性

因分类方法的不同,证候的变化只限于疾病过程之中,可以为一天、一个月或是半年且发生迅速,存在时间相对较短;若是有后天因素再次干扰,证候便迅速发生转变。体质因素可以为终身性,也可以为一年、五年等,存在时间相对较长;若是受到长期生活或是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也会逐渐发生改变,但转变速度十分缓慢。因此证候的存在时限相对较短、转变相对较为迅速,而体质的变化存在时限相对较长,变化速度相对缓慢。

4.4 在“辨证论治”中地位的差异性

证候是疾病变化至某一发展阶段所出现一系列症状的总结,属于“标”的范畴,体质是诱导或产生疾病的生理病理基础,属于中医疾病产生之“本”,因此二者的标本属性不同。患有“明黄”的老年患者,辨证为“湿热壅盛”证候的同时还需考虑老年人正气的盛衰,综合权衡扶正与祛邪的利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因此,二者在治疗方案制定中的角色存在差异。

5 证候、体质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目前,许多用于疾病诊断的微观指标也可以结合并应用到证候的辨别中来[3]。现在,临床中出现大批以实验室和影像检验结果的异常作为调理目的的“无病”病人,由此临床发展出一种新的辨证方法微观辨证[6]。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肝郁脾虚证候[7-9];C反应蛋白和血沉可作为有效的实验室指标来判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寒热分型[6]。

体质的研究多是结合流行病学研究探索其体质的内在特点,或是结合现代技术观察其内源性代谢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探寻相应的生物学标志物簇(biomarker clusters)[10],或是“未病”到“已病”病理衍变进程的内在机理[11]。分子生物学实验证实,血浆中cAMP与cGMP含量的变化是判定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的重要指标[6]。

鉴于代谢组学可以系统地展现基因和蛋白质表达调节作用的总特点[12],能相对完整地反映某一证候或体质的内在物质变化,因此代谢组学在证候和体质的研究中应用相对较多。

6 结语

证反映疾病阶段性的病因、病理和病机本质,也是机体作为整体对致病因素作出反映所处的一种功能状态。证所体现的这一功能状态既与致病因素的性质、强弱有关,也与患病个体的体质因素有关。传统中医学理论除了强调辨证论治外,也十分重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认为体质因素影响着疾病的发生、证候的转归和疾病的预后,将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证候与体质之间有区别,也有很多的相关性。目前临床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辨体-辨证-辨病医疗模式的探索和健康、亚健康状态的调整;科研方面主要集中在二者与现代疾病病名的相关性及二者在病理病机方面的深入探索,未来仍需要更多的关于二者独立和结合方面的研究,为中医临床治疗和各自的内在科学本质提供参考,创造更多的学术和临床价值。

[1] 陈家旭.中医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

[2] 王琦.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薛飞飞,陈家旭. 对“微观辨证”的思考与展望[J]. 中医杂志,2007, 48(2):104-106.

[4] 陈家旭. 体质因素在中医诊断中的意义[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 3(1):1-2.

[5] 陈家旭. 辨析证、病、体质关系,开展证候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 6(22):408.

[6] 梁文杰,方朝义,丁英钧,等. 实验诊断学在微观辨证中的价值评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32(4):543-545.

[7] 陈家旭.体质因素在中医诊断中的意义[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6, 3(1):1-2.

[8] 李晓红,李晶晶,刘玥芸,等. 从慢性应激探讨肝郁脾虚证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1-6.

[9] 李晓红,陈家旭. 肝主疏泄与脑—肠轴的相关性探讨[J]. 中医杂志,2010,51(10):872-874.

[10] 匡调元. 论辨证与辨体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 8(2):81-85.

[11] 潘明,陈琼. 中医体质、病证研究与代谢组学[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6):53-56.

[12] 罗和古,陈家旭.代谢组学技术与中医证候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5): 3-5.

BriefDiscussion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CMSyndromeandConstitution

PAN Qiu-xia, CHEN Jia-xu△, LIU Yue-yun, MA Qing-yu, LI Xiao-juan, ZHOU Yan

(SchoolofBasicMedicalScience,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of syndromes and constitutions of TCM, from the aspects of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ase, the inherent natur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researches combined with modern technology,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It is found that both of them show som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hase, the ability for reflecting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disease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tents, the existence and changing time, and the guideline effects in clinical treatment, their differences are analyzed. At present,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clinical development, syndrome and constitution has a new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s put forward.

Syndrome; Constitution; Difference; Relationship

R222.15

A

1006-3250(2017)10-139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73597)-基于证候病机的逍遥散-肝郁脾虚证方证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52093)-基于中枢星形胶质细胞ATP释放的逍遥散抗抑郁机理研究

潘秋霞(1988-),女,山东人,在读博士,从事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陈家旭,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Tel:010-64286656,E-mail: chenjx@bucm.edu.cn。

2017-04-21

猜你喜欢

陈家病机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PbI2/Pb5S2I6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超250 亿!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来了!土拍规则有变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的中医病机思辨与治疗及其疗效评价指标述评
我喜欢的季节2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