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2017-01-16梅顺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3期
关键词:组间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梅顺华

(宜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宜兴 214200)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梅顺华

(宜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宜兴 214200)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 选取于2013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1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59例)和实验组(62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9.68% VS 28.81%),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一种以起病急、变化快、预后差等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直接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严重类型的一种,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脏猝死等严重后果,临床上对于该病经常采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进行治疗[1]。本院将护理干预应用于2013年12月至2016年4月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1例,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57例和64例;年龄最小的患者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为42岁和79岁,中位年龄为(62.88±4.88)岁;梗死部位:31例患者的梗死位置为下壁,45例患者的梗死位置为前壁,26例患者的梗死位置为侧下壁,19例患者的梗死位置为后下壁。通过掷币法将上述患者根据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设计的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参照组(59例)和实验组(62例),上述基本资料经检验参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参照组的59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通过介绍手术方法和效果等方式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感,遵医嘱给予对患者进行碘过敏试验以及备皮,术后对患者的心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进行监测等,并根据患者出现的情况给予对症处理[2];实验组的62例患者除接受上述护理措施外还应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术前干预:①心理干预: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并且发病突然,因此一般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负面情绪的监测,并根据其出现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患者强调负面情绪的危害,使患者紧张、恐惧、害怕以及抑郁等情绪得以缓解;②术前准备:要完善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脏超声检查、出凝血时间检查以及常规十二导心电图等各项术前检查,术前遵医嘱给予患者0.3 g的阿司匹林以及525 mg的氯吡格雷,同时术前0.5 h给予患者10 mg的地西泮进行肌肉注射以及20 g的异丙嗪,对患者的足背动脉、股动脉波动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患者的膀胱排空[3]。

1.2.2 术中干预:患者手术时护理人员要进行全程陪伴,给予患者安慰、支持和鼓励,根据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变化情况给予对症处理。

1.2.3 术后干预:①生命体征监测:让患者术后平卧24 h,用沙袋压迫穿刺点局部6 h进行止血;鼓励患者多饮水,对患者的皮肤黏膜情况进行观察,并常规给予患者抗凝药。②抗凝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内脏、牙龈以及皮肤黏膜出血等情况,对患者尿便颜色进行观察,并定期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等;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肝素剂量的配置方法,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应在正常标准的1.5倍以内)以及凝血时间进行复查,对患者的抗凝情况进行准备的掌握[4]。③并发症防护:对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以及肢端血运情况以及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进行观察,术后6 h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屈曲、翻身、床上坐起等锻炼,以此避免下肢血栓的形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这种治疗方法术后有可能使患者出现迷走反射,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面色苍白、脉搏细弱、恶心、呕吐、胸闷、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全身大汗等症状,在拔管前需要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补充,并且需要将阿托品、多巴胺等急救药物准备充足,一旦患者出现迷走神经反应,需要马上给予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平卧位、快速补液、吸氧等对症治疗[5]。

1.2.4 健康教育:采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用药治疗,护理人员要将患者使用药物的方法、剂量、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反复强调遵医嘱科学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用药期间出现出血症状要及时到院复查等。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2组采用t检验来进行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来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参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SAS评分平均为(27.77±3.22)分,SDS评分平均为(44.66±5.66)分,并发症发生率为28.81%(17/59),其中包括6例患者失眠,4例患者排尿困难,4例患者腰酸背痛,3例患者穿刺点出血;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SAS评分平均为(19.04±3.45)分,SDS评分平均为(37.77±5.06)分,并发症发生率为9.68%(6/62),其中包括2例患者失眠,1例患者排尿困难,2例患者腰酸背痛,1例患者穿刺点出血;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治疗方法能够迅速重建梗死相关血管,并且使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对心肌梗死病死率的降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这种治疗方法风险较大,并且技术要求高,术后经常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因此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措施必不可少。在本次研究中,将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分别应用于在我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9.68% VS 28.81%),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理想,能够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显著的改善,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促进患者康复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1] 邢杨波,郭航远,杨芳芳,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术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8 (18):1331-1332.

[2] 雷肖红,亢惠兰,杨晓芳,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21(9):66-67.

[3] 徐月红,童金英,徐月美,等.临床路径护理程序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 2014,13(21):163-164.

[4] 阚丽娜,夏锡仪.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6(12):1710-1711.

[5] 周莲,江敏,文玲,等.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 19(15):1376-1377.

R473.5

B

1671-8194(2017)13-0244-02

猜你喜欢

组间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