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7-01-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3期
关键词:前路植骨颈椎病

李 艳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李 艳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目的 观察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8)和研究组(n=28),其中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而研究组的护理方式为护理干预,护理后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均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应用护理干预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护理干预;效果

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增加了颈椎病的发生率,而在临床上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疾病之一,可将骨髓前部的骨折、增生的骨赘及椎间盘组织直接去除,可将神经压迫及颈脊髓压迫解除,将椎管扩大,融合椎间植骨,将颈椎稳定性增加,而在其治疗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升其治疗效果的关键[1]。我院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本研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进一步探究,如今将研究经过和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本研究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6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8)和研究组(n=28),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中包括16例男性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患者中最高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30岁,平均年龄为(44.5± 6.9)岁,最长病程为6年,最短病程为1年,平均病程为(3.5±1.1)年,10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10例为脊髓型颈椎病,8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组28例患者中包括17例男性患者和11例女性患者,患者中最高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30岁,平均年龄为(43.9±6.5)岁,最长病程为6年,最短病程为1年,平均病程为(3.6±1.2)年,11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为脊髓型颈椎病,8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结果显示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此研究中对比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参考价值较高。

1.2 护理方法:常规护理干预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而研究组的护理方法为护理干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1.3 观察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的研究资料中数据和结果中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其中住院时间为计量资料验证方法为t检验,统计学意义存在的标准为P<0.05,相反则P>0.05。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7.5±2.8)d,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2.8±2.6)d,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可见研究组的护理效果较好。

3 讨 论

3.1 心理护理干预:在术前要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将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向患者进行详细讲解,提升患者对颈椎病的认知程度,让患者明确颈椎病的治疗时间较长,并利用成功案例法对患者进行鼓励,将患者的信心增加,将其恐惧、焦虑情绪消除,提升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2]。

3.2 训练指导:在术前7 d指导患者进行训练食管和气管推移,使其在手术过程中适应牵拉,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指导,1手的4指沿着非手术侧方向进行推移和牵拉,使患者的食管和气管转移至中线另一侧,5~10 min保持,如果患者有轻度憋气感可以停止,训练时间逐渐延长,不要用过大的力量,避免造成颈部皮肤损伤和喉头水肿发生;对患者呼吸训练进行指导,将其肺活量增强,肺功能得以改善,让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对缩唇呼吸进行指导,指导患者用口呼气,用鼻吸气,在进行呼气时指导患者嘴唇呈吹笛状将气缓慢呼出,使腹式呼吸慢而深[3]。对患者咳痰、咳嗽练习进行指导,深吸气要结束时要进行片刻屏气,使咳嗽具有暴发性,促进痰液通过肺泡周围入气道,达到咳痰的目的[4]。

3.3 体位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指导,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将1个薄枕头垫入两肩胛部,保证患者颈部向后稍稍伸,每日要坚持1~2 h,在术前3 d。对患者床上大小便进行训练和指导,防止由于术后不适应产生排便困难、呛咳、进食困难等情况[5]。在术后,要有充足的护理人员将患者送回病房,患者保持胸、颈、头要在一条直线上,在硬板床上给予患者去枕平卧位,且颈部要在正中位置,分别将1个沙袋放置在患者颈部两侧进行制动。颈托松紧度及佩戴型号要适宜,对患者的颈部活动进行限制,使其外稳定良好,对植骨融合发挥促进作用。

3.4 病情严密观察:在术后给予患者持续吸氧,并严密监护心电情况,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特别是呼吸节律、频率的变化,并进行有效的记录,对其颈部是否有肿胀现象出现,是否有切口渗血情况,在患者床边要放置气管切开包,如果患者有引流量增多、吞咽困难、呼吸不畅、声嘶等情况要立即告知医师进行有效的处理[6]。并对患者肢体感觉等情况进行观察。

3.5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患者呼吸道要保持通畅,在手后给予雾化治疗和吸氧将痰液顺利排出,避免造成呼吸道梗阻,甚至是窒息等严重情况;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饮食要慢慢过渡,以冷流质食物为开端,最后过渡到普食,对患者吞咽进行指导,防止发生呛咳情况;对压疮进行预防,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同时给予按摩,体位要定时更换,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床上运动渐渐转变为床下运动;对血栓性静脉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失用性肌萎缩、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进行特别注意[7]。

综上所述,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应用护理干预应用价值较高,缩短了住院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1] 魏艳,岳艳芳,牛鑫,等.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43-244.

[2] 李春红.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165.

[3] 许艳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窒息的抢救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168-169.

[4] 陈媛,阮娜,杜杏利,等.1例颈椎病伴颈椎血管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013,5(5):459-460.

[5] 杨均芳.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1):73-74.

[6] 马桂贞,王守彬.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窒息原因防范及护理[J].医药前沿,2013(16):324-325.

[7] 王桂花,邵艳红,逄广贤,等.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中护理配合[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881.

R473.6

B

1671-8194(2017)13-0201-02

猜你喜欢

前路植骨颈椎病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博雅教育 奠基人生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前路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