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应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

2017-01-15郑青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度雾化支气管

郑青春

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应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

郑青春

目的 应用雾化吸入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 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68例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4例。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 观察组结合雾化吸入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 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化吸入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能有效缓解患者病症,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是一项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雾化吸入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多发呼吸道疾病, 具有反复发作、急剧加重等特征, 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秩序, 同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是指患者短时间内病症急剧加重, 主要表现为严重哮喘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快速有效的治疗是缓解患者病症和化解危害的主要方法[1]。雾化吸入治疗是临床治疗呼吸道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 为了探讨其在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效果, 作者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0例, 女28例, 年龄40~65岁, 平均年龄(52.3±5.3)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 排除合并严重心脏、肾脏等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4例。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4例,年龄40~64岁, 平均年龄(52.8±5.6)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 年龄41~65岁, 平均年龄(51.8±5.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法, 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即包括静脉滴注甲泼尼龙 40~80 mg/d和氨碱0.25~0.5 g/d, 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即给予1~2 mg布地奈德混悬液和5 mg硫酸特布他林通过雾化器混合吸入治疗, 2~3次/d,观察患者病情缓解程度适当加减雾化次数[2]。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通过观察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将治疗效果分为[3]:① 显效:患者气喘气促、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完全消失, 肺部无哮鸣音;②有效:患者气喘气促、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 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 ③ 无效:患者气喘气促、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同时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血压升高、咽喉不适、口腔感染或支气管痉挛等, 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显效25例(73.53%),有效8例(23.53%), 无效1例(2.94%), 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疗显效20例(58.82%), 有效8例(23.53%), 无效6例(17.65%), 总有效率为82.3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咽喉不适, 1例患者出现口腔感染,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中2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 2例患者口腔感染, 3例患者出现咽喉不适,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其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多数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根据病症发展程度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其中急性发作期是指患者病情急剧加重, 表现为严重的气喘气促、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是缓解病情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 雾化吸入治疗是临床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法,其主要利用机体呼吸循环作用将药物气溶胶微粒输送至肺泡或气道中, 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4-6]。相比其他治疗方法, 雾化吸入疗法具有以下优点:药物雾化作用后形成气雾微粒, 其扩散速度迅速, 通过患者呼吸作用快速进入呼吸道,并充分与作用部位接触并被吸收, 药物作用见效快;同时雾化吸入量低, 其产生的副作用少, 对患者药物耐受性要求低,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此外, 雾化吸入治疗主要借助肺和气道与外界互为开放性, 通过患者吸入动作完成治疗,其操作简单, 可适用与各年龄段的人群, 因此雾化吸入治疗作为呼吸道相关疾病治疗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在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应用雾化吸入治疗, 将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特布他林混合雾化后, 形成高效的雾气颗粒, 由患者吸入后迅速进入目标治疗部位, 并快速发挥药物作用, 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7-9]。

本组研究中, 对照组仅采用药物实施常规疗法, 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观察组在药物常规疗法基础上结合雾化吸入治疗, 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雾化吸入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气喘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同时减少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这对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和促进临床治疗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

综上所述, 雾化吸入治疗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能有效缓解患者病症,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是一项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的临床治疗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1] 窦钰. 布地奈德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3, 29(27):30-31.

[2] 徐丽梅.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效果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28(36):43-44.

[3] 王玮玮, 张慧儒. 硫酸镁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急性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 IL-12、IL-17 的影响. 山东医药, 2013, 53(30): 55-57.

[4] 钱秀芬, 袁明宇, 卞涛, 等.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疗效对比.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8): 1910-1911.

[5] 向峰, 谭女. 不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30(5):126.

[6] 黄国锋. 不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哈尔滨医药, 2015, 35(1):48-49.

[7] 翟展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5):5248-5249.

[8] 凌如芳, 周芳玲, 戴诗敏.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探讨.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5):636-638.

[9] 王名龙.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21):110-112.

[10] 白仙草, 卢经伟. 沙丁胺醇两种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比较. 临床肺科杂志, 2014, 12(6):1112-11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047

2017-04-01]

122100 辽宁省北票市职业病防治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中度雾化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小米手表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