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氮磺吡啶与来氟米特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1-15赵秀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2期
关键词:米特吡啶强直性

赵秀雯

柳氮磺吡啶与来氟米特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赵秀雯

目的 分析柳氮磺吡啶与来氟米特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及实验组, 各29例。参照组接受柳氮磺吡啶治疗, 实验组接受柳氮磺吡啶与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3.1%高于参照组7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00, P<0.05)。实验组患者关节疼痛数量为(0.92±0.13)个,红细胞沉降率为(14.59±5.32)mm/h, C反应蛋白为(8.63±5.54)mg/L;参照组患者关节疼痛数量为(1.57± 0.10)个, 红细胞沉降率为(24.37±4.44)mm/h, C反应蛋白为(15.03±4.98)mg/L;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1.3421、7.6006、4.6266, 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予以柳氮磺吡啶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同时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以缓解, 可在临床上优先选择。

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慢性炎性疾病, 临床主要特征以骶髂关节疼痛和脊柱疼痛为主, 也有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强直和畸形[1]。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具有较低的诊断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将最佳治疗时间错过。鉴于此, 本次实验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临床价值, 对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8例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中抽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8例,入选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 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及实验组, 各29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19例, 女10例, 年龄最大70岁,最小19岁, 平均年龄(49.9±7.5)岁。参照组患者中, 男17例,女12例, 年龄最大71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48.2±7.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次实验知情, 自愿参与实验调查, 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药物为柳氮磺吡啶, 使用剂量为0.5 g, 2次/d。实验组患者在柳氮磺吡啶治疗基础上联合来氟米特联合, 使用剂量为20 mg, 1次/d。两组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 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和统计。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关节疼痛数量、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

1. 4 疗效评价标准[2]治疗后, 患者的腰骶部疼痛和关节肿胀全部消失, 活动功能改善显著, 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无需非甾体抗炎药物, 治疗效果评价为显效;患者的腰骶部疼痛和关节肿胀有明显好转,活动功能也有轻微改善, 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指标接近正常水平, 治疗效果评价为有效;若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治疗标准, 治疗效果则评价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 显效17例(58.6%), 有效10例(34.5%), 无效2例(6.9%), 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参照组患者治疗后, 显效12例(41.4%), 有效9例(31.0%), 无效8例(27.6%), 治疗总有效率为72.4%;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00, P<0.05)。

2. 2 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数量、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比较 实验组患者关节疼痛数量为(0.92±0.13)个, 红细胞沉降率为(14.59±5.32)mm/h, C反应蛋白为(8.63±5.54)mg/L;参照组患者关节疼痛数量为(1.57±0.10)个, 红细胞沉降率为(24.37±4.44)mm/h, C反应蛋白为(15.03±4.98)mg/L;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3421、7.6006、4.6266, P<0.05)。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在青壮年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临床特征主要体现为:中轴关节有慢性炎症出现, 与此同时, 该疾病的起病速度较慢, 早期诊断时不易被检出, 治疗效果不理想等。目前, 强直性脊柱炎的引发因素尚不明确, 临床初步认为与免疫机制存在相关性[3-5]。柳氮磺吡啶中, 5-氨基水杨酸、磺胺嘧啶为其主要水解产物, 其不仅有效抑制叶酸的吸收和代谢, 同时有效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解, 在一定程度上会使细胞的免疫机制发生变化, 从而起到抗炎效果[6-8]。来氟米特为免疫抑制剂, 其主要特点以口服吸收快和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等, 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进行抑制后会影响淋巴细胞的嘧啶合成[4]。除此之外, 该药物的抗炎效果较为理想, 其吸收能力不会受到高脂肪饮食的影响, 且药效的稳定性较高。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可以降低关节被侵蚀的速度, 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机制, 与此同时还可以使患者的轴关节活动和骶髂关节活动功能得以改善[9,10]。

此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实验组29例患者、参照组29例患者分别采用联合治疗、单用治疗, 实验组总有效率93.1%高于参照组7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00, P<0.05)。实验组患者关节疼痛数量为(0.92±0.13)个, 红细胞沉降率为(14.59±5.32)mm/h, C反应蛋白为(8.63±5.54)mg/L;参照组患者关节疼痛数量为(1.57±0.10)个, 红细胞沉降率为(24.37±4.44)mm/h, C反应蛋白为(15.03±4.98)mg/L;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1.3421、7.6006、4.6266, P<0.05)。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联合用药可以调节患者的机体免疫机制, 同时将抗炎效果充分发挥, 从而起到协同效果, 且该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5]。

综上所述, 强直性脊柱炎予以柳氮磺吡啶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同时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以缓解, 可在临床上优先选择并大力推广。

[1] 王霞, 田新玮, 刘春景. 柳氮磺吡啶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8):1340-1342.

[2] 陈泽权. 来氟米特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2):201-203.

[3] 王才迈, 江立武. 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14):1982-1983.

[4] 李天亮, 陈宇, 王文杰, 等. 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分别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比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25):95-96.

[5] 李天亮, 陈宇, 王文杰, 等. 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分别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近期疗效与预后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19):66-67.

[6] 黎声飞. 柳氮磺吡啶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 2013(19):280.

[7] 方煌, 徐倩. 柳氮磺吡啶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药卫生(引文版), 2016(3):00131.

[8] 童允洁, 张海蓉. 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的初步观察. 临床内科杂志, 2006, 23(5):353.

[9] 王鸣军, 陈志伟, 沈月平, 等. 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8(2):277-279.

[10] 赵福涛, 赵浩, 管剑龙, 等. 来氟米特与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6, 6(6):430-4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065

2017-04-11]

117000 本溪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米特吡啶强直性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米特与地图精灵
2—氯吡啶的合成及应用
咪唑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
土耳其地下城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