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颗粒配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

2017-01-15帅天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2期
关键词:苯磺酸黄芪视网膜

帅天姣

黄芪颗粒配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

帅天姣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选择黄芪颗粒+羟苯磺酸钙加以治疗后获得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给予羟苯磺酸钙+黄芪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P)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及眼底荧光造影结果。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优于对照组的77.50%, 眼底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优于对照组的73.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BP水平为(6.23±1.69)mmol/L, HbA1c水平为(6.15±0.63)%, UACR水平为(336.62±180.15)mg/g, 分别优于对照组的(8.71±2.15)mmol/L、(7.52±0.93)%、(476.49±271.19)mg/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 疾病治疗药物选择羟苯磺酸钙+黄芪颗粒, 可以使患者HbAlc水平及眼底荧光造影结果等获得确切改善, 最终有效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疾病的治疗效果。

黄芪颗粒;羟苯磺酸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

目前患有糖尿病疾病的患者例数逐渐增加, 糖尿病并发症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加。患者较易表现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其中以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种尤为普遍[1]。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 临床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几率较高[2]。为确定针对性药物展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疾病的治疗工作, 在本院临床进行羟苯磺酸钙与羟苯磺酸钙+黄芪颗粒对比研究,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

1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80例。对照组男51例,女29例;年龄39~69岁, 平均年龄(51.29±7.79)岁;糖尿病病程6~12年, 平均病程(9.82±1.39)年;观察组男53例,女17例;年龄41~70岁, 平均年龄(51.32±7.81)岁;糖尿病病程7~15年, 平均病程(9.85±1.4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标准 将呈现出肝肾功能异常症状、出现感染症状以及发热症状的患者加以排除;将并发表现出非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加以排除;将表现出酮症酸中度或者表现出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患者加以排除;将呈现出玻璃体病变、患有葡萄膜炎疾病以及患有相关黄斑疾病的患者加以排除[3]。

1. 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 依据疾病治疗的配合要求, 在糖尿病饮食及相关运动方面需要将指导力度有效加大, 要求患者对症口服相关药物或者选择胰岛素对患者展开降糖治疗操作。最终保证FBP<7.0 mmol/L, 餐后2 h血糖水平<10 mmol/L。完成常规基础准备之后,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药物选择羟苯磺酸钙(0.5 g), 口服, 3次/d。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配合黄芪颗粒(15 g), 口服, 2次/d[4]。比较两组疗效及FBP、HbA1c、UACR水平。

1. 4 疗效判断标准

1. 4. 1 糖尿病肾病疗效[5]显效:所有患者治疗后, 患者的UACR下降的程度在>50%;有效: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后, 患者的UACR下降的程度在20%~50%。无效: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后, 患者的UACR下降的程度在<20%。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2 眼底疗效 显效: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开展眼底荧光造影工作, 患者的出血点面积、患者的微血管瘤数量以及患者的渗漏面积减少的程度>10%;有效: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开展眼底荧光造影工作, 患者的出血点面积、患者的微血管瘤数量以及患者的渗漏面积减少的程度在<10%;无效:对所有患者于临床开展眼底荧光造影工作, 患者的出血点面积、患者的微血管瘤数量以及患者的渗漏面积减少的程度表现出显著扩大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糖尿病肾病疗效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67例, 有效12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显效39例, 有效23例, 无效1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糖尿病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眼底疗效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66例,有效13例, 无效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显效37例, 有效22例, 无效21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3.75%;观察组眼底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FBP、HbA1c、UACR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FBP水平为(6.23±1.69)mmol/L, HbA1c水平为(6.15±0.63)%, UACR水平为(336.62±180.15)mg/g;对照组患者的FBP水平为(8.71±2.15)mmol/L, HbA1c水平为(7.52±0.93)%, UACR水平为(476.49±271.19)mg/g;观察组FBP水平、UACR水平以及HbA1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选择黄芪颗粒药物加以治疗, 黄芪可以使得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血糖水平获得理想的降低, 可以将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加以有效改变, 对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以及转化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可以加以有效抑制, 从而使得患者表现出的高灌注情况以及高滤过情况获得显著缓解, 使得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获得明显降低, 针对患者的肾功能发挥显著的保护效果[6-8]。

选择羟苯磺酸钙药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加以治疗后, 可以将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显著减少,对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出现加以抑制, 将视网膜清蛋白呈现出的渗漏情况加以减少, 针对醛糖还原酶作用进行有效抑制[9,10]。

综上所述,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药物选择羟苯磺酸钙+黄芪颗粒, 从而使得患者的HbAlc水平以及眼底荧光造影结果等获得确切改善, 获得显著的糖尿病肾病疗效以及眼底疗效。

[1] 张雯, 柯亭羽. Netrin-1在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 2016, 56(30):105-107.

[2] 韩立坤, 王锐, 张天资, 等. 无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 33(6):603-606.

[3] 霍瑞婷, 关小宏. 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循环障碍特点分析. 医学综述, 2016, 22(13):2593-2596.

[4] 霍瑞婷, 朱潇潇, 关小宏, 等. 从甲襞微循环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对应关系. 微循环学杂志, 2016(1):30-33, 37.

[5] 常宝成, 赵芊, 许瀛海, 等. 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7):3-6.

[6] 杨晓岗, 郝姝, 袁瑾. 黄芪颗粒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陕西中医, 2015(11):1477-1479.

[7] 李志荣.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医学信息, 2015, 35(z3):229-230.

[8] 王晓男. 中药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6):182-184.

[9] 李为贵, 吴健, 王萍. 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单纯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6, 22(6):398-400.

[10] 雷洪涛. 探讨羟苯磺酸钙与递法明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5(9):187-18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067

2017-03-27]

157000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何花

猜你喜欢

苯磺酸黄芪视网膜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测定
黄芪是个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