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理念

2017-01-15李爱纯许桃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2期
关键词:抗病毒乙型肝炎肝细胞

李爱纯 许桃生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理念

李爱纯 许桃生

慢性乙型肝炎(CHB)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常见传染病, 其传染途径多, 乙型肝炎病毒(HBV)难以转阴, 患者在生活与工作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为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精神与身体上的双重伤害。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上, 单独的中医或者西医方法效果都不是非常理想。而两者结合则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在文中主要就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理念进行介绍, 以期可以为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借鉴。

中西医结合;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治疗理念

1 概况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常见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我国属于慢性乙型肝炎高流行区, 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4]。2006年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为7.8%,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约有9300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0万[1]。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进展性疾病, 而在我国大多数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的产生与慢性乙型肝炎密切相关。我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指出,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减轻肝细胞性坏死及肝纤维化, 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2]。

2 单用西药或中药的不足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对患者肝脏造成的不可逆损害过程中的可逆性阶段。在长达10余年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工作中,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等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和干扰素均已得到了全球的公认。但这类药物抗病毒存在最大的不足是, 部分患者对抗病毒治疗无应答, 用药时间长, 易出现变异和耐药[5-7]。并有停药后出现肝衰竭等报道, 亦有少数患者停药后肝功能损害无法逆转。抗肝纤维化理论不确切。有资料统计, 长期的单用抗病毒治疗仍有1/3左右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未得到改善, 甚至有部分患者还是不可避免向肝硬化、肝癌发展[3]。祖国医学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多年临床研究中, 学者们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中医学认为: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气阴两虚”, 主要治法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医理论认为肝纤维化属于中医学的“胁痛”、“黄疸”、“臌胀”、“痞块”、“积聚”等。“正虚血瘀”是本病的共性[4], 肝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属“虚损生积”、“正虚血瘀”, 治法为扶正祛瘀。近10余年来中医研究表明, 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中药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临床效果不明显[8,9]。

3 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

中医前辈们一致认为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患者需根据个体病情分析, 采用中药进行个体化治疗必须成为一种趋势。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扶正补虚、益精养肝之功效。可调节免疫、具有抑制炎症反应, 保护肝细胞, 抗肝损伤作用。阻断逆转肝纤维化, 经多年的临床应用已获得满意疗效。在中医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工作中还有不少学者认为治疗本病采用一人一方, 经辨证论治对同样的病不同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因为中医治疗是一个综合调理过程, 当患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后由于肌体的免疫功能不同, 抵御病毒的能力亦有差异, 肝脏受损的程度不同, 故需综合患者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根据研究虎杖、山豆根、贯众、丹参、大黄、猪苓多糖、黄精、黄芪、党参、人参、灵芝、枸杞、当归、茵陈蒿、地黄、参三七、白芍、香菇菌丝、虫草菌丝、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泽兰、陆英、青叶胆、甜瓜蒂、甘草等, 在临床使用中不仅能迅速有效地抑制、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的合成, 干扰病毒复制与酶繁殖, 同时可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 并具有抑制炎症反应, 保护肝细胞抗肝损伤作用, 能显著促进胶原的重吸收及肝功能的复常, 可抑制炎症活动期肝纤维化, 促进肝细胞再生、阻止和逆转纤维化[10,11]。经多年研究表明, 中药在抗肝纤维化作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但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欠佳,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因人而异的辨证论治实行个性化治疗, 具有较好的疗效, 能有效地改善和消除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 尤其是降酶退黄效果更为显著, 还能调节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并有确切的抗纤维化作用[12,13]。

4 讨论

近几年专家们推荐使用的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替诺福韦(TDV)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具有强效、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长期使用耐药率低, 而且耐受性良好, 也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止指南(2015年版)》[5]专家推荐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一线药物, 与中医药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针对患者病情辨证论治, 采用活血化瘀、改善肝细胞的循环血流淤滞, 促使肝细胞再生则为本病治疗关键[14,15]。而且目前研究发现对肝硬化早期也有逆转的可能。如何解决西药抗病毒治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何寻求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有效中药配方, 尚待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与探讨。

综上所述, 有效控制肝纤维化发展, 逆转其病理过程,对于预防肝硬化及相关终末期肝疾病的发生, 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将传统的中医学与现代的肝脏病学的理论和临床进行有机的结合, 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药、西药的优势互补作用 , 在今后的慢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治疗工作中应该会有更良好的前景。

[1]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lines: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2, 57(1):167-185.

[2] 王贵强, 王福生, 成军,等.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 19(3):1-18.

[3] 姚光弼, 任红, 徐道振,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持续应用恩替卡韦治疗3年的疗效.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9, 17(12):881-886.[4] 崔宁, 谢春娥, 陈润花,等. 肝纤维化的中医诊疗进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6(2):169-172.

[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6, 19(3):1-19.

[6] 王会丽, 蒋维晟, 苑军正. 浅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因病机和治疗. 江西中医药, 2006, 37(3):11-12.

[7] 胡义扬, 成扬.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综合治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28(8):765-768.

[8] 陈小桃.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6):25-27.

[9] 赵明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1):130-131.

[10] 张洪儒.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中国卫生产业, 2012(27):157.

[11] 周兆廷, 朱爱欣.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25例临床研究. 青岛医药卫生, 2008, 40(6):444-445.

[12] 章淦.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6):842.

[13] 章艳娟, 杨红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1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 15(3):100-101.

[14] 施维群. 关于抗病毒与抗肝纤维化治疗并重的理念.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3, 23(5):257-258.

[15] 周大勇, 王世霞, 赵怡蕊,等. 中医"治未病"理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21例临床观察与理论探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13):231-2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109

2017-03-30]

330006 江西中西医结合医院

猜你喜欢

抗病毒乙型肝炎肝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