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

2017-01-15张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2期
关键词:胃轻瘫茯苓白术

张彬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

张彬

目的 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 检索年限为2000~2016年, 在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文献, 将所收集的369首方剂的药物组成录入Excel数据库, 采用频次、逻辑分析、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分析数据, 获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首选药、常用药、首选药对、常用药对。结果 369首方中, 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首选药物是白术, 常用药物是半夏、茯苓, 首选药对是白术+茯苓和白术+党参, 常用药对是白术+半夏、半夏+茯苓、茯苓+陈皮。结论 中医药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以益气健脾、燥湿行气为最基本的治法,配合应用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清热燥湿等多种治法和方药, 方可收到良好效果。

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统计分析

糖尿病是中老年群体常见疾病, 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 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因素和内分泌失衡有关。多数患者患上糖尿病后, 随着病情的加重或时间的延长, 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胃轻瘫等。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患者除了具有糖尿病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还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早饱、厌食、吞酸、胃痛、上腹部烧灼感等[1-3]。目前西医治疗只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联合胃复安、西沙必利、红霉素、吗丁啉等促进胃肠动力药物, 虽然治疗有效, 但疗效缓慢, 且有一定的局限性[4]。而现代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胃轻瘫方面的效果不容小觑。故作者通过对近年来发表的关于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药方剂进行整理, 获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首选药、常用药、首选药对及常用药对, 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提高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糖尿病胃轻瘫”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2016年”之间的医学数据, 共有论文1137篇。纳入标准:中药内服方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文献,中药治疗疗效确切, 有完整的方药组成, 不联合使用促胃肠动力药。排除标准:动物类试验、综述或理论探讨类文章;联合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的文献;采用针灸或其他中药外治法等文献;只有药名, 没有明确方药组成的文献;对于研究内容相同的文献只取其一。

1. 2 方法 首先, 归纳异名同药者, 如“薏米”、“苡仁”与“薏苡仁”等。其次, 将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最终摘录和收集的方剂共369首(含基础方辨证加减用药), 用药149种。通过Excel检索单味药使用配伍频次及药物两两配伍频次, 整理出相同药对, 借以全面掌握现代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用药和药对构成情况。为了更好的分析数据, 揭示构成规律, 避免数据偏差过大, 选择配伍频率(配伍次数/方剂总数×100%)>20%的药物及药对,作为统计对象。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 1 数据处理与分析 统计学方法已深入各领域的研究。前期有学者以头痛及相关病证的用药情况为例, 用建立药物组合使用率的χ2检验比较分析方法, 以确定病证首选和常用药对[1]。充分验证了该思路与方法用于药物使用情况判断的可行性。所以作者为了客观判断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首选和常用药物、首选和常用药对, 使用SPSS15.0配对设计四格表的χ2检验[2], 更加准确的进行数据判断。

2. 2 单味药配伍数据处理与分析 利用配对设计四格表的χ2检验, 统计369首方中药物的配伍应用情况, 以白术和半夏为例分析药物之间是否有差异。结果表明, 白术和半夏之间差异显著。针对上述结果, 使用Weight Cases对方剂数进行加权, 然后调用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进行χ2检验。取Mc.Nemer检验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认为两药的配伍频率不相同, 由于白术的配伍频次位于第一位, 明显超过其他药物, 因此可以认为白术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首选药物。利用同样的方法, 对其余药物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半夏和茯苓比较, 两者配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能认为两者的配伍频率不同;但半夏与党参比较, 两药配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认为两药配伍率不同。因半夏、茯苓的使用频率高于党参, 则可认为半夏和茯苓为常用药。

2. 3 药对配伍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取与单味药配伍数据处理相同的方法, 统计药对的配伍情况。以白术+茯苓和白术+党参为例, 结果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上述结果, 使用Weight Cases对方剂数进行加权, 然后调用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 进行χ2检验。白术+茯苓和白术+党参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认为白术+茯苓和白术+党参的配伍频率不相同。白术+茯苓和白术+半夏比较, 两者配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认为两药对配伍频率不同;将白术+半夏分别与半夏+茯苓、茯苓+陈皮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认为两药对配伍频率不同, 但白术+半夏与白术+陈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认为两药对配伍率不同。因此作者认为白术+茯苓和白术+党参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首选药对, 白术+半夏、半夏+茯苓、茯苓+陈皮是常用药对。

3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在中医学中没有明确与之相应的病名, 根据其临床表现, 应属“呕吐”、“痞满”、“胃痛”等范畴[5,6]。

从首选药物(白术)、常用药物(半夏、茯苓)、首选药对(白术+茯苓、白术+党参)、常用药对(白术+半夏、半夏+茯苓、茯苓+陈皮)的结果来看有六君子汤之意, 体现了针对脾虚湿盛标本兼治的治疗思想, 与现代临床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中气亏虚、脾胃升降失调、痰湿内停的思想相一致[3],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糖尿病胃轻瘫治疗当从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入手, 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

从单味药配伍频次来看, 居于前20位的药物尚有消食、活血、清热、疏肝理气类药物等, 可见现代临床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尚与食滞、瘀血、湿热、肝气郁结等因素有关[7-11]。因此, 中医药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 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最基本的治法, 同时结合患者情况和病机特点,配合应用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清热燥湿等多种治法和方药, 只有标本兼治, 双管齐下, 才能切中病机, 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 刘艳芬, 梁茂新. 古代病证首选和常用药对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2, 14(3):1705-1708.

[2] 刘明芝, 周仁郁.中医药统计学与软件应用.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32.

[3] 孙维峰, 孙桂华, 李丽娜, 等. 升降散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1例.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19(4):10-11.

[4] 甘瑨. 基于文献的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用药规律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5] 黄坤艳, 程军平, 张世忠, 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糖尿病胃轻瘫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5(9):2268-2270.

[6] 罗迪. 基于文献统计的糖尿病胃轻瘫中医用药规律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8):157-159.

[7] 彭超, 顾勤.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进展. 河南中医, 2008, 28(5):83-85.

[8] 周喜芬, 黄秀深, 邱桂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学报, 2012, 27(11):1445-1447.

[9] 李元翰. 健脾和胃理气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12):226-227.

[10] 王庆成.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 陕西中医, 2005, 26(1):57.

[11] 钟毅, 连至诚.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研究进展. 河南中医, 2005, 25(1):84-8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104

2017-03-20]

121000 锦州市中医医院

猜你喜欢

胃轻瘫茯苓白术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云茯苓
云茯苓
吃到自然瘦
理中化痰丸加味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
白术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