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32例临床分析

2017-01-15杨维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脑瘤脑膜瘤骨瓣

杨维超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朝阳 122000)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32例临床分析

杨维超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研究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32例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9例患者实行全切肿瘤,其中Simpson I级切除者10例,Simpson Ⅱ级切除者16例,Simpson Ⅲ级切除3例;在患者术后半年至1年随访,并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无复发性病例。结论矢状窦旁脑瘤患者采取显微手术治疗的时候,在术前接受影像学检查,操作者具备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就可有效控制出血量,妥善并保护好矢状窦与中央沟静脉,是成功手术的关键性因素。

矢状窦旁脑瘤;显微手术;临床分析

来自矢状窦外侧壁与相邻硬脑膜组出现的脑膜瘤就是矢状窦旁脑膜瘤。这种肿瘤分布区域由矢状窦外侧壁、大脑镰以及凸面硬脑膜共同形成的矢状窦区,占据脑膜瘤的20%左右。侵入到矢状窦,导致部分或全部闭塞,同时也有可能侵犯中央沟静脉[1]。在治疗该种疾病的时候,如果想要全部切除肿瘤,难度相对较大,同时还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本文研究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瘤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采取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32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肢体乏力、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癫痫等。

1.2 方法:在手术操作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部CT、头部MRI平扫与增强头部MRA与MRV检查,患者进行MRI平扫,扫描结果显示T1加权表现出等信号或者是低信号,而T2加权表示为高信号或中度高信号,有部分患者成纤维混杂信号。在注射了Gd-DTPA后,扫描患者肿瘤呈现出强化现象,同时还能够看见脑膜尾征,且周边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带。扫描中了解到,所有患者中肿瘤位于前1/3矢状窦旁13例,1/3矢状窦旁15例,后1/3矢状窦旁4例。而MRV显示,所有患者中18例矢状窦并未出现堵塞,6例完全堵塞,而8例部分堵塞。

对于肿瘤位于前1/3与中1/3矢状窦旁脑膜肿瘤患者,手术操作的时候需要保持仰卧位,而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采取侧卧位。手术操作的时候,所有患者保持10°~15°头高脚低的状态,但是需要注意不可过于扭曲患者颈部,促进静脉回流。前1/3患者将额发际作为冠状切口,中后1/3患者则以肿瘤为中心L形皮瓣,为促使手术操作的时候能够充分将肿瘤暴露出来,皮肤的切口需要跨过中线、皮瓣与骨瓣。开颅操作后根据肿瘤外侧缘切开硬脑膜,中线保持翻向。在显微镜的指示下,将肿瘤包膜与正常的脑组织和蛛网膜间隙分离开。手术操作者由浅入深使用电凝逐步切断供血动脉。肿瘤相对较大的患者应开始分块切除肿瘤,在肿瘤逐渐变小后分离肿瘤包膜,切除窦外肿瘤,随后就可将附着于矢状窦的基底面清除掉,而肿瘤相对较小的患者可将整块游离直达矢状窦,妥善处理受到连累的矢状窦。

2 结 果

经过病理学检查,发现内皮细胞型13例、混合型4例、血管型1例。纤维型11例,砂粒体型3例。所有患者中,有29例患者实行全切肿瘤,其中Simpson I级切除者10例,Simpson Ⅱ级切除者16例,Simpson Ⅲ级切除3例;在患者术后半年至1年随访,并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无复发性病例。

3 讨 论

临床治疗矢状窦脑膜瘤的时候,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显微镜切除术。研究表明,患者肿瘤大大小与引流静脉、大脑皮层以及上矢状窦均具有一定的联系。手术操作期间,发挥的空间非常狭小。显微镜照明良好,可将物体放大到10倍[2]。同时显微镜手术操作视野范围非常清晰,可快速的辨认肿瘤边界、引流静脉与供瘤动脉。手术操作者具备娴熟的操作技巧,不仅能够切除肿瘤组织,同时还可最可能的避免损伤到血管、脑皮质、静脉窦等重要组织。在手术操作前,患者接受MRI检查。借助MRI就能够确定肿瘤具体部位、大小。保持恰当的头位与体位,这有利于精确的皮瓣与骨瓣,可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脑膜瘤的血供非常丰富,手术操作期间非常容易出血,导致手术视野不清晰而损伤脑组织与血管。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为预防手术操作期间出现异常情况可采取这几项措施。首先,在术前可进行MRA与DSA检查,就可了解血供异常丰富的肿瘤。在常温状态下控制血压,促使血压在手术前降至基础血压的70%左右。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根据渗血情况适当的调节,可维持一个半小时[3]。其次,设计精准的皮瓣与骨瓣,促使肿瘤暴露在骨瓣中央。肿瘤暴露在骨瓣中央,可预防手术操作中由于肿瘤暴露不当而扩大切口或骨瓣,引发不必要的出血。矢状窦两旁进行颅骨钻孔,就可预防线锯导板损伤矢状窦。再次,在翻起骨瓣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由于矢状窦区硬脑膜或蛛网膜颗粒撕裂而出血。将骨瓣摘取前,应事先准备好明胶海绵与脑棉片,掀开骨瓣的时候需动作保持轻柔,采用神经剥离子小心将硬脑膜从颅骨内板上剥离下来。在手术操作的时候,如果矢状窦或蛛网膜颗粒出血,就应使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并用脑棉外敷加压。最后,将肿瘤切除前,使用电凝供血动脉。在临床实践中,采取这几项措施,就能够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4]。

在手术操作的时候,如果损伤比较重要的引流静脉,特别是中央沟静脉,有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引发水肿、肢体瘫痪,有的时候还会出现死亡。因而,在手术操作的时候需要加以特殊性的保护。在本次研究活动操作的过程中,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32例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效果。所有患者中,有29例患者实行全切肿瘤,其中Simpson I级切除者10例,Simpson Ⅱ级切除者16例,Simpson Ⅲ级切除3例;在患者术后半年至1年随访,并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无复发性病例。据此同样可以了解到,娴熟的手术操作是手术安全的必备因素。与此同时妥善处理和保护好矢状窦是提高手术全切率、降低手术复发率的关键性[5]。

综上所述,矢状窦旁脑瘤膜患者采取显微镜手术治疗的时候,在术前接受影像学检查,操作者具备娴熟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就可有效控制出血量,妥善并保护好矢状窦与中央沟静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1] 易勇,周世军,陶裕川,等.矢状窦中部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71-73.

[2] 李荔荣,赵建伟,胡昌辰,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384-386.

[3] 程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13(32):123-123.

[4] 陈韵,周永红,陈东,等. MRV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3):14-16.

[5] 江辉,赵京涛,肖军.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42-43.

R739.4

:B

:1671-8194(2017)21-0136-02

猜你喜欢

脑瘤脑膜瘤骨瓣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手术室体位护理对手术室脑瘤患者长时间手术压疮形成的影响观察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脑膜瘤组织中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新警示
脑瘤,没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