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7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及内镜分析

2017-01-15李晓宁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蒽醌泻药息肉

李晓宁 鲍 英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大连 116031)

207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及内镜分析

李晓宁 鲍 英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大连 116031)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结肠镜检查207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结果全结肠累计者36例,占17.4%,横结肠及右半结肠98例,占47.3%,左半结肠47例,占22.7%,累计直肠者26例,占12.7%,合并结肠息肉者32例,占15.5%,合并肠癌者8例,占3.8%。结论结肠黑变病与便秘、长期服用泻药有关,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黑变病及随访的主要手段。

结肠黑变病;临床分析;内镜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电子肠镜的普及,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电子肠镜检查4320例患者,发现结肠黑变病207例,占同期检出率的4.8%,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结肠黑变病的患者中男78例,占37.6%;女129例,占62.3%;年龄27~89岁,平均年龄58.2岁,其中55岁以上143例,占69%。临床表现有便秘、腹胀、下腹痛、排黏液便、食欲不振、有里急后重感等,其中便秘者178例,占86%,所有便秘者均服用过一种或多种泻剂,包括番泻叶、排毒养颜胶囊、芦荟胶囊、牛黄解毒片、通便灵、麻仁润肠丸等,用药时间2个月~30年。

1.2 方法: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应用Olympus H260型电子肠镜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全部进镜至回肠末段,发现病灶取材,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行常规HE染色病理诊断。

1.3 诊断标准[1]:①内镜下结肠黏膜呈黑色、棕色或暗灰色,边缘和走啊其病变为黄色或粉红色,呈虎皮纹状或斑片状。②组织学检查为固有膜内有大量含有黑色素的单核细胞浸润及黑色素沉着,肠壁其他层次正常。

2 结 果

内镜结果:本组207例结肠镜检查均表现为:结肠黏膜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呈棕褐色,似豹纹状分布,弥漫或局部限于某段结肠。其中,全结肠累计者36例,占17.4%,横结肠及右半结肠98例,占47.3%,左半结肠47例,占22.7%,累计直肠者26例,占12.7%,合并结肠息肉者32例,占15.5%,合并肠癌者8例,占3.8%。病理结果: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正常,黏膜下层水肿,色素沉着处黏膜固有层内有较多含色素颗粒的吞噬细胞。其中合并肠息肉的病理19例为腺瘤伴上皮内瘤变低级别,8例为增生性息肉,5例为炎性息肉。

3 讨 论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可逆性病变。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慢性便秘和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物是其主要原因。因蒽醌类药物作用强而迅速,许多患者乐于应用并长期依赖其通便。但长期服用会产生药物依赖,导致结肠对肠内容物刺激的反应性下降,促使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动力下降,继而产生更严重的便秘[2]。此外,蒽醌类药物还可导致结肠上皮细胞受损,促使细胞凋亡,在大肠内合成色素颗粒,沉着于固有层,被单核细胞吞噬而导致黏膜黑变[3],且黑变的程度与服用蒽醌类药物的时间及剂量呈正比[4]。本组研究通过分析我院近4年来经电子肠镜检查的4320例患者,发现结肠黑变病207例,占同期检出率的4.8%,与国内文献报道检出率0.06%~5.9%[5]基本相符。其中32例患者伴有结肠息肉,占15.4%,病理为腺瘤性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19例,合并肠癌者8例,占3.8%,虽然目前对于结肠黑变病与结肠肿瘤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6-7],但因其常与结肠息肉伴生,故应警惕其发生癌变,定期密切随诊。本组研究中女性检出率2.98%,明显高于男性的1.8%,考虑可能与女性产后便秘、过度减肥滥用蒽醌类药物有关;老年人检出率偏高,达3.3%,考虑与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动力障碍、长期依赖蒽醌类泻药通便有关。通过对本组资料结果分析,我们认为,结肠黑变病女性、老年者居多,与患者长期便秘及口服蒽醌类泻药史有关,而且与结肠息肉关系密切,内镜及病理检查是诊断此病的主要手段,对易患人群应高度重视,尽早行肠镜检查。

总之,结肠黑变病与长期便秘及滥用泻药有关,它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应积极消除病因,停用蒽醌类泻药,调整饮食结构,多进食纤维素多的食物,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加强心里指导。对于顽固性便秘患者可改用润滑性泻药,胃肠动力药、微生态制剂等调整排便。对于年龄大于55岁的便秘患者应进行必要检查,需注意是否合并结肠息肉或癌变,积极切除息肉及随访肠镜。

[1] 陈鸿,刘芸.老年人结肠黑变病与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4):892-893.

[2] 刘仍海,李薇,代红雨,等.泻药性便秘[J].中国临床医生,2004,44 (1):54.

[3] 高峰玉,钱家鸣.结肠黑变病致病因素的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 2001,21(5):306.

[4] 李健,王修齐,杨桂仙,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96-199.

[5] 纪小龙,朱成,李向红,等.结肠黑变病的病理探讨[J].中华消化杂志,1994,14(1):38-39.

[6] Nusko G,Schneider B,Schneider I,et al.Anthraoid laxative use is not a risk factor for colorectal neoplasia: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case control study[J].Gut,2000,46(5):651-655.

[7] Nusko G,Schneider B,Ernst H,e tal.Melanosis coli-a harmless pigmentation or a precancerous condition? [J].Z Gastroenterol, 1997,35(5):313-318.

R574.62

:B

:1671-8194(2017)21-0069-01

猜你喜欢

蒽醌泻药息肉
1-氨基蒽醌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减肥药和泻药会增加女性饮食失调风险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过氧化氢工作液中2-乙基蒽醌、2-戊基蒽醌及其氢化物
中药中蒽醌类的肝毒性及其分离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老年便秘选泻药 润滑性药物最合适
蒽醌法制备H2O2工艺中溶剂对γ-Al2O3 再生蒽醌降解物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