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医疗服务中的伦理问题

2017-01-15董园园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伦理人群医疗

董园园

作者单位:110122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乡村医疗服务中的伦理问题

董园园

作者单位:110122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文章对乡村医疗服务中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介绍。

医学伦理学;乡村医疗;服务

乡村医疗服务肩负着对所在地区人群进行基本医疗、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疾病普查、健康教育等一系列任务,对于改变人群生活方式、预防疾病、降低发病率等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工作中,要重视疾病防控,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高疾病诊治能力,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各种伦理问题,单纯依靠临床技能无法满足病人的所有需求,要学习伦理知识,用伦理的要求约束自我,实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

1 疾病防控的伦理要求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医疗工作的指导方针,疾病防控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部分,多年来,疾病防控工作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甚至具有比临床治疗更重要的意义。疾病防控主要包括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及因环境破坏而引起的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近十几年来,一些传染病又开始出现,如艾滋病、莱姆病、登革热、埃博拉等,这些传染病蔓延速度快,病死率高。近年来,结核病、性病、鼠疫等一度得到控制和消灭的传染病又有抬头趋势。很多新发病的出现给卫生防疫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使我们认识到,了解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知识及方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疾病防控工作,建立一个全面高效的防疫信息网,增强基层医生的预防意识,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搞好免疫工作,控制人群疾病发生。对疾病防控人员的伦理要求如下。

1.1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应该树立积极的职业观,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认识到疾病防控工作不仅是对现代人负责,也是对未来的后代负责。疾病防控工作任务繁重,条件艰苦,当遇到传染病暴发流行,严重危害到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学工作者必须立刻应战,以顽强的精神,努力奉献,不怕吃苦,克服困难。与传染病病人接触时,受疾病感染的可能性很大,更需要医务人员具有勇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守阵地。同时,应该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不歧视、排挤传染性疾病病人,保护传染性疾病病人和疑似病人的个人正当权益。

1.2 实事求是,科学严谨 要时刻保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必须尊重科学,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更不能违背科学规律。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章制度,严肃认真地对待其中的每一环节,发现传染病病人,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立即采取有利措施。要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一旦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不隐瞒、不谎报。近年来,因职业危害因素而导致患职业病的人数也在持续不断增加,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但由于个别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职业病的危害仍然比较严重。针对不同务工人员的具体情况重点进行教育,使他们树立积极预防的观念,加强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1.3 团结协作,严格执法 疾病防控工作的范围广泛,包括疾病的预防保健,卫生宣传、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工作内容复杂,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往往单靠医生一方力量是不行的,需要很多不同部门的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要团结协作,协调好与各部门的关系。在工作中随时主动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反映问题,征求意见,集思广益。认识学习相关的医药卫生法规,严格贯彻执行这些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规章办事,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此外,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疾病工作,树立和采取“三级预防”的理念和措施,关注患病人群心理需求,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对易感人群进行有效指导,不简单粗暴对待边缘人群,尊重病人隐私,如性病、艾滋病等人群;需要了解病人心理,消除其心理顾虑;控制地方病、职业病的发生;对于传染性疾病,依法及时上报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伦理要求

健康教育与促进本身就是乡村医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们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人群接受能力,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还可以进行集体沟通,针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人群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或者办一些健康教育的宣传栏,以简单易懂的图画、案例为主,生动活泼,乐于接受。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有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微观方面,要达到个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宏观方面,要维护人群健康,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具体的伦理要求如下。

2.1 尊重群众,全民重视 卫生习惯的养成,受生活环境、生活观念等多方面长时间的影响,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根深蒂固,要想在短时间内使其改变,难度较大。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群众,以积极热情的态度,耐心细致地不断讲解,并且考虑到传统、社会、心理、文化、宗教、地域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全民都认识到健康教育和促进的重要性,关心健康,自觉维护良好的健康教育和促进的氛围,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才能提高人民整体的健康水平。例如,在宣传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时,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观念。

2.2 持之以恒,诚恳耐心 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看见效果,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形成全民参与预防保健的社会基础。当人们不能理解时,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增加他们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相关知识。要密切联系群众,积极主动深入基层,以诚恳的态度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健康问题,耐心细致地给予讲解,进行相关的健康咨询指导。例如,慢性病病人往往要进行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且要长期坚持才有效果,单纯依靠医生很难实现,所以,要赢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共同配合,给予病人信心和鼓励,并且关注慢性病病人的家庭负担,尽量减轻慢性病病人给家庭带来的压力。

2.3 积极倡导,深入发掘 倡导积极的健康观,指导人们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保护和改善人群的身心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很复杂,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两大方面,具体包括水资源、人口资源、生活方式、卫生政策等。这就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各种相关专业知识,充分了解所处地域人文知识,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每个预防医学工作者,都需要自觉培养有担当、有勇气的责任意识,努力钻研,深入发掘,发现问题,解决危机。同时,通过对广大居民的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基层群众健康知识,普及卫生政策法规,提高居民的食品安全风险和疾病防控意识,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

2.4 努力学习,与时俱进 疾病防控工作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心理、自然、公共卫生、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医学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努力学习其他方面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芯片技术的运用,在预防疾病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积极了解这些新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进而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运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提高服务质量。

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以达到防控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的目的,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3 疾病诊治中的伦理要求

乡村医院一般每天要接待多名病人,病人及陪伴者来自社会各阶层,有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抵抗力较低的病人;有一般急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易造成病人和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也可造成病人的再度感染。对这些情况我们需要区别对待,积极应对,及时处理。基本的疾病诊治工作对医生提出了严格的伦理要求,具体如下。

3.1 以人为本、尊重病人 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和需求为重点,病人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要系统、全方位地为病人服务。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在医疗实践中的展现,体现亲情和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人文关怀的实质。我们在关注病人的疾病,注重疾病诊治的同时,更要关注病人本人,关注病人所处的家庭环境,注重病人心理需求的满足,人格、尊严的保护。有意识地培养对病人的尊重意识,是医疗服务过程中每个医务人员都应强化的必修课。

3.2 保护隐私、病人自主权 维护病人的人格和尊严,不歧视任何病人,尤其注意对性病、艾滋病、老年和临终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病人的尊重,保守医疗秘密。理解尊重病人的各项权利,并切实保障这些权利的实施,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主要包括病人医疗参与权、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决定权、病人对医护费用合理性情况的了解、病人要求保密的权利、病人拒绝诊治的权利、病人决定放弃治疗或继续无效治疗的权利等。在对一些身患重症、危重病人实施救治的过程中,医务人员有时会面临一个伦理难题,是满足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还是按家属要求对病人病情保密的问题。是否应该向病人隐瞒实情,即“善意的欺骗”,一直都存在不同的声音。一般认为,对于患“不治之症”且预后不良的疾病、重危疾病和需要做大手术的病人,如果病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告知实情反而可能引发病人的悲观、绝望心理等不良后果,可以与其家属或法定代理人商定,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选择对病人进行“善意的欺骗”。但应当谨慎对待这一问题,既要尊重病人自主权,同时也要顾及病人的心理承受力及其后果,综合考虑,尽力争取病人利益的最大化。

3.3 公平正义、平等待患 基本原则是不能因病人经济支付能力、地位、信仰的不同而在获得的医疗服务上有所不同。要让病人主动了解和积极参与医疗的有关过程,使病人拥有合理平等的医疗权利。加强对病人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与关注,公正平等地对待病人。例如,遇到流浪汉、孤寡老人、遗弃病人等“无主病人”怎么办?医务人员常常感到非常棘手,这类病人往往需要专门护理和守护,不能轻视或忽略,如不及时救治护理,病情可能会恶化,甚至死亡,而缺少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可能遇到很多医疗风险;又或者,遇到低收入病人难以支付医疗费用问题怎么办?这类问题都对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既要依靠医务工作者具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道德良心,积极实施诊治,实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又要社会、政府、病人、医院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解决。

3.4 技术熟练,作风严谨 有的乡村医生独立执业,既是医生,也是护士,一人多职。既要学习全科医学的各种临床操作技能,还要掌握注射、输液、换药、导尿、灌肠等护理技术,成为独当一面的全能型医生。要注意操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有效。病人求医一般都是离自己最近的乡村医生,对病人准确诊断、及时判断是救治病人的关键。对于疑难杂症、病情危急的病人,应该及时安排转诊。医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对于病人的安危具有决定性作用,而这来源于高度的责任心,同时也凝聚了医务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急诊急救时,必须坚持把病人的利益和需要始终放在第一位的原则,病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力抢救,不能因个人得失而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更不能消极地等待转诊,而应在有利于病人康复的前提下,严谨操作,果断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这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积极提高和完善医疗技术,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

R4

A

1672-7185(2017)09-0028-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9.013

2017-01-07)

猜你喜欢

伦理人群医疗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