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结合阿嘎日-35味散治疗耳石症50例疗效观察△

2017-01-15特木其乐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头位规管耳石

玉 山 特木其乐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手法复位结合阿嘎日-35味散治疗耳石症50例疗效观察△

玉 山 特木其乐*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耳石症;阿嘎日-35;手法复位

眩晕是临床门诊患者的常见症状,有文献报道20%~40%的眩晕是由耳石症所致。其临床特点为某种特定头位下引发眩晕,伴或不伴恶心、呕吐,持续时间短暂,反复发作。我科对门诊50例耳石症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结合蒙药制剂阿嘎日-35味散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门诊的耳石症患者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40~85岁,平均(62.5±2)岁;病程3小时至6个月。Dix-Hallpike试验诱发出眼震23例,伴恶心呕吐45例。既往有头部外伤史3例,中耳炎5例,伴有高血压33例,偏头痛15例,美尼尔综合征9例。多数患者眩晕发作特点:于起、躺或左右侧卧初始阶段出现,保持体位不动片刻消失,做类似动作可再次诱发,多有反复发作史。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证实无脑出血及新发脑梗死。

1.2 耳石症诊断:① 有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②眼震电图呈阳性。

排除标准:由于沟通障碍或体力原因不能配合行耳石手法复位者;头颅CT排除责任病灶所致的眩晕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脏病、颈椎病及高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患者均先行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具体操作步骤:①患者平坐于检查床,头部转向患侧45°;②将患者快速向后仰卧(肩下垫枕头),使头与水平面呈30°夹角;③将患者头缓慢转向正位,并继续向健侧转45°;④头位保持不动,身体由仰卧缓慢转向健侧卧位;⑤待眩晕消失后缓慢坐起,保持头正位前倾30°。双侧同时患病则一侧复位后休息15分钟再行另一侧复位。复位时每个体位保持至少30~60秒,或待眩晕消失后再进行下一个体位。复位后48小时内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夜间睡眠时采用高枕平卧位,使头部尽量保持直立。复位前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配。

耳石手法复位术后眩晕完全消失者无需进行药物治疗。眩晕症状改善或复位前后眩晕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进一步接受蒙药治疗:阿嘎日-35味散3g,日2次口服。连续治疗15天。在药物治疗期间可以重复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每侧不超过3次。

1.4 疗效标准:痊愈:眩晕完全消失,复查眼震电图呈阴性;改善:仍有眩晕,但较复位前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以上,或虽有缓解,但暂时留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胀;无效:复位前后眩晕发作次数基本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5例经手法复位后即刻痊愈15例,改善8例,无明显变化2例;共25例接受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15天后痊愈21例,改善4例;总体痊愈36例,改善12例,无明显变化2例,有效率达96%。经统计学分析,手法复位+药物治疗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比较效果更好(P<0.01)。

3 讨论

耳石症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别称,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其起病急骤,眩晕与头位改变有密切关系,持续时间极短。普遍认为耳石症的发病机制是半规管结石学说:由于各种原因致耳石脱落聚集在半规管近壶腹处,游离的耳石受到重力的作用在内淋巴中移动,因其密度大于内淋巴,使壶腹嵴发生移位,刺激前庭神经,产生眩晕、眼震等症状,几秒钟达重力平衡后壶腹嵴复位,眩晕迅速消失。耳石症虽多数为自限性,但亦有反复发作甚至顽固发作者,其发作时的剧烈眩晕及胃肠道症状常导致患者紧张恐惧,对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此症常常被误诊,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效果不佳。

目前,Epley耳石复位法仍是耳石症治疗的常用和经典方法。50例经复位术后即刻痊愈23例,改善22例,无明显变化5例;共27例接受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15天后痊愈21例,改善6例;总体痊愈44例,改善6例,有效率达100%。

我们认为手法复位结合蒙药治疗有效率比单纯手法复位治疗更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口服蒙药阿嘎日-35味散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提高免疫力有助于减轻眩晕的发作。②通过改善微循环和心肌收缩力,可以帮助改善半规管内的淋巴循环,使耳石脱落后半规管内相对增多的内淋巴液有效地吸收组织液和毛细血管内,从而减轻了眩晕症状。本组所有患者在手法复位时或复位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呕吐1例,虚汗2例,考虑为耳石复位过程中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所致,终止手法复位术休息后缓解。出现眩晕加重1例,可能原因为患者年龄偏大,同时存在有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手法复位时反复体位变化,加重了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从而导致大脑缺血引发眩晕加重;也可能为复位时耳石从后半规管落入水平半规管,增加了另一个方向的眩晕发作。

手法复位结合蒙药阿嘎日-35味散治疗耳石症安全、有效,可以立竿见影地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55(3):163-164.

2016年9月11日收稿

本论文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研究所蒙药新药研发及药物试验验室的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6YJS17)——阿嘎日-35味散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R291.2

B

1006-6810(2017)03-0017-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头位规管耳石
12例复位过程中转换为前半规管BPPV的后半规管BPPV病例分析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158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分析
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半规管眼底平面和眶耳平面比较分析
耳石不是“耳屎”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