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继洲三阴交穴临床应用规律浅析*

2017-01-14金瑛汪雯

浙江中医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针灸大成交会穴脾经

金瑛 汪雯

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 浙江 衢州 324000

浙医春秋

杨继洲三阴交穴临床应用规律浅析*

金瑛 汪雯

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 浙江 衢州 324000

杨继洲 三阴交 临床应用 针灸大成

杨继洲,为明代著名针灸医家,他在其家传之学《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总结明以前针灸经典著作,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著成《针灸大成》[1]一书,对后世针灸学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书内涵丰富,其所记载的针灸医案突出体现了杨氏治病辨证准确,用穴精炼的特点。笔者发现在诸多医案中,三阴交穴应用较为常见,因此本文就杨氏临证运用三阴交穴规律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1 腧穴定位

关于三阴交的定位,《针灸大成》中有四处记载,取法相同。《针灸大成·足太阴经穴主治考证穴法》曰:“三阴交: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会。”《针灸大成·穴法》曰:“三阴交:在内踝上,除踝三寸,骨下陷中。”《针灸大成·标幽赋》云:“足内踝上三寸,名三阴交也。”《针灸大成·灸小肠疝气穴法》亦曰:“三阴交二穴,在足内踝骨上三寸是穴。”可见,三阴交穴定位均在“内踝尖上三寸”处。

2 归经主治

三阴交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之会,因此与肝脾肾三脏相关的疾病均可取三阴交穴进行治疗。《针灸大成·足太阴经穴主治考证穴法》云:“三阴交,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脾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食不化,痃癖,腹寒,膝内廉痛,小便不利,阴茎痛,足痿不能行,疝气,小便遗,胆虚,食后吐水,梦遗失精,霍乱,手足逆冷,失欠,颊车蹉开,张口不合,男子阴茎痛,元脏发动,脐下痛不可忍,小儿客忤,妇人临经行房,羸瘦,癥瘕,漏血不止,月水不止,妊娠胎动,横生,产后恶露不行,去血过多,血崩晕,不省人事。如经脉塞闭不通,泻之立通。经脉虚耗不行者补之,经脉益盛则通。”《针灸大成·治病要穴足部》补充曰:“三阴交,主痞满痼冷,疝气,脚气,遗精,妇人月水不调,久不成孕,难产,赤白带下,淋漓。”由此可见,三阴交穴作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有广泛的治疗范围。不仅可治本经所过病症,如脾胃系脘腹胀满、腹泻肠鸣,还可治肝肾所系妇人带下、月经病及男子泌尿生殖相关疾病等。

3 临床应用

3.1 脾胃系疾病: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的经脉循行“入腹属脾,络胃”,且足太阴脾经的络脉也入脾胃“其别者入络肠胃”,故三阴交擅长治疗脾胃系疾病。治疗时可单独使用,如《针灸大成·心脾胃门》曰:“脾病溏泄:三阴交。”因此,对于脾虚引起的大便溏薄、水泄单独使用即可奏效;也可以与它经穴位相配,以增强疗效,如《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中治疗湿热痢疾多配伍足阳明胃经的腧穴,曰:“赤白痢疾,腹中冷痛:水道、气海、外陵、天枢、三阴交、三里。”湿热痢疾系由湿热毒邪内蕴脾胃,导致脾胃失运而成,取三阴交健脾以治其本,配伍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三里,大肠的募穴天枢,以及胃经的水道、外陵等腹部腧穴共奏健脾和胃之功。另外,治疗腹痛时应先辨证,从而对证施治,三阴交主要治疗以实证为主的腹痛并施以泻法,《针灸大成·续增治法杂病》云:“腹痛,有虚、有实…实痛宜泻太冲、太白、太渊、大陵、三阴交”。现代医学表明,三阴交可引起肠下部及直肠蠕动,故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3]。

3.2 肝系疾病: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内侧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且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因此可治疗肝系疾病,如中风、臌胀、胁痛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中风多因肝肾亏虚,水不涵木,而致肝风内动,上扰清窍,针刺三阴交可滋补肝肾。正如《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中治疗中风半身瘫痪取“手三里、腕骨、合谷、绝骨、行间、风市、三阴交。”治疗中风四肢麻痹不仁取“肘髎、上廉、鱼际、风市、膝关、三阴交。”治疗臌胀,《针灸大成·腹痛胀满门》取“复溜、中封、公孙、太白、水分、三阴交”可见,臌胀主要为肝脾肾三脏受损,故治疗时取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三阴交属足三阴经交会穴,取之可疏肝健脾补肾以治其本。治疗胁痛可独取三阴交,《针灸大成·腹痛胀满门》有:“痰癖腹寒:三阴交。”痰癖多由于水饮停滞于胸胁,瘀久化痰而致时时胁痛,病位在肝胆,取三阴交可疏肝理气、利胆化痰。

3.3 肾系疾病: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因此与肾脏相关的疾病可以取三阴交穴,如水肿、淋证、尿频等。《针灸大成·肿胀门》有:“浑身浮肿:曲池、合谷、三里、内庭、行间、三阴交。”可见,治疗水肿多配伍手、足阳明经的穴位。《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中治疗小腹冷痛,小便频数多配伍补肾培元的穴位,取“气海、关元、肾俞、三阴交”治疗淋证可独取三阴交用灸法,以补益肾气,《针灸大成·续增治法杂病》曰:“淋:属热,热结,痰气不利,胞痹为寒,老人气虚。灸三阴交。”另外,足太阴脾经的经筋“聚于阴器”,足厥阴肝经过阴器,肾主生殖,故三阴交穴可治疗阴部疾患。《针灸大成·阴疝小便门》治疗阴肿取“曲泉、太溪、大敦、肾俞、三阴交”;治疗遗精白浊取“肾俞、关元、三阴交”。因此,治疗阴部疾病常取三阴交配伍肝经和肾经的腧穴,一来可增强三阴交调肝益肾的功效,二来可以加强肝肾两经的联系,起到了沟通联络的作用。

3.4 妇科疾病:妇女解剖上有胞宫、生理上有经孕产乳等特点,胞宫是主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主要器官,而气血是月经、孕胎、产、乳的物质基础,因此历代医家在妇科取穴中均重视三阴交穴[4]。《针灸大成·妇人门》中有针刺三阴交穴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的详细记载,如治疗月事不利选“足临泣、三阴交、中极”,足临泣属足少阳胆经,为八脉交会穴与带脉相连,取之可通调带脉;中极穴属任脉,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取之可补肾培元、通调经气,二者与三阴交相配可补益肝肾、调理经血。治疗女人漏下不止取“太冲、三阴交”,崩漏多因肝失疏泄、藏血功能失职,导致脾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常与三阴交相配治疗崩漏下血,共奏疏肝理气、健脾止血之功。治疗难产常与合谷相配,并重视补泻手法的施行,取“合谷(补)、三阴交(泻)、太冲”,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为大肠的原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故用补法可使胎气妄动。三阴交主血,针刺用泻法能活血行血,二者相配可活血行气而下胎。

3.5 外科疾病:在《针灸大成》所记载的外科疾病中,三阴交穴主要用于治疗脚气病和疝气。脚气病的病因病机为外感湿邪或饮食劳倦伤于脾胃,而致脾失健运,脾胃湿气下注于肝肾,形成足胫肿痛等一系列脚气病的症状。因此治疗时应从脾胃入手,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又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故取三阴交可健脾除湿、养肝益肾,再配伍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三里穴,共奏健脾和胃之功。正如《针灸大成·玉龙歌》所言:“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再将绝骨穴兼刺,肿痛登时立见消。即三阴交也。”疝气多由于气血亏虚、饮食生冷,耗伤脾胃阳气,阴寒内生,或外感热邪客于足厥阴肾经导致津液疏布不畅,聚而成疝。故治疗时取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三阴交可调肝理气、散结消肿。另外,在治疗疝气时,多用灸法以增强活血散滞之功。《针灸大成·灸小肠疝气法》即有记载:“若小肠卒疝,脐腹疼痛,四肢不举,小便涩滞,身重足痿。三阴交二穴,在足内踝骨上三寸是穴,宜针三分,灸三壮,极妙。”

综上所述,三阴交穴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与人体气血生化密切相关,可用于治疗肝脾肾三脏相关的多种疾病。杨氏医案中部分案例独取三阴交穴,或针或灸,疗效颇佳;亦有三阴交穴与它穴配伍治疗多种临床疾患,疗效仍著。由此可见,三阴交穴主治范围广泛,故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可加以拓展运用于多种肝脾肾系、女子妇科病、男子泌尿生殖及外科疾病等。

[1]明·杨继洲著,靳贤补辑重编,黄龙祥整理.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于冰,王聪,张永臣.《针灸大成》三阴交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J].四川中医,2016,34(7):1-3.

[3]尚士强,裴景春.三阴交穴临床主治作用浅释[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28-1929.

[4]诸晓英.浅议三阴交穴在妇科中的应用[J].中国针灸,1997,29(9):554-555.

2016-12-28

《百家名医临证经验》出版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杨继洲针灸医方的文献研究,编号:2014ZA120

《百家名医临证经验》一书,着力发掘中医学术底蕴,侧重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尤其在临床经验介绍方面,不管是名医经验总结、治病经验交流、辨证治疗体会,还是治法变通拓宽、古方灵活运用、用药独到经验,均能注重临床实用,强调辨证论治,重视特色经验,涉及病毒感染性高热、温病神昏、咳嗽、支气管扩张、痰证、胃脘痛、泻痢、冠心病、不寐、郁证、癲狂、高血压病、慢性肝炎、鼓胀、慢性肾炎、糖尿病、痹证、甲亢、干燥综合征、中风、阳痿、癌症疼痛、艾滋病、震颤麻痹、红斑性狼疮、眼科等诸多疑难病证。

《百家名医临证经验》每本60元(含邮挂费),现有少量珍藏本出售,欲购者请汇款至:310007,杭州市天目山路132号浙江中医杂志社收。

猜你喜欢

针灸大成交会穴脾经
《针灸大成》治疗泄泻浅析*
“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对偏头痛患者头痛天数及血清CGRP表达的影响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针灸大成》治疗赤带的经验浅析
针刺八脉交会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
《针灸大成》中列缺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Study of the thermal pain threshold latency of acupoints based on Fei Teng Ba Fa
应用清宣止咳除痹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脾经伏火,肺络痹阻症)60例临床观察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