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生态养鸡技术与管理

2017-01-14袁立岗石琴柳炜新疆兵团第十二师畜牧兽医工作站830009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抗病力土鸡养鸡

袁立岗 石琴 柳炜(新疆兵团第十二师畜牧兽医工作站 830009)

林下生态养鸡技术与管理

袁立岗 石琴 柳炜(新疆兵团第十二师畜牧兽医工作站 830009)

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选择抗病力强、适应性好、灵活性强、羽毛美观的地方土鸡品种,将现代养鸡技术与传统饲养模式相结合,将种植与养殖相结合,饲养出绿色安全的鸡肉、鸡蛋,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

养鸡;林下;生态;技术

林下生态养鸡就是充分利用树林下(果林、山林)的天然饲料资源,利用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明媚的阳光,将传统养鸡与现代科学养鸡技术相结合,养出绿色、安全、营养丰富、品味优良的肉鸡或蛋鸡,以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的消费观念。为了提高林下生态养鸡的生产水平和效益,现就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的选择与要求

林下养鸡的品种要求是:抗病力强、觅食能力强、机动灵活、羽毛丰满、羽色光亮美观、腿细、鸡肉风味佳。因此,适于林下养殖的鸡多为地方品种的优良土鸡。优良的地方土鸡品种包括:肉蛋兼用型或肉用型土鸡,如新疆的拜城油鸡、北京油鸡、江苏的狼山鸡、河南的固始鸡、吐鲁番的斗鸡等。蛋用型土鸡品种有广东清远麻鸡、石岐杂鸡、绿壳蛋鸡等品种。优良的地方土鸡品种应具备的性能:林下生态养鸡活动范围大(一般半径在0.5~1km之间),30~40%的饲料靠天然觅食,所以,要求品种灵活、易动、喜杂食,特别是食草性、啄虫性能强,抗病力强。不仅如此,放养时早出晚归,还要适应性强、合群性好,对天敌的自我逃脱能力强。而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土鸡,在过去传统饲养下,经过几百年的自然繁衍,能生存下来恰好就有这种特性和习性,善于野外奔跑和自由觅食,肌肉紧凑,肉中水分含量低,粗蛋白及氨基酸含量高,肉质优良、肉品鲜嫩、营养丰富、滋补性好,而且羽毛浓密美观,补饲少、成本低,抗病力强,春季育雏,成活率可达到98%。除地方优良的土鸡品种外,适于林下养殖的鸡还有现代培育出的高产蛋鸡的蛋公鸡,虽然比不上土鸡的性能和风味,但也能较适应林下放养。而近代培育出的其他高产蛋鸡、快、大型肉鸡等品种,虽然其长速快、产蛋、产肉水平高,其灵活性也差,肉品质差,补饲量大,营养要求高,不适于林下放养。

2 环境的选择与控制

林下养鸡环境要求选择远离生活区、工业区、主干道、污水池塘的果林、平原林、山林等,但果林下养鸡在前期要防止啄果。这就要求林地上的天然饲草料资源越丰盛越好,如动物性饲料昆虫及嫩草、草籽、树叶等植物饲料。林地四周要设有围栏,为了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资源再生,可将林地用网隔成块实行轮牧放养。密植低的林地,也可以人工种植叶菜、饲草、豆科类植物等,如苜蓿草、茴香、大葱等,这样可提高林地的附植草料,从而提高放养鸡的肌肉品质及饲料蛋白。林地生态养鸡的饲养密度,与林地草料资源的丰富程度有关。一般每亩林地可养50只左右,每群可饲养200~500只,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管理。为了防止农药中毒,提高鸡肉品质,林地生态养鸡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量。

3 饲养的技术与管理

林下生态养鸡也是现代畜牧新技术与传统饲养的结合。饲养模式分两个阶段:即舍内育雏阶段,采用现代养鸡新技术,封闭式高温育雏,全期42d(6周),饲喂全价配合育雏料。在育雏期要完成各种应免疫苗的免疫接种,育雏末期,平均体重达到500g以上,而且精神饱满、羽毛整齐、眼睛有神、行动灵活。培育林下鸡的育雏舍最好建在林地中间、地头,既作为育雏舍用也可以作为放养后的归巢用,又有利于转群和放养。为了提高育雏鸡的成活率,出壳后的雏鸡应24h后开始饮用加入多维素的凉开水。在饮水前,小鸡在育雏环境下要放够2h。饮水后2~5h才能开食。选择高温网上育雏,是防止舍内温度波浪式忽高忽低的最佳模式;选择地面育雏要铺厚草垫,防止地温太低引起白痢、感冒及爆发球虫病。应做好舍内消毒,及时分群。包括接鸡前育雏舍消毒和接鸡后环境消毒,育雏密度由前期的50只/㎡左右,逐渐减小为5~8只/㎡,并按时接种疫苗,按体重大小分群并饲喂。育雏期末对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监测评价。林下养鸡育成期的时间较长,一般为90d左右,为保证育成阶段能健康成长,其管理要求:在林地中或地头要建有归巢,即可避风遮雨,也可晚上夜宿、集中补饲、群体药物预防。由半放养逐步到全放养,注重调教驯化,如敲击脸盆、吹口哨、吆喝等,一般天亮放出,日落归巢。实行轮牧制利于草地恢复和相对边远林地的充分利用。每两周进行称重,对达不到体重标准的鸡要分群放养。正确进行补饲,定点、定时、定量。补饲的时间一般在归巢后,补饲次数一天一次,地点在地头放置固定补饲槽或在归巢舍边。每次补饲量要结合体重标准,不能剩余为好。补饲的饲料可选喂粒状原粮或育成期的全价饲料(多为体重偏轻者),选用何种饲料还要根据出栏鸡肉的品味。有条件的也可将菜叶、胡萝卜丝、瓜皮等作为补饲饲料。但不能散在地上,防止污染。饮用流动的水,严防饮水器中的水在日光下暴晒或高温下久放,防治病原微生物繁衍,造成拉稀。禁止饮用地上的雨水,水渠、池塘边的污水。补饲料槽、饮水器等要定期刷洗,保持清洁。要防兽害,如老鹰、地鼠、蛇、黄鼠狼。

4 疫病的预防与治疗

虽然优良的地方品种鸡抗病力强,适应性强,林下放养的鸡密度小、空气好,但为确保生态鸡健康,提高成活率,必须按照现代技术对鸡马立克氏病、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禽出败(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进行疫苗和药物的预防,也要对肠道寄生虫病以及霉菌病、中毒病进行预防。按照现代育雏要求,一般在放养之前(50d)完成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有条件的要在放养前对各种疫苗,特别是禽流感、新城疫等免疫效果进行监测,对达不到免疫保护要求的要进行补免;如果有必要可在育成期(放养阶段),由于时间长,有必要在80~90日龄时,追加一次禽流感、新城疫的免疫。在70、110日龄时,根据需要应各驱虫一次,主要是消化道驱虫,可在补饲料中加0.03~0.04%呋喃唑酮拌料或每只鸡0.5片鸡虫净研碎拌料。要防止气温变化引起感冒,农药中毒引起死亡、防止各种肠道菌引起拉稀。

5 生产的管理与效益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林地生产管理均不同。新疆是春秋短、夏冬长,开春晚入冬早,夏季干燥炎热,冬季寒冷。因此适宜的林下放养时间应在5月下旬至10月上旬,5个月左右。土鸡育雏期42d,育成期90d左右,出栏体重2kg左右。因此,最早计划8月出栏的鸡4月上旬接鸡,9月出栏的鸡5月上旬接鸡,10月出栏的鸡6月上旬接鸡。同一片林地一年可饲养生态鸡1~2批,每亩地放养密度50只左右,每群放养鸡以200~500只为宜。春雏(3~5月接鸡)比夏雏(6~7月)成活率高,实践证明4月份接雏的育成率要比6月份高10%以上。林下养鸡的成本与收入:每只林下生态鸡出栏时体重平均2kg左右,直接成本在15~20元(主要是鸡苗、饲料、人工费),而市场售价35元/kg,每只鸡出栏收入70元/只(如果论只不论斤卖,每只100元左右),净收入50元/只以上,每亩林地增加收入2500元左右,每户增收(5亩~10亩林地)1.25~2.5万元,每年如果饲养两批,经济收入更高。

林下生态养鸡,既有利于林地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及除草剂的使用,又可增加林地肥力,更重要的是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民收入,丰富市场绿色、有机禽肉、禽蛋,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可观。推广林下生态养鸡技术和管理也有利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有效结合,推动绿色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袁立岗(1965-),男,推广研究员,研究方向:养殖技术与动物疫病防治。

猜你喜欢

抗病力土鸡养鸡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增强家禽抗病力的作用和应用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山楂园套养土鸡模式的应用效果
北方地区池塘主养长丰鲫试验
土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