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新西兰仔兔魏氏梭菌病诊断及防治措施

2017-01-14桑雷孙世坤陈岩锋陈冬金谢喜平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350013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魏氏梭附图盲肠

桑雷 孙世坤 陈岩锋 陈冬金 谢喜平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350013)

一例新西兰仔兔魏氏梭菌病诊断及防治措施

桑雷 孙世坤 陈岩锋 陈冬金 谢喜平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350013)

采用剖检和革兰氏染色方法对病死兔进行诊断后,确诊为仔兔魏氏梭菌病。在采取对兔舍及周围设施消毒,将病兔隔离治疗,未感染兔群接种魏氏梭菌灭活苗以及改善养殖环境等防治措施后,发病兔场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和遏制。

新西兰兔;魏氏梭菌;临床诊断;防治措施

魏氏梭菌病又称产气荚膜杆菌病,是由一种厌气型具有芽孢的梭状细菌 (魏氏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产生强烈的神经毒素引起的急性下痢为特征的家兔消化道疾病。魏氏梭菌普遍存在污水、粪便、土壤、蔬菜和饲料中,病兔和带菌兔的粪、尿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该病在各品种和年龄的兔中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幼兔中,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急性腹泻,拉恶臭腥味胶冻样或者黑褐色稀便,肛门周围、后肢及尾部被毛受到稀便污染,病兔精神萎靡不振,拒食、少食,脱水,最终消瘦死亡。

1 发病情况

2017年4月,福州市某兔场引进40只28日龄新西兰幼兔40只,其中公、母各半,至下旬,兔场养殖人员陆续发现有十余只仔兔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拉水样稀便,体重严重下降,并在随后几天,病兔出现死亡。

2 临床表现

病仔兔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格瘦小,常缩成一团,拉稀便,肛门周围以及后肢附近被毛有粪污 (附图A)。

3 剖检变化

剖开腹腔有腥臭味,胃多充满饲料,胃底黏膜脱落,有明显黑色溃疡点 (附图B)。小肠和盲肠膜薄而透明,胀气(附图C),盲肠、结肠内容物呈黑绿色,肠系膜弥散性充血或出血 (附图D)。

4 诊断

取剖检时胃黏膜、小肠、盲肠内容物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及镜检。在黏膜涂片及肠内容物涂片镜检中发现成对、短粗,带有卵圆形芽孢和荚膜棒状杆菌,染色为革兰氏阳性。依据临床表现、剖解结果以及镜检结果,诊断为兔魏氏梭菌病。

5 防治措施

5.1 消毒

将死兔及其排泄物及时焚烧或深埋,同时更换饲料和饮水。对兔舍及包括兔笼、地面在内的周边环境用3%的来苏儿或者3%烧碱喷洒消毒,并将清洗后的饲槽及饮水槽在太阳中暴晒。

5.2 隔离治疗

将发病兔隔离饲养。早期病仔兔可肌注卡那霉素、磺胺脒进行治疗,每天2次,连续3d,剂量根据病仔兔体重按照说明书注射。此外,还可采取特异性高免血清进行紧急免疫治疗。同时,还要防止病仔兔脱水,保护消化道黏膜,可以腹部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多维补液,以提高疗效。

5.3 群体预防

通过疫苗免疫能有效的防治仔兔魏氏梭菌病。预防方法:仔兔断奶前1周皮下注射魏氏梭菌灭活苗2ml,成年后加强免疫1次,母兔孕期不能注射。

5.4 改善养殖环境

由于发病时间内气温变化剧烈,对幼兔应激较大,应增加幼兔舍保暖措施减少发病率,晚上关闭幼兔舍的窗户,防止气温骤降,白天开窗增加空气流通,减少疾病传染。此外,加强对养殖场所的定期消毒。

经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兔场该病病情得到了缓解和控制。

项目资金:福建省公益类研究院所专项 “闽西南黑兔FABP4基因的克隆、多态性及与生长、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2015R1023-13);福建省公益类研究院所专项 “闽西南黑兔新品系选育与开发利用研究”(2015R1023-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PI项目 “家兔优良品种资源创新育种研究”(2016PI-11);国家兔产业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任务 (CARS-44-E-11)。

桑雷 (1981-),男,汉族,博士,助理研究员,从事草食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工作。

猜你喜欢

魏氏梭附图盲肠
东北虎魏氏梭菌感染诊治一例
对有关猪魏氏梭菌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吉隆县青噶石窟调查报告》附图
新疆驴盲肠、腹结肠、背结肠固相食糜细菌多样性研究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隧道
大富翁终于露脸了
三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