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017-01-12高岩松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开颅血肿微创

高岩松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 脑外科,辽宁 葫芦岛 125300)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高岩松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 脑外科,辽宁 葫芦岛 125300)

目的 本次主要对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对比,旨在提高脑出血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脑出血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就诊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参照组,双号为试验组,两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开颅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手术情况:试验组患者手术用时、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参照组,P<0.05,各组间数据的对比差异性与统计学意义;②治疗效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参照组为72%,P<0.05,有可比性;③术后并发症:参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显著高于试验组的1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确切,与开颅手术相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开颅手术;脑出血;微创手术

脑出血为脑实质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较快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极高的致残与致死率,若患者不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进行治疗,将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1]。临床中对于脑出血治疗的常用方式为开颅手术,但随着微创手术的成功应用,降低了脑出血治疗的手术风险,并提高了手术成功率[2],基于此,本次主要探讨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现将全部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并已确诊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收治时间在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所有患者中有55例为男性,有45例为女性,其中在参照组患者中有2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最小48岁,最大者为75岁,平均年龄为(57.57±4.61)岁;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者为76岁,年龄均值为(57.42± 4.56)岁。所选患者经颅脑MRI与CT检查后确诊为脑出血,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太大的差别,P>0.05,在治疗上可以相互比较。

1.2 方法。参照组:对患者实施开颅手术,具体如下:给予患者全麻,其后常规消毒,按照患者血肿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切口(弧形与马蹄状),锯骨成窗,将硬脑膜呈十字形切开,分别将蛛网膜和脑组织切开,待达到血肿腔,于显微镜的辅助作用下清除血肿,待彻底清除后给予妥善的止血处理,最后引流管常规留置,逐层关颅。试验组:对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操作内容如下:对患者采取局麻,其后在其额部开一直形的切口,应用颅骨钻在穿刺点位置钻一小孔;通过十字切开法将硬脑膜切开,其后实施穿刺,在血肿腔内置入引流管,在外端连接注射器5 mL,血液抽取,对创口实施消毒并有效缝合,将引流管固定,三通连接,外部连接引流装置;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头颅CT进行复查,按照患者血肿实际情况通过三通向其腔内注射尿激酶3000 U,以此来促进血肿的排除。

1.3 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定,其中治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下降超过90%,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改善显著;显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下降程度在46%~90%,临床症状接近消失,体征改善明显;有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下降程度在18%~45%,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下降程度低于18%,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对SPSS20.0软件的采用,对本此研究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值检验,并运用卡方检验的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研究得出,试验组患者手术各项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分析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分析

组别 数值(n) 手术用时 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参照组 50 66.54±15.29 76.19±4.18 26.17±5.03试验组 50 46.48±10.39 36.51±3.16 17.28±4.34 P值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试验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研究得出,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其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再出血以及3例术后感染;参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其中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再出血,8例术后感染,P<0.05,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在临床疾病中,脑出血属于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中,大部分的患者在发病时不会导致脑组织和机体病理性反应,但因血肿的压迫和血肿分解产物会引起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3]。往常对于脑出血的治疗常选取开颅手术,尽管具备一定的疗效,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但手术风险较高,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过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医疗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微创技术的发展,将其运用在脑出血的治疗中,不仅能确保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使手术风险被大大降低,且与开颅手术比较,微创手术的优势更显著。

与开颅手术相比,微创手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麻醉方面:微创手术选取局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受麻药的影响,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能性;手术时间方面:微创手术操作简单,降低了颅内感染发生的概率;手术切口方面:因创口小,利于患者疼痛的减轻,促进其尽快康复[4];脑部损伤方面:微创手术可避免损伤患者的脑部关键功能区,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此外,微创手术在减少住院时间的前提下连同治疗费用也对应减少,不仅使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还使其经济压力被减轻。

经本次研究得出,试验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均远远优于参照组,P<0.05,由此表明,与开颅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1] 杨军,聂晓凤.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河北医药,2015,23(4):563-565.

[2] 皮杨德.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与开颅手术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3,45(10):1619-1620.

[3] 张保云,刘梅,田少锋,等.微创技术与开颅术治疗基底节区大量脑出血的疗效[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12):1450-1453.

[4] 曹圃霖,杨学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置管与开颅手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处方药,2015,24(6):109-110.

R743.34

B

1671-8194(2016)34-0136-02

猜你喜欢

开颅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