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效果分析

2017-01-12冯守凡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头位胎头难产

冯守凡

(喀左县妇幼保健院,辽宁 朝阳 122300)

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效果分析

冯守凡

(喀左县妇幼保健院,辽宁 朝阳 122300)

目的 探讨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有51例产妇,对照组采用胎头吸引术,研究组采用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方法。结果 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阴道分娩成功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头位难产应用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方法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改善产程情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双手;旋转胎头;头位难产

头位难产是现阶段产妇最为常发的一种疾病,临床特征主要是头先露与胎方位不正,是因为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所致,其主要原因有持续性枕横位以及枕后位等[1]。头位难产产妇分娩期间,通常会出现产程异常,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一定程度会加大手术产概率,导致母婴并发症增多[2]。适度纠正胎儿体位,在合适时机辅以手法旋转胎头,让胎头的最小径线适应产道轴而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与阴道助产率,减少母婴所受损伤[3]。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特选择我院102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详细内容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有51例产妇。研究组51例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7.8±

5.3 ) 岁;孕周34~41周,平均孕周(37.3±0.9)周;其中持续性枕横位产妇33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18例;初产妇40例,经产妇11例。对照组51例产妇,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2±4.8)岁;孕周33~42周,平均孕周(37.8±0.7)周;其中持续性枕横位产妇35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16例;初产妇41例,经产妇10例。将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予以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51例产妇于第二产程初期实施胎头吸引术,若2次子宫收缩无法分娩出胎头则需实施剖宫产。研究组51例产妇实施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方法,具体方法:首先产妇要排空膀胱,屈曲大腿,给予持续吸氧,开放静脉,适度疏导产妇心理状态与精神状态;用右手检查产妇阴道,掌握产妇宫颈与先露情况,了解胎儿方位;于子宫收缩间歇期,将胎头轻轻上推,让其松动,有利于旋转;将中指与食指指端分别放于矢状缝和小囟门处,均匀用力使其向容易转动的最小幅度方向旋转到枕前位;比如枕横位时应当向同侧前方旋转45°~90°,枕右后位时应当顺时针向前推90°~135°,枕左后位时应当逆时针向前推转90°~135°;同时操作者左手辅助配合,于耻骨联合上方推送胎儿胎肩胎背到脊前位或按压其颏部,辅助胎儿俯屈旋转与固定;调节产力,当出现3~5次强有力子宫收缩,保证胎头有所下降不再逆转时,将双手移开;用布巾将宫底包压,辅助产力并防止胎头回缩;需要时应缓慢扩张,上推宫颈,以此加快产程进展;保证全部操作动作柔和,用力均匀;给予持续胎心监护,若发生先兆子宫破裂、胎心变化以及旋转困难等异常现象时,要马上终止操作,及时实施剖宫产。

1.3 观察评价指标: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阴道分娩成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所有数据,利用(%)和(x-±s)显示计数和计量资料,利用χ2和t检验;对比有无显著性差异以P<0.05为准。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阴道分娩成功率对比: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阴道分娩成功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阴道分娩成功率对比

表1 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阴道分娩成功率对比

组别 第二产程时间(h)产后出血量(mL) 阴道分娩成功率[n(%)]研究组 1.12±0.27 243.56±21.47 48(94.12)对照组 2.56±0.28 313.89±32.45 39(76.47) t/χ2值 26.438 12.908 3.934 P 0.000 0.000 0.047

2.2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研究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是(8.47± 1.42)分,对照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是(8.25±1.39)分,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t=0.791,P=0.431)。

3 讨 论

头位难产是妊娠女性较为常发的一种疾病,指的是头位分娩期间,由于某些原因影响胎头下降而造成分娩困难,主要的诱发因素有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产力不协调、产道解剖结构或生理特征异常等[4]。临床常见的头位难产一般在临产前或临产早期难以被察觉,因产程的不断进展而发生一系列异常现象,包括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各类型的产程曲线异常、产妇疲劳过度以及不自主屏气等,出现排尿困难以及宫颈与外阴水肿,应当及时实施阴道检查才能发现各类胎头位置异常[5]。现阶段临床治疗头位难产的方法众多,但是效果均不太理想。有临床研究表示[6],徒手旋转能够将胎儿的枕横位与枕后位转换成枕前位,有助于产程顺利进展。此次研究对我院研究组产妇应用了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方法,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单手旋转胎头难度性较大,且不容易固定,通过双手配合辅助俯屈,调整体姿为脊前位,有利于胎头旋转和固定。双手配合,同时操作,手旋转胎头的难度性显著降低,旋转成功产妇大部分能完成阴道分娩。但是需注意的是,要准确把握好胎头的旋转时机,过早干预可能会违背正常分娩机转,导致产妇感染、羊水流出过多、抬头上浮以及脐带脱垂等,产程进展受到影响,且胎头俯屈降至盆底时,很难完成自转;过晚干预可能会由于产程延长,引发宫颈水肿、胎头受压以及产瘤等,嵌于盆底,难以旋转而加大手术产概率,母婴所受损伤加大[7]。所以必须严密观察产妇产程,选择合适时机旋转胎头。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阴道分娩成功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头位难产应用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方法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明显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改善产程情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1] 沈淑云.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疗效观察(附120例报告)[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8(5):658-659.

[2] 陈艳君.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1):41-42.

[3] 张劲松,勾显跃.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268例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15):70-71.

[4] 罗彩红,李虹,姑再努尔·阿不来提,等.手法处理头位难产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6):667-669.

[5] 葛俊丽,陈必良,刘玉,等.气囊加力助产处理头位难产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6):590-592.

[6] 许淑兰.徒手旋转胎头辅以对侧卧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22):5-6.

[7] 邢建英,丁梦漪.头位难产徒手旋转胎头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8):93-94.

R714.4

B

1671-8194(2016)34-0123-02

猜你喜欢

头位胎头难产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158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分析
用三棱镜改善头位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影响荷斯坦牛产犊难易的原因分析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奶牛难产的诊断及助产
“土管修法”难产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