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长期疗效

2017-01-12彭妍钰王成福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室间隔

彭妍钰 王成福

(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6)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长期疗效

彭妍钰 王成福

(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6)

目的 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15例,均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统计比较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与导管测定左心室流出道压力差、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 手术均成功,随访(5.2±1.4)年;术前,静息状态下LVOTG(47.08 ±12.21)mm Hg,术后(13.24±2.14)mm Hg,差异明显(P<0.05),其他相应指标也得以显著改善,且随访末期未发现传导阻滞、死亡。结论 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上,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的长期疗效理想,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条件下可使用。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长期疗效;安全性

肥厚型心肌病属于遗传性疾病之一,且存在家族发病倾向,发病率约为0.2%,室间隔肥厚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称之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在临床上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头晕甚至猝死。而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上,经皮室间隔新机化学消融术(PTSMA)长期疗效甚为理想。本研究选完我院1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探讨PTSMA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2.3±10.4)岁;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呼吸困难、胸痛或糖尿病依次为8、7、10、5、3例。患者均符合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标准。患者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术前,要求患者禁食4 h,双侧桡动脉采用Seldinger法穿刺,经右侧桡动脉送入TIG多功能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检查是否存在病变与消融室间隔支。在静息状态下,测量患者室性期收缩刺激后LVOTG值。抗凝通过静脉给予100 U/kg肝素,用PTCA法换左冠Guilding,并按照室间隔支直径,合理选择OTW球囊。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血常规指标,给予静推吗啡3~5 mg阵痛,并给予球囊持续施压,缓慢、匀速0.5~1.0 mL/min注入1~4 mL无水乙醇[2]。如果术中LVOTG下降不理想,更换间隔支消融或增加无水酒精。术后,送入监护病房并留置起搏器。

1.3 观察指标:随访1~6年,观察患者LVEDD、LAD、IVS、LVPW、IVS/LVPW、CO和LVEF,SAM现象与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术前、术后,给予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恶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3]。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数据用均数(x-±s)表示,用卡方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用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手术情况: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消融支数平均为(1.5 ±0.2)支,手术时间121.3~205.6 min,平均手术时间(178.4± 24.5)min,无水酒精用量1.5~3.5 mL,平均用量为(2.4±1.1)mL。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例,未发生心包填塞、死亡病例。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患者LVOTG情况比较

表1 手术前后患者LVOTG情况比较

时间 静息状态 室性期前收缩 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手术前 47.08±12.21 110.8±34.5 124.3±40.9手术后 13.24±2.14 32.8±15.3 32.8±22.7

2.2 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相关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相关指标比较

表2 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相关指标比较

时间 LVEDD(mm) LAD(mm)IVS(mm)LVPW(mm)IVS/LVPW术前 45.1±4.3 43.2±4.6 18.7±2.1 11.8±3.0 1.6±0.3出院时 46.4±5.0 42.3±4.3 17.6±3.2 12.2±2.4 1.5±0.3随访期 45.2±4.0 42.0±4.9 14.2±1.81 9.8±1.8 1.5±0.4

3 讨 论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之一,但由于主动脉瓣下室间隔增厚使得左室流出道梗阻,严重可猝死。在临床治疗上,该疾病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经皮室间隔新机化学消融术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疗法,可通过注入无水酒精增加左室流出道宽度,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4]。本研究治疗结果显示,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上,经皮室间隔心肌病化学消融术长期疗效理想,且不良反应较低。不过PTSMA也有一些并发症,如果并发症严重,患者可死亡。相关报道显示,晚期病死率超过4.0%,因此安全性需给予重视[5]。本研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例,但未出现死亡病例,经分析可能与未能够严格掌握适应证有关。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属于肥厚型心肌病之一,如果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的长期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需进一步加强研究,提升研究说服力。

[1] 李文华,何国平,李勇,等.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11(2): 137-140.

[2] 刘丽稳,李星星,顾若曦,等.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远期疗效[J].中国循环杂志,2015,8(4):757-761.

[3] 金国珍,周子慧,陈绍良,等.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23(5):330-333.

[4] 樊启财,周志文,石蓓.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9):37-38.

[5] 朱芳一.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近期疗效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6,11(10):3-6.

R542.2

B

1671-8194(2016)34-0101-01

猜你喜欢

肥厚型梗阻性室间隔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价值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典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比较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