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梗阻患者行胃肠减压时差异性置管深度的效果比较

2017-01-12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胃液胃管肠梗阻

高 瑞

(铁岭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铁岭 112000)

肠梗阻患者行胃肠减压时差异性置管深度的效果比较

高 瑞

(铁岭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研究比较肠梗阻患者行胃肠减压时差异性置管深度的效果。方法 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共有94例病患被诊断肠为梗阻需行胃肠减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其中观察组置管深度为55~70 cm,对照组置管深度为45~55 cm,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胃液引流量以及腹围减少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腹胀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重度腹胀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置胃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肠梗阻患者给予差异性置管深度发现,将胃管深度延伸至55~70 cm能提高临床减压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肠梗阻;胃肠减压;置管深度

肠梗阻是一种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指由任何原因所导致的肠内容物出现通过障碍,进而导致肠管形态以及功能发生改变,病情变化快,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威胁[1]。临床治疗肠梗阻的主要原则为解除梗阻,调整生理紊乱。作为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方法,胃肠减压术根据负压吸引,吸出聚集在胃肠道内的各种物质,从而降低胃肠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胃肠功能。传统减压置管深度为45~55 cm,出现减压不充分。本文探讨差异性置管深度对实施胃肠减压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一些结论,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共有94例病患被诊断肠为梗阻需行胃肠减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肠梗阻,且意识清楚可以配合操作。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从20~80岁,平均年龄为(55.92± 9.01)岁;无手术史9例,腹部有手术史38例(阑尾切除11例,腹部外伤9例,胆囊切除7例,妇科3例,腹内疝8例)。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从20~81岁,平均年龄为(56.22±9.01)岁;无手术史8例,腹部有手术史39例(阑尾切除10例,腹部外伤10例,胆囊切除9例,妇科3例,腹内疝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2018年11月14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下,经中美两国执法部门通力协作,外逃美国的职务侵占犯罪嫌疑人郑泉官被强制遣返回国。郑泉官是湖南省怀化市富达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涉嫌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司财产2800余万元,2015年潜逃美国。

1.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调整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同时给予解痉以及抗感染处理。置管前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如血白细胞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对照组患者仰卧,根据传统置管法置胃管,长度为从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长度大约为45~55 cm。观察组患者仰卧,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长度增加10~15 cm,即:长度为从耳垂到鼻尖加发际再到剑突,总长度大约为55~70 cm。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第1个24 h内两组患者的胃液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腹围减少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置胃管24 h后的腹胀情况[2]:无腹胀: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腹式呼吸恢复正常;轻度腹胀:腹部平坦,有轻微压痛,腹式呼吸基本正常;中度腹胀:腹部膨隆,有轻微压痛,腹式呼吸减轻;重度腹胀:腹部明显膨隆,有压痛,腹式呼吸减弱明显或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数据资料的比较以χ2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腹胀情况对比:观察组无腹胀发生率23.40%(11/47)显著多于对照组的8.51%(4/47),重度腹胀发生率0(0)显著少于对照组的8.51%(4/47),差异均含有统计学意义(χ2=3.887,4.178;P=0.049,0.041)。观察组的轻度腹胀发生率40.43%(19/47),中度腹胀发生率36.17%(17/47),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的42.55%(20/47),40.43%(19/47),差异均含有统计学意义(χ2=0.044,0.180;P=0.834,0.671)。

2 结 果

部分患者椎体严重骨折导致硬膜损伤,尤其是爆裂骨折,骨折碎块可以直接损伤硬脊膜,手术减压后局部挤压因素解除致脑脊液随硬脊膜破口流出。

2.1 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胃液引流量以及腹围减少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组名 例数 肛门排气时间(h)胃液引流量(mL)腹围减少程度(cm)观察组 47 65.26±29.62 522.87±285.13 11.05±2.01对照组 47 96.12±39.28 251.60±187.25 8.73±2.91 t - 4.300 5.452 4.497 P - 0.000 0.000 0.000

如果最近打过麻疹或麻风腮疫苗,那就有可能是接种后的反应。打过疫苗后2周内会出现发热,也是发烧3天左右,少部分并发有咳嗽、流涕等症状,但是疹出热退,这个顺序和幼儿急疹不一样,缓解方法和幼儿急疹一样。

(3)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的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2.3 两组腹胀缓解以及置管时间对比: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1.95± 0.71)d,置胃管时间(4.24±1.32)d以及住院时间(9.12±1.13)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0.89)d、(7.15±1.33)d、(12.48± 1.21)d,差异均含有统计学意义,(t=4.697,10.647,13.913;均P=0.000,0.000,0.000)。

3 讨 论

肠梗阻处理十分繁琐,处理不善容易会造成并发症,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关键步骤,将胃管置人胃内可有效吸除聚集的气体,液体,对肠内容物进行有效引流,减轻患者胃肠道内压力,缓解腹胀情况,显著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患者不适症状。

本文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胃液引流量以及腹围减少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对肠梗阻患者行胃肠减压时置管深度延长至55~70 cm,胃肠减压效果更加显著。研究发现人体正常鼻部长约为8 cm,咽部长约为12 cm,食管长为25~30 cm,合起长度为45~55 cm,以此形成了传统的置胃管长。但临床结果发现,置胃管长为45~55 cm时减压效果不尽如人意。有学者认为管长为45~55 cm时只达到贲门旁边,只有胃液达到一定范围时才能减压,因此管长需超过55 cm。然而置管过深会刺激胃黏膜,还会形成盘旋,扭曲甚至打结,同样会影响减压的效果[4]。我院将置管深度延长至55~70 cm,胃管顶端经过贲门,到达胃中部或者幽门部,保持胃管侧孔停留在胃内,对胃内容物进行充分引流,减压效果更佳,同时不会因胃管过长而出现打折。

此外,观察组无腹胀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重度腹胀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表明对肠梗阻患者行胃肠减压时置管深度延长至55~70 cm,能显著改善患者腹胀情况,与刘玲玲[5-6]等人的报道一致。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置胃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对肠梗阻患者行胃肠减压时置管深度延长至55~70 cm,能显著缩短置管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胃内积液在胃窦部积聚,若胃管顶端只停留在贲门,胃液流出比较缓慢且会出现间断,从而延长留置时间,若胃管顶端到达幽门管则会加大胃管各侧孔与胃体接触,增加胃液引流,缩短留置时间,快速减轻患者腹胀情况[7]。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胃肠减压时需根据患者年龄以及体型身高等具体情况判断置管深度。

综上所述,对肠梗阻患者行胃肠减压时置管过浅难以达到对胃肠减压效果,置管过深则会对胃黏膜产生不良刺激,若胃管出现盘绕或打折也无法达到最佳减压效果。本研究发现,将胃管长度延长至55~70 cm,减压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李启刚,谢建,白练,等.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疗效[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6): 1372-1374.

[2] 姜凤仙,朱淑霞,王碧珍,等.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不同插管深度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80-481.

[3] 张征.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肠减压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882-883.

[4] 葛引观.胃肠减压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31-33.

[5] 刘玲玲,龚洪玲.胃食管术后胃肠减压两种置管深度与效果观察[J].武警医学,2012,23(1):88-89.

[6] 庞洪双,李见菊,朱挺,等.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6): 894-896.

[7] 阳莉萍.肠梗阻病因分析及护理策略[J].河北医药,2013,35(14): 2228-2229.

R574.2

B

1671-8194(2016)34-0099-02

猜你喜欢

胃液胃管肠梗阻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新生儿胃液PH值检测在胃液细菌培养中的意义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吃饭时喝水会不会影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