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17-01-12邹贤卫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肱骨组间钢板

邹贤卫

(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041)

传统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邹贤卫

(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医医院,辽宁 大连 116041)

目的 对比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传统钢板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我院骨科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钢板治疗)和观察组(60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eer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12个月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经比较,两组患者的Neer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经比较,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15.04±3.27)周,明显长于观察组的(12.32±2.17)周,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③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为6.67%,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和传统钢板固定相比,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疗效更显著,可明显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传统钢板;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

在骨折患者中,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约为5%,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以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高危人群[1]。目前,该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钢板材料开始应用于手术中。为了比较传统钢板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我院随机抽取了120例患者进行了如下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进行研究。入选对象均自愿参与研究,并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0例归入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8岁,≤76岁,平均为(52.64±6.27)岁。其中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摔伤导致的骨折患者分别有22例、18例和20例。按照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28例,四部分骨折15例。剩余60例自动归入观察组,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36岁,≤78岁,平均为(52.71±6.38)岁。其中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摔伤导致的骨折患者分别有21、17、22例。按照按照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16例,三部分骨折30例,四部分骨折1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Neer分类情况以及骨折原因等基本资料比较,组间分布比较均衡,没有明显差异(P>0.05),表示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治疗。其中麻醉、入路和切口方式同观察组,使用三叶草钢板进行固定。观察组: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具体操作为: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后垫高患处,于三角肌和胸大肌处入路,如有必要还可行三角肌和前肌肉分离,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并保护好关节囊和腋神经。行肩外展位牵引和骨折块推压进行复位,用克氏针固定后,利用C型臂X线机透视进行辅助,在肱骨大结节顶点下方的5 mm处安装加压锁定钢板后固定[2]。钢板贴附良好后在骨板近侧进行钻孔,选择2~4枚长度合适的锁定螺钉凝乳后锁定,修补缝合口后拔出克氏针,然后进行负压引流,逐层缝合即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eer评分变化,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骨折愈合时间和肩关节活动受限、钢板断裂和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组间比较。其中Neer评分标准为:满分100分,解剖复位10分、运动限制25分、功能恢复30分、疼痛35分,总分越高,表示恢复情况越好[3]。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Neer评分变化:经比较,两组患者的Neer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前后的Neer评分变化

表1 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前后的Neer评分变化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n=60)21.08±5.09 79.01±8.78 44.21 0.00观察组(n=60)21.12±5.54 95.54±7.84 10.88 0.00 t值 0.04 43.19 - -P值 0.97 0.00 - -

2.2 骨折愈合时间: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5.04±3.27)周,观察组为(12.32±2.17)周,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为6.67%,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手术方法比较复杂。虽然通过手法复位也可能够完全复位,但是疗效并不稳定,而且长期固定还可能会对患者的关节囊造成损伤,导致患肢肌肉萎缩等症,不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和传统钢板固定相比,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经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疗效更显著,可明显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1] 郭国富.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LPHP)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1):36-37.

[2] 李道文,朱炳奇,方俊峰,等.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20(29):28-29.

[3] 晋守贵.用传统钢板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价值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84-285.

R683.42

B

1671-8194(2016)34-0077-01

猜你喜欢

肱骨组间钢板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
基于B7A接口的钢板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