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2017-01-12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B超腹部例数

邹 伟

(辽宁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鞍山医院 影像中心,辽宁 鞍山 114014)

探讨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邹 伟

(辽宁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鞍山医院 影像中心,辽宁 鞍山 114014)

目的 在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行CT诊断,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所收治的116例腹部创伤患者,在所有患者诊断过程中行CT诊断以及B超检查,将诊断所得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116例腹部创伤患者的B超检查以及CT诊断中,B超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的患者例数为93例,准确率为80.2%;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的患者例数为110例,准确率为94.8%。研究表明,CT检查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显著性优于B超检查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CT诊断方法应用于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可显著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有效降低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死率,为后期治疗方案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腹部创伤;CT诊断;临床价值

腹部创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外伤急诊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车祸伤、摔伤以及坠落伤占大部分[1],并且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腹部创伤的患者越来越多,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工作。在一般情况下急诊科都将腹部创伤患者划分为危急重症患者,因此,在对该类患者治疗时,需要及时对患者的受伤部位、受伤面积以及受伤类别进行准确评估和判断[3],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做好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针对腹部创伤患者的早期诊断方法提出了CT诊断,该诊断方法临床效果较为理想。为了进一步探究在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行CT诊断的临床价值,我院对选取的116例腹部创伤患者行如下过程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所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中选取116例患者参与本次探究,所有患者均对本次探究的目的、流程以及诊断方法进行了充分了解,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探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选取的116例腹部创伤患者中,男性患者例数为60例,女性患者例数为56例,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为18岁,中位年龄为(36.54±5.48)岁,其中受伤原因为车祸伤的患者例数为50例,受伤原因为坠落伤的患者例数为31例,受伤原因为锐器伤的患者例数为35例。其中受伤时间到就医时间的间隔最长时间为4 h,最短时间为1 h。将116例腹部创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后发现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所有腹部创伤患者行CT诊断以及B超检查,然后对诊断所得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在进行B超检查时,采用HITACHI-420 B超检查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部位为患者的整个上腹部,通过观察对患者腹腔内是否存有游离液进行准确判断,若存在,则判定为阳性。在进行CT诊断时,采用CT扫描仪对患者腹部进行全面性扫描。扫描前,需要先设定CT扫描层的厚度以及CT扫描层的层间距,厚度设定范围在5~10 mm,间距设定范围在5~10 mm。CT诊断具体诊断方法如下:

1.2.1 首先医师需采用平扫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扫描,然后再对患者行增强CT扫描。

1.2.2 扫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CT扫描的范围进行合理控制,正确范围应该是从患者的膈顶缓慢扫描到患者的肾下极;扫描过程中,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腹膜后腔以及肠道情况,观察患者的腹腔是否存在游离液,观察患者体内是否出现了腹内脏器裂伤以及血肿等症状,若均存在,则判定为阳性。扫描完成后,医师需要对其图像结果进行读片诊断,此项操作要求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CT诊断水平。

1.3 判定指标:在对患者进行诊断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腹腔内游离液是否存在,若存在则判定为阳性;在CT扫描过程中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腹膜后腔和肠道情况,若患者腹腔内存在游离液且患者体内出现了腹内脏器裂伤以及血肿症状时则判定为阳性。当得出B超检查以及CT检查诊断结果后,将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若结果保持一致则证明结果准确;若结果不一致,则证明CT诊断摄像检查结果不准确。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参与研究的116例腹部创伤患者所有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116例腹部创伤患者的手术结果中,属于脾损伤的患者例数为34例,属于肠系膜损伤的患者例数为30例,属于肝损伤的患者例数为20例,属于膀胱损伤的患者例数为15例,属于胰腺损伤的患者例数为10例,属于胆道损伤的患者例数为7例。

在116例腹部创伤患者的B超检查以及CT诊断中,B超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的患者例数为93例,准确率为80.1%;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的患者例数为110例,准确率为94.8%。由上述对比结果可知,CT检查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显著性优于B超检查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比较

3 讨 论

腹部创伤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均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常规诊断方法是无法准确判定患者是否存在内脏损伤的[4],若诊断错误则会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产生极大影响,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5]。因此,如何提高腹部创伤患者诊断过程中的准确率是目前临床诊断中比较重视的研究课题。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CT诊断可以显著提升腹部创伤患者诊断过程中的准确率[6],是临床上比较有效的一种诊断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CT诊断可以对患者的受伤器官和受伤组织进行全面清查,准确评估患者的腹部损伤程度,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CT诊断过程中,需要对诊断范围以及诊断时间进行合理控制,扫描范围为患者膈顶至患者肾下极,扫描时间为20~30 s。CT诊断扫描具有操作方便、准确率高以及检查迅速等临床优势,为大多数医师和患者所接受。除此以外,CT诊断还能够清晰显示出患者腹部外伤的受伤部位以及受伤范围,可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一定的评估,为下一步的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本次研究过程中,在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行CT检查诊断方法以及B超检查诊断方法,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CT检查诊断方法的准确率为94.8%,显著性优于B超检查诊断方法的准确率(80.2%),差异比较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CT诊断方法应用于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具有显著临床意义,其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检查方法的准确率,而且可清晰的看到患者的创伤位置以及创伤面积,并通过图像结果清晰的反映出来,为下一步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 郑忠勤,徐燕.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胸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636-637.

[2] 曹文彬.腹部刨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3,19(6):22-23.

[3] 童元法,严科龙.C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4):643-644.

[4] 张春燕.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80-81.

[5] 陈伟楚,陈志辉.B超与多层螺旋CT诊断急诊腹部创伤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2063-2064.

[6] 丁灿.80例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7):96-97.

R445.3

B

1671-8194(2016)34-0075-02

猜你喜欢

B超腹部例数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写字的尴尬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