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动脉监测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7-01-12何思伟毛小川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时间段差值骨科

何思伟 毛小川 万 林

(1 重庆市东南医院,重庆 400000;2 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重庆 409600)

有创动脉监测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何思伟1毛小川2万 林1

(1 重庆市东南医院,重庆 400000;2 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重庆 409600)

目的 分析有创动脉(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监测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筛选患者94例,均同时在术中进行有创血压测量以及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NBP)测量,计算各个时间段IBP、NBP检测下SBP差值(SD)、NAP差值(MD)、DBP差值(DD),统计血压波动情况。结果 手术开始后,SD、MD高于基础值,DD低于基础,SD在缝皮时达到高峰,MD在切片后60 min达到高峰,DD在切皮时达到高峰,不同时间段SD、MD、DD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51患者出现过血压波动,IBP检出162例次,均为即刻发现,NBP检出147例次,IBP检出后2~6 min后测得。结论 IBP监测血压及时性、准确性更好,更有助于调整麻醉策略,以保障手术安全。

血压;有创动脉监测;老年;骨科

血压(Blood Pressure,BP)是反映人体循环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是生命体征监测的必要指标之一,血压数值准确性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术中血压监测一般可分为有创血压测量以及无创血压测量两种,IBP可直接客观反映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为术中病情判断、麻醉方案的调整提供数字化依据。老年骨科手术风险较高,多为大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麻醉风险高[2]。但需注意的是,临床上仍常用NBP监测开展老年骨科手术,本次研究试对比IBP以及NBP监测老年患者骨科手术相关指标,评价IBP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择期手术;②临床资料完整;③麻醉风险等级Ⅰ~Ⅱ级;④知情同意;⑤无手术禁忌证,如未获得控制高血压;⑥年龄>60岁。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精神状态异常,无法配合有创动脉检查;③伴有外周血管性疾病,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异常。共纳入患者94例,其中男50例、女44例,年龄60~81岁、平均(69±8)岁。四肢手术53例,躯干以及脊柱手术41例。创伤性骨折4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35例,其他16例。麻醉风险等级Ⅰ级32例,Ⅱ级62例。合并高血压51例。

1.2 方法: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后行IBP,IBP、CVP均以腋中线水平为零点,术中体位变化时,及时调整。同时检测对策肱动脉NBP,心电图、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体温等指标,前额和左侧眼角耳际间检测BIS。患者平静5 min后,记录以上指标基础值(T0),检测诱导后10 min(T1)、切皮时(T2)、切皮后30 min(T3)、切皮后60 min(T4)、缝皮时(T5)各时间点血压,计算IBP、NBP检测下SBP差值(SD)、NAP差值(MD)、DBP差值(DD)均值标准差。

1.3 观察指标:T0~T5SD、MD、DD水平变化,血压异常发生例数以及IBP、NBP发现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 结 果

2.1 血压差值水平变化:手术开始后,SD、MD高于T0,DD低于T0,SD在缝皮时达到高峰,MD在切片后60 min达到高峰,DD在切皮时达到高峰,不同时间段SD、MD、DD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血压异常发生例数:术中51例患者出现血压波动,每例患者血压波动1~5次,发生在麻醉诱导至拔管前后各个时间段,IBP检出162例次,均为即刻发现,NBP检出147例次,较IBP检出后2~6 min后测得。

3 讨 论

在临床实践中风险,IBP、NBP差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管活性药物、是否合并糖尿病、压力转换器工作状态等,当监测到术中血压异常时,麻醉医师应考虑各个方面的情况,慎重判断,准确的评估患者血压,及时处理、纠正术中低血压或高血压[3]。如老年骨科患者常用硬膜外麻醉,若阻滞平面过高,可能引起血管扩张,并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心动过缓,激发低血压。本次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术中采用左桡动脉IBP、右肱动脉NBP,忽略了双下肢血压查一下,有调查显示右上肢血压较左上肢高,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差异可能更高,今后有必要开展对策IBP、NBP检测研究。因此,IBP监测血压及时性、准确性更好,更有助于调整麻醉策略,以保障手术安全。

[1] 纪渤,戴春静,李晶.不同中心静脉压水平有创与无创血压测量结果比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2):106-107.

[2] 马旭,刘英,张毅,等.骨科住院患者死亡原因的研究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0):1959-1961.

[3] 张玉坤,盛伟斌,唐庆,等.骨科手术风险度评分的建立及效能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18):1647-1648.

表1 不同时间段IBP、NBP检测下血压差值水平变化对比

表1 不同时间段IBP、NBP检测下血压差值水平变化对比

指标 T0 T1 T2 T3 T4 T5SD(mm Hg) -2±2 8±8 9±10 7±5 7±4 9±10 MD(mm Hg) 2±2 3±6 4±5 4±6 5±3 3±2 DD(mm Hg) -1±1 -4±2 -5±1 -3±2 -1±0 -2±2

R568

B

1671-8194(2016)34-0061-01

猜你喜欢

时间段差值骨科
数字日照计和暗筒式日照计资料对比分析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三天后”是啥时候?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不同时间段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