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颅底脊索瘤CT和磁共振成像影像的诊断特性及其临床价值

2017-01-12张明武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4期
关键词:信号强度鼻咽癌磁共振

张明武

(辽宁省西丰县第一医院,辽宁 西丰 112400)

研究颅底脊索瘤CT和磁共振成像影像的诊断特性及其临床价值

张明武

(辽宁省西丰县第一医院,辽宁 西丰 112400)

目的 深入探讨颅底脊索瘤的CT和磁共振成像影像的诊断特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60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接收的4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照,两组患者均行CT和磁共振检查。结果 相比于CT,磁共振能够更好的反应肿瘤的部位即侵犯范围。结论 磁共振的多层面重建对于颅底脊索瘤患者的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

颅底脊索瘤;CT;磁共振;临床价值

结合已有的临床资料来看,颅底脊索瘤是一种发生在颅底脊索的残余组织,具有一定的侵蚀性[1];从当前的医疗现状来看,CT和MRI是诊断颅底脊索瘤的主要影像学手段,影像学技术的介入能够最大程度的显示出肿瘤的具体部位、侵犯范围以及邻近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力的依据。基于此,本次研究就将以实际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比较CT和MRI诊断颅底脊索瘤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听力减退、视力下降、外展神经麻痹等症状;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平均年龄(53.6±2.9)岁;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接收的4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照,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平均年龄(51.4±3.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各项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研究所选取的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CT和磁共振检查;

CT检查选取螺旋CT机东芝Xpress/SX;磁共振选取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西门子 Magnetorm Vision);然后就观察组患者(颅底脊索瘤患者)的CT和磁共振检查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另对肿瘤T1加权和T2加权进行比较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 结 果

2.1 颅底脊索瘤患者CT和MRI表现:经资料整合,颅底脊索瘤CT平扫密度小于脑白质,主要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实性软组织肿块,增强了后中度的强化;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0例患者,其中10例患者检测结果提示瘤内见散在的点状钙化,钙化率达到了16.67%;从CT检测结果来看,60例患者中共计50例肿块边界不清晰,正常软组织与肿瘤边缘之间的分界不清晰;另有9例肿块边界清晰,瘤周清晰发现肿瘤包膜;从MRI检测结果来看,肿瘤呈分叶状实性肿块,轮廓光整且边缘清晰;T2WI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T1WI呈混杂信号或均匀低信号;增强后肿瘤有比较明显的强化。

2.2 肿瘤T1加权、T2加权信号强度比较:经资料整合,颅底脊索瘤

T2WI信号强度显著高于颅底侵犯鼻咽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1WI信号强度上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T1WI、T2WI信号强度对比

表1 两组患者T1WI、T2WI信号强度对比

项目 例数 T1加权信号 T2加权信号瘤体 对照 比值 瘤体 对照 比值脊索瘤 60 508±14548±240.89±0.061795±115450±503.89±0.29鼻咽癌 40 523±24579±290.90±0.07 575±75 525±551.15±0.10

2.3 诊治情况:经资料整合,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0例颅底脊索瘤患者术前行CT、MRI诊断准确的患者共计54例,另有4例患者被误诊为鼻咽癌和垂体瘤,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2];对照组40例患者,诊断准确的患者共计26例,另有14例患者被误诊为脊索瘤9例,蝶窦癌4例,转移瘤1例。

3 讨 论

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及本次研究来看,颅底脊索瘤及其鼻咽癌患者通过系统的CT检查后,二者在影像学资料上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均为颅底软组织有肿块存在,并且会发生溶骨性骨质的破坏[3];另一方面磁共振检查则会体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果,与CT相比虽然在T1WI加权信号上二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通过数据资料整合我们发现T2WI加权却呈现出明显的高信号,这也被看作是鼻咽癌和颅底脊索瘤的区分特性之一[4]。

另结合国外研究文献数据来看,两种检查方法在对肿瘤具体部位的显示上所起到的作用也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但相比于CT,磁共振在显示肿瘤具体侵犯部位上,效果明显更好;而从本次研究来看,本次研究所选取的60例脊索瘤患者中,32例患者的肿瘤部位在蝶鞍斜坡区,40例鼻咽癌患者中,则7例患者的肿瘤侵入了咽旁间隙。经过分析颅底脊索瘤多会对患者的颅底神经造成程度不同的侵犯,进而最终导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视力/听力下降以及外展神经麻痹等[5]。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研究结论,在颅底脊索瘤的诊断中CT和磁共振其所起到的作用和临床价值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相比之下磁共振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过多层面重建的借助,能够将其临床作用最大化。

[1] 李梦远,艾林.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2, 5(11):392-396.

[2] 陈善锡,李阳,王晓阳,等.MRI在颅底脊索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4,5(12):174-176.

[3] 刘依凝,程敬亮.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诊断及研究现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5(11):479-481.

[4] 杨凯,邢增宝.18例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诊断[J].海南医学,2012, 6(14):114-116.

[5] 刘子君,郑树森.脊索瘤的组化、电镜及组织培养的观察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3,6(11):188-191.

R739.42;R445.2;R445.3

B

1671-8194(2016)34-0049-01

猜你喜欢

信号强度鼻咽癌磁共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位置指纹定位中WiFi信号特性分析及处理技术研究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EB病毒miR-BART4*和miR-BART18-3p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露天矿山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