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将翻牌的新能源汽车将如何应对新风口和风险?

2017-01-11

新能源汽车新闻 2016年12期
关键词:动力电池电池新能源

即将翻牌的新能源汽车将如何应对新风口和风险?

撰文/N.E.S 吴 征

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以可视化的成绩向外界展示着“高速行驶”的形象,从2014年起,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推动着产业及市场向好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也使得新能源汽车身处风口之上。不过,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动力电池的技术瓶颈、充电桩行业难以盈利、补贴退坡等,都在考验着每位产业参与者的决心,尤其是位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在部署明年的战略规划时,将会有何侧重?对于“2020年350Wh/kg”的目标,又该如何实现技术突破?

在12月1日由《新能源汽车新闻》杂志联合《中国汽车报》与新电途网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高峰论坛暨年度盛典”上,来自整车企业、电池专家、充电桩企业等全产业链相关人士,就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的风口与风险,展开了头脑风暴式的深入讨论,并针对上述问题,发表了个各自的看法。

焦点一:动力电池

胡焜:资金投入并未带来明显的技术推动

从统计的情况来看,今年动力电池产业的投资已经超过1000亿元,但在这种情况下,其风险已经被放大。目前,电池行业的投资存在着两大门槛——规模效应门槛和技术门槛。在规模效应上,只有产品的产出和销售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收益;而在技术方面,大家普遍认为这一门槛相对较低,从而吸引到许多快速逐利的资本,但这些资金投入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技术推动。

肖成伟:2020年350Wh/kg是目标,而非任务

几次“标准”和“目录”的推出都是为了推动电池产业的良性发展,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需要在安全和性能等方面严格要求。其中,“2020年单体比能量达到350Wh/kg”的目标就是通过结合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车辆续驶里程的要求而来。不过,这只是个目标,而非任务,大家努力了有可能达成,也有可能到最后达不成。

吴宁宁:电池技术需要标准导入

对于电池企业来讲,新出台的规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其中包括了技术目标、科研条件、工艺装备等方面,均是为了电池产业做大做强而提出的要求。毕竟,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的导入和突破。而这些包括不断提升电池比容量在内的目标,正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焦点二:新能源规划

董长征:FCV产品明年将提升产量

在丰田看来,混合动力汽车就是新能源汽车,其可以实现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嫁接,并能够将行驶过程中浪费的能耗转换成可用能量。而丰田的新能源路线,是以混合动力为核心共通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纯电动(EV)及燃料电池(FCV)产品。其中,FCV车型将在明年大幅提产,而PHEV车型也将在2018年在中国上市。

严琛:已做好降成本应对补贴下调的准备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专门为中国消费者的出行需求而打造车型,站在市场角度与开发产品,是腾势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立足点。与此同时,享有双方母公司的技术专利,也使得腾势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于即将到来的补贴退坡,车企将会受到很大影响,但腾势已做好降低生产成本以应对补贴下调的准备。希望明年的政策能够尽早落地,对于企业做好明年市场预期带来帮助。

张蒙阳:坚持动力系统的多样性

当下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场的火热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基于“天时”、“地利”的良好环境。而对于“人和”,南京金龙将会进一步与供应厂进行深度的合作,而这一合作也将体现在关键技术的选择上——是由内部开发,还是与供应商合作。接下来,南京金龙仍将坚持动力系统的多样性,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以应对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

焦点三:充电桩

黄群:打通平台封闭的信息共享体系

很多充电运营商的平台都相对封闭,彼此间并未打通支付和信息共享的体系,因此对于用户来讲,需要携带很多充电卡,安装许多APP,这给汽车充电造成非常大的障碍,而e充网就旨在打通这个障碍。实际上,目前并没有形成清晰的充电桩运营的商业模式,但我们也并不急于考虑商业化,而是要先把充电服务做好,并在大数据处理上不断优化,以此来支撑政府的诉求以及运营商的服务需求。

胡焜:充电桩应紧拥“互联网+”

面对“盈利难”的现状,充电桩产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中间的流通渠道成本降低,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端和市场端,一方面增加了流通渠道的效率,而另一方面,互联网所带来的创新能力使得产业能够尽快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当这种模式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就会降低边际成本,从而产生收益。

猜你喜欢

动力电池电池新能源
探究动力电池自动拆解设备的设计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有用的电池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回收动力电池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谁执牛耳?
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Ⅺ)——锂空气电池与锂硫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