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响幼儿快乐学习的主打歌

2017-01-09王燕群

好家长 2016年12期
关键词:毛线教学内容幼儿

文 王燕群

奏响幼儿快乐学习的主打歌

文 王燕群

在幼儿园,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充满鲜活生命力的孩子,沉闷的课堂只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实践中,我认为“教师的爱”“适宜的教学内容”和“多变的教学方式”这三大策略可以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幼儿学得快乐而有趣味。

幼儿 快乐学习

综观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幼儿在学习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幼儿有活动,但无激情;有思维,但无智慧。教师有讲授,但不灵活;有游戏,但很沉闷……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课堂多了一点拘谨,少了一些轻快;多了一点清冷,少了一些活力。要知道,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充满鲜活生命活力的孩子,沉闷的课堂只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我们教师有责任让课堂变得生动快乐起来。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学得快乐而有情趣呢?

一、教师的爱是快乐学习的基础

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没有师幼之间的爱,就没有学习的快乐。教师爱孩子形成良好和谐的师幼关系,它所产生的良好效应,是幼儿进行快乐学习的基础。

有研究表明:在积极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对待幼儿比较热情、有爱心,并跟孩子有密切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神、笑容、嗓音、态度滋润着幼儿的心田,感染着幼儿的情绪并影响着幼儿的行为。而幼儿就对教师产生了亲近感和信赖感。如我班的男孩W,刚入园时显得倔强孤僻、不近人情,有孩子想和他玩却被他推了个仰面朝天,老师想和他亲近,他立刻像一头发怒的刺猬,刺儿根根直竖。看来,W的问题在于不善于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封闭的倾向,但也有可能是环境改变使之暂时不适应而拒绝与别人交流。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从了解W的家庭开始,知道了他爸爸是我同学,也知道是因为他爸爸长期外地工作使他原来和善的性格发生了改变。于是我自编自导了三部曲,一是谈谈他的爸爸使他初步接受我;二是利用他喜爱的天线宝宝和他亲近;三是允许他的特殊使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三大策略使W恢复了原本就灿烂可爱的笑容,课堂上也可发现他想回答问题而高举着的小手。是什么让孩子变化?是爱!是爱的纽带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是爱让孩子“爱屋及乌”,连对学习的态度也积极起来。

二、适宜的教学内容是快乐学习的前提

如果教学内容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超越他们的实践经验,可想而知,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而孩子仍会觉得索然无味。

心理学证明,太熟悉的东西孩子学起来,不仅不会感到成功后的快乐,反而会引起“没意思感”,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完全陌生的东西,因与幼儿原有的经验联系不上,也不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学习就谈不上快乐。因此,我们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在“跳一下能摘到桃子”的尺度上,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如科学活动《物体间的空隙》教师把握的尺度就恰到好处。活动开始教师就提出“一杯白沙、一杯小石子和一杯大石子都放进一个瓶子里去,行吗?”这么一个问题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答案只有两个“行”或者“不行”,幼儿都会操作但却充满了新鲜感和挑战性。这样的教学内容看似容易却不乏趣味,缩短了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体验到由于认识了未知的东西而感到满足和高兴,使幼儿对教育内容始终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可见,只有难度适中,能产生合理坡度的教育,才是最具挑战性的,幼儿才能在解难和爬坡中去享受成功的欢乐;只有适宜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三、多变的教学方式是快乐学习的良方

1.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万事开头难。确实,活动的导入部分设计得精彩,就能有效地抓住幼儿的情绪,达到“先入为主”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就仔细研读教材,找准合适的切入点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片段一:故事导入法

“在蔚蓝蔚蓝的大海里,住着海龟妈妈和她的一群天真可爱的海龟宝宝。一天,海龟妈妈对小海龟说:‘宝宝们,你们已经长大了,和妈妈一起去外面玩玩好吗?’‘好!’小海龟高兴地跟着妈妈离开了自己的窝,边游边东张西望,它们看到了许多奇怪的动物!”然后教师顺势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小海龟看到的是什么动物呢?我们小朋友认识它们吗?”这是《有壳的动物》的教学片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牢牢吸引住了幼儿,使幼儿沉浸在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学习氛围中。

片段二:问题切入法

在教学活动《学做小记者》中,教师是这样切入主题的:“最近,有小记者在马路上拍到了许多违反交通规则的照片,你们能找出他们错在哪里吗?”随着图片的依次出示,幼儿的学习热情空前地高涨,他们在交流、解决问题中增长智慧,在教师的适度抛接中动脑思考,形成了课堂上幼儿快乐学习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片段三:游戏导入法

“伸出一个手指头,伸出一个手指头,变变变,变出两条毛毛虫;伸出两个手指头,伸出两个手指头,变变变,变出一只小白兔……”这种边念边做动作的游戏方法使得幼儿的学习快乐而主动,其中利用手指的变化想象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为教学活动《灵巧的小手》做好了铺垫。

2.找准快乐的突破口

上好一堂课,选准突破口是关键,如同庖丁解牛一样,切入点选得准确且恰到好处,那么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毛线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于是我们就产生了课题《玩毛线》。那么如何和孩子们一起来了解毛线的特性呢?是不是就毛线的颜色、作用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遍就解决问题了?还是利用更巧妙的办法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考虑到我面对的是小班孩子,小班孩子对游戏特别钟爱,接着我就以“找与手中标记相一致的毛线——和毛线一起跳个舞——毛线变变变”这样三个游戏和孩子一起逐步感知毛线的颜色和柔软的特性。这样的设计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层层推进,幼儿玩得有滋有味,很快进入“乐中学、学中求发展”的境界。

3.重视语言的生动简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简明的语句能吸引幼儿,从而促进活动的顺利展开。例如在综合活动《春暖花开》中,教师在示范怎样用笔刷蘸颜料时是这样表述的:笔刷先生有个习惯,要喝点水,理理毛,穿上彩色的衣服。

在示范用笔刷刷色时又说:笔刷先生是站得直直画的,走走走,直直地走,走到最后跳起来……一个简单的笔刷被拟人化以后,活动的效果马上给赋予了童趣的色彩并显得有效。所以,教师的语言修养也是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幼儿在活动中的效果。

4.把单一的内容变有趣

课堂上的活力,在于创造。特别是对于那些单一抽象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善于创造,它同样能成为快乐的教学契机,成为开发课堂活力的火花。比如泥塑教学,单一的捏泥动作很难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可配上游戏表演。如教幼儿捏饺子时可这样引导:“溜圆一个球,压扁成大饼,翻上一合变饺子。饺子做好了,下水煮一煮,咕噜噜,咕噜噜,谁的饺子香喷喷。”充分利用现有材料的可变性和活动的游戏化保持幼儿高涨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原来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形、有趣了,幼儿学得也更加积极主动。

5.激发幼儿的主体活力

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毫无疑问,幼儿就是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主体。快乐学习,“乐”从何来?“乐”就是从幼儿主体的自我活动、自我实践的内在体验中来,从自主学习成功的欢乐中来。因此,在实现集体教学中让幼儿快乐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提供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间。如有效开发各种类型的区域活动空间,棋类区、角色扮演区、积木建构区等等,根据幼儿的个体水平,有目的,有系统地组织和指导幼儿积极认识实践,通过点拨使每个幼儿都能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学习,使幼儿的主体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总之,幼儿的快乐学习是在爱的浇灌中滋生的。我们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引人入胜,在教学方法上讲究寓教于乐,努力帮助孩子走上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道路,才能让快乐成为学习的一种习惯!

(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花苑幼儿园)

猜你喜欢

毛线教学内容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暖心的毛线球
毛线绕呀绕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你懂毛线的快乐
毛线大改造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