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在大自然教育好时机

2017-01-09谢娟

好家长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事物探究孩子

文 谢娟

玩在大自然教育好时机

文 谢娟

在大自然中玩耍是孩子一种接触自然、认识世界的有益活动,家长应该多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其实不用太多的外在条件,只要父母多加引导,孩子就可以轻松地和大自然做好朋友,从而在大自然中获得收益。

大自然 自然美 观察能力 科学探究 锻炼体格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覆盖,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都被其“俘虏”,成为“网络族”“手机党”的忠实成员。据统计,“手机党”在中国就有8亿余人,而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也毫无例外地身在其中,或多或少的因为手机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受其父母影响,也都会熟练地摆弄鼠标,划拉着手机屏幕。在这里,我想对家长们大声地说一句:离开电脑,放下手机,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吧!

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观察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感知生活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毫无疑问,在大自然中玩耍是孩子一种接触自然、认识世界的有益活动,家长应该多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其实不用太多的外在条件,只要父母多加引导,孩子就可以轻松地和大自然做好朋友,从而在大自然中获得收益。

一、欣赏自然,引导孩子感受自然美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的千姿百态和无穷变化吸引着富有好奇心的孩子。城市中条件优越,有着众多人工创设的美景。比如公园是微缩的自然景观,亭台楼榭、花草树木、小桥流水、山石景观美不胜收。走进自然,到自然里散个步并没有那么困难。生活在农村,就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我认为农村是孩子认识四季鲜明特色的最佳环境。春天,房前屋后、路边盛开的野花、一株桃树、一片草坪,春雨过后碧绿的麦田、金黄的油菜花,一汪池塘里隐约可见小蝌蚪、小鱼,觅食的燕子、飞舞的蝴蝶……夏天,拂面的杨柳、抽穗的玉米、摇摆的荷叶、鸣叫的知了、蝈蝈……秋天,红红的辣椒、金黄的稻穗、玉米、雪白的棉花、干裂破荚的豆子、顺墙攀爬的丝瓜、蚂蚱、瓢虫、蜗牛、蜻蜓都让孩子乐不思蜀……冬季,干枯的小草、路边的白霜,皑皑的白雪……这是多么优越的自然条件啊!

二、了解自然,培养孩子观察能力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仅靠这种自发的无序的好奇心无法系统、准确地发现种种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观察大自然,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分析比较能力。可以引导他们从整体到局部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如辨认各种常见树,观察树时,先让孩子对树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分清它属于的树种,由几部分组成,再分别观察树的每一部分的特征,如树干、树叶、树枝是怎样的,形态如何。另外要让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自然,例如,让孩子数数花瓣,闻闻味道,比较颜色、形状,折一枝柳枝做个柳笛等等。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做一做,孩子有了运用多种感官的机会,视野开阔了,思维会更加活跃。

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观察、思考、问问题和找答案是很重要的。家长可以选择一棵树来记录它四季的变化;或者在家里种些绿豆,然后观察它们的生长;用玻璃瓶装个小蚂蚁回家让孩子看看它们日夜的生活……当遇到孩子提出来的问题你正好也不懂的时候,你就和孩子一起去查资料找答案。百度和图书馆都会有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可以参考。和孩子一起去找答案,可以让他学习如何观察动植物的特征,学会利用资源以及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和秘诀。

当然,了解自然并不是熟记很多树和昆虫的名字而已。帮助孩子了解自然,应该是帮助他了解自然运作的法则,例如:四季的运转、蚂蚁的生态等,以及自然界里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树木和气候的关系、食物和动物的关系。在通过由浅入深地了解自然的过程中掌握观察的方法,促进孩子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

三、探索自然,激发孩子科学探究的兴趣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家长在散步的时候尽可能引导孩子去注意小地方,可以请他看看蚂蚁等小虫子,指一指不同的树和落叶给他看,像细小的声音、小虫、小鸟等等你只要去引起他的注意力,不需要解释太多。你可以问他:“你看那些蚂蚁在做什么?”“你有没有听到一个细细的声音?”让孩子做一点简单的描述。等孩子开始对一些东西好奇时,他会开始问你“为什么?”对于你知道的问题,你当然可以马上回答他,如果要是你正好也不知道,你可以帮他把问题记下来,等回家后再找书或一起到图书馆去查资料。

《指南》强调:“孩子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孩子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事实证明,具有较强观察事物能力和探究兴趣的孩子,日后在掌握形象表达和抽象思维方面都要比别人先胜一筹。

四、游戏自然,锻炼孩子体格

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能保证孩子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下,在自然中走着、看着、说着,父(母)子放放风筝、爬树、跳房子、赛跑,既增强了他们与大自然的接触,又提高了他们身体的适应力和抵抗力。农村的田野坑坑洼洼,小沟、土坡、石头、木棍不计其数,直接利用这些自然物开展多种游戏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能。如利用田间的优势,当看到土坡时,可以让孩子手脚并用,屈膝爬上去,练习爬的动作;看到放倒的大树,上去走走,练习平衡;看到小木棍,不妨摆成房子,跳跳房子,练习跳跃;看到石头,可以比赛打水漂,练习孩子的投掷动作(提醒孩子游戏时注意安全)……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体育游戏的动作技能,身体得到了锻炼,孩子的身心也得到健康发展。

陶行知先生在“六大解放”理论中说:“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为此,必须反对鸟笼式的学校,反对导致儿童营养缺乏的教科书,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大自然的魅力给孩子的感受直观、具体、深刻,它能铭刻在儿童的情感和思想中,终生难忘。经常不断地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玩耍,是陶冶性情、认识世界、增长知识、锻炼身体的有益活动,父母抓住这一教育大好时机,让孩子在玩乐中得到收益的同时又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何乐而不为呢?希望父母们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在大自然这位“大教师”的怀抱里思索、探求、学习、成长。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事物探究孩子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美好的事物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奇妙事物用心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