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比较研究

2017-01-09

关键词:武陵山极化片区

王 鑫

(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比较研究

王 鑫

(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选择人均GDP、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测度指标,运用差异与极化指数数理模型,对2000-2013年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的演化过程从时空维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总体呈现生产水平差异与极化增强、生活水平差异与极化减弱的特征,且生活水平极化波动程度大于生产水平;在空间上,生产水平差异集中于湖南(除湘西州)28个县、生活水平差异集中于重庆7县和贵州16县之间,生活水平极化效应在重庆和贵州之间强化明显.

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极化

从国内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来看,其目的都是为了缩小区域差距,通过建立发达带(圈)状经济区域,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国内外学者一直比较关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差异和极化问题.差异指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极化是区域经济差异的一种特例,即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中间阶层消失”或“向两极聚集”的现象.国外学者崔启源[2]、沃尔夫森[3]、埃斯特班[4]、坎贝尔[5]等人提出了多种极化测度模型,成为开展相关研究的有力工具;Seshanna(2003)、Fedorov(2002)、Silva(2015)等人利用测度模型分别对WTO成员国、俄罗斯和莫桑比克等国的经济差异和极化进行了测算.国内研究多为应用研究.在研究区域上,国内热点经济板块均有涉及,如马国霞等(2010)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空间极化过程;李正华等(2008)对长江三角洲区域进行了极化演化分析;边艳(2012)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陈文娣等(2013)以长江中游经济带的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各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欧向军等(2012)、赵磊等(2014)分别对江苏、浙江县域经济差异和极化进行了测度.另外,李天国(2011)、付金存等(2013)分别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新疆部分地区进行了极化研究.从已有研究来看,国内学者对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研究较多,对落后地区关注不足,尚无针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为了分析集中连片特殊困难民族地区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演化过程,为政府有关部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将区域精准扶贫与个体精准扶贫相结合、有效缩小区域差异提供实践参考,本文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差异和极化指数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以准确反映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的演变轨迹,并以定量测度结果为基础,提出政策建议.

1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1.1 研究区域

武陵山片区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结合部,国土面积17.18万km2,包括71个县(含县级市、市辖区),其中湖北11个县,湖南37个县,重庆7个县,贵州16个县.长期以来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传统文化制约等多因素作用,片区贫困程度深.2013年片区人均GDP只有18869元,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45%,比各省人均GDP排名最靠后的贵州还少3993元.片区内各地之间发展差异也不同程度存在.尽快改变武陵山片区落后面貌、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2 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两种变量指标,一种是人均GDP,用来反映区域生产水平;另一指标是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分享GDP蛋糕的大与小,体现出政府“还富于民”力度的强与弱,用来反映居民生活水平[6].文中所有原始数据均来源于湖南、湖北、重庆和贵州各省市统计局编制、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2001~2014年各省市统计年鉴.

1.3 分析方法

本文在差异和极化的测算上均采用多种指数模型相互验证.选取基尼系数[7](G)、泰尔指数[8](T)测量经济差异;利用沃尔夫森指数(W)、崔-王指数(TW)测度极化程度.鉴于沃尔夫森指数和崔-王指数只能证明区域极化现象的存在,不能解释极化在空间上的演化趋势,引入坎贝尔-张指数(KZ)进行极化的空间分解.计算公式详见文献[2-5].

2 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时间演化比较

以武陵山片区71个县为研究单元,2000~2013年为研究时序,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沃尔夫森指数和崔-王指数,分别对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的演变趋势进行定量测度与对比分析.

本产品具有多种强大的功能,比如接垃圾,这一点可以让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再者,智能小桶可以帮助收拾东西的人们缓解心情。

2.1 生产指标整体差异扩大、极化增强

生产、生活水平变量指标在2000~2013年的差异与极化指数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人均GDP的测算结果从期初的0.23174、0.08754上升到期末的0.24367、0.10764,增幅为5.15%、22.96%.走势上呈整体差异扩大的趋势(图1),自2000年起处于差异持续扩大的上升通道,2010年达到峰值,2011~2013年差异收缩.根据国际公认标准,0.4为基尼系数过大的“警戒线”.本文测算的人均GDP基尼系数处于0.23174~0.36941之间,说明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生产水平差异处于适度范围内.从沃尔夫森指数和崔-王指数对人均GDP的测量结果看,二者趋势高度一致,总体呈极化扩大趋势,其中2000~2010年极化持续扩大,2010年达顶点,2011~2013年逐年回落.

生产指标差异扩大、极化增强的峰值均出现在2010年,尤其是差异指标变化显著,与片区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根据本文测算,2010年是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速最快的一年,名义GDP增长率达29.49%,其次为22%(2008年)、19.5%(2007年).这与湘鄂渝黔四省市2010年经济增长的突出表现相符:根据国家和各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0年重庆GDP增长率17.1%,全国排名第二,位居西部第一;湖北GDP首破1.5万亿元大关,增长14.8%,增速位列中部第一;湖南GDP 增长率14.5%,略低于湖北;贵州也有12.8%的增长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9].

表1 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演化过程(2000-2013年)

图1 武陵山片区县域生产水平差异和极化(2000~2013年)Fig.1 Wuling Mountain area County production level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from 2000 to 2013

2.2 生活指标整体差异缩小、极化减弱

2000~2013年武陵山片区71个县的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结果分别从0.27039、0.13688减小到0.23587、0.09537,降幅为12.77%、30.33%,年均增长率分别是-1.05%、-2.74%,呈整体差异缩小态势(图2).二者演变轨迹一致,先短期扩大(2000~2004年)、再长期收缩(2005~2013年).沃尔夫森指数和崔-王指数对GDP含金量的测算结果分别从0.19941、0.5298减小到0.15064、0.52077,降幅为24.46%和1.7%.也表现出先短期增强(2000~2003年)、再长期减弱(2004~2013年)、总体弱化的走势.

上述生产、生活指标演化趋势与世界银行的研究结论相吻合:促使经济生产集中,而保持生活水平趋同,是发展经济最成功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有效经验.在这一过程中,生产活动的地理集中会导致生产水平地区差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地区差异通常会先拉大,随后逐渐趋同[10].可见,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总体上是良性、合理的.

图2 武陵山片区县域生活水平差异与极化(2000~2013年)Fig.2 Wuling Mountain Area County life level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from 2000 to 2013

比较测算结果,可发现武陵山片区居民生活水平极化的波动程度更为突出.人均GDP沃尔夫森指数介于0.16172~0.21039之间,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沃尔夫森指数介于0.12118~0.24218之间;人均GDP崔-王指数介于0.48905~0.54965之间,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崔-王指数介于0.45629~0.57929之间.经2种极化模型测量,生活指标的峰值、波动幅度都大于生产指标.

3 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空间格局比较

为揭示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的空间格局,利用泰尔指数的地理构成分解功能以及坎贝尔张指数进行分析,并按照四区域、二区域2种划分方法进行研究.四区域指把武陵山片区71个县按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分为4个群组;二区域是将71个县分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2个群组,以是否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城市范围内加以区分,即重庆、贵州、湖北恩施、湖南湘西为西部地区,其余为中部地区.上述划分方法反映了省级(四省市有各自的政策)和国家级(西部大开发政策)区域发展扶持政策在地域上的异同性[11].

3.1 生产指标差异:无论四省市或中西部划分法,区域间差异都不占主导,最大差异存在于湖南各县间(不含湘西州)

图3、图4依次为武陵山片区在四区域、二区域划分下,人均GDP泰尔指数的分解测算结果.从四个区域的角度看(图3),总体差异中,湖南省内部差异最大、贡献比最高,湖北省内部差异最小、贡献比最低.从两个区域的角度看(图4),中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贡献比最高.由于中部地区仅包括湖南(不含湘西州)和湖北(不含恩施州),而这两个省的差异程度又非常悬殊,因此可推断武陵山片区生产指标的差异现象,在空间上以湖南省(不含湘西州)28个县域间最为突出.

图3 武陵山片区四省市间及各自内部生产水平差异(2000~2013年)Fig.3 The production level difference between four provinces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and their internal from 2000 to 2013

图4武陵山片区中西部之间及各自内部生产水平差异(2000~2013年)Fig.4 The production leve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west of Wuling mountain area and their internal from 2000 to 2013

3.2 生活指标差异:四区域划分下四省市之间差异占主导,二区域划分下中西部各自内部差异占主导地位,集中体现于重庆和贵州各县之间

图5、图6分别为武陵山片区在四区域、二区域划分下,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泰尔指数的分解测算结果.从两个区域的角度看(图6),大部分时期(2005~2013年)的总体差异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最大、贡献比最高;从四个区域的角度看(图5),大部分时期(2006~2013年)湘鄂渝黔四省市之间的差异占比大,走势波动幅度大,重庆、贵州各自内部的差异小、占比低、走势平缓.由于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重庆、贵州,而重庆贵州内部差异都不大,因此可推断西部地区内部的生活指标不均衡主要体现在重庆7县与贵州16县之间.但是在早期的总体差异扩大阶段(2000~2004年),生活指标的不均衡明显体现在湖南子片区37县之间.这意味着武陵山片区生活指标差异的空间聚集重心存在一个从湖南内部向重庆与贵州之间转移的过程.这一聚集点在某处弱化而又在另一处重新聚集强化的现象,印证了前述有关生活指标极化波动较大的结论.

图5 武陵山片区四省市间及各自内部生活水平差异(2000~2013年)Fig.5 The life level difference between four provinces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and their internal from 2000 to 2013

图6 武陵山片区中西部地区间及各自内部生活水平差异(2000~2013年)Fig.6 The life leve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west of Wuling mountain area and their internal from 2000 to 2013

3.3 生产、生活指标的极化:中西部地区间,生产、生活指标极化均呈减弱趋势;四省市间,生产指标极化减弱、但生活指标极化效应明显增强

运用坎贝尔-张指数对人均GDP、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测算,2000~2013年武陵山片区在四区域和二区域划分下的县域经济极化趋势如图7所示.中西部地区之间,生产、生活指标极化曲线均逐年减弱,分别从0.30419、0.08574减小到0.0525、0.04976,跌幅为82.74%、41.96%.湘鄂渝黔四省市之间,生产指标极化曲线逐年走弱,从0.35757减小到0.05128,跌幅85.66%.但生活指标极化曲线逐年走强,从0.2527增长到1.11182,涨幅高达340%.鉴于生活指标极化曲线在中西部间平稳减弱,但在四省市间强化走高,初步判断极化增强发生在中部内部(湘鄂之间)或西部内部(渝黔之间).根据Zhang和Fedorov等人的研究结论,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区域极化不断增强,二者存在关联性[12].结合前述生活指标差异最终集中于渝黔之间的结论,可推断生活指标极化效应的强化发生重庆和贵州之间.

图7 武陵山片区四区域、二区域划分下生产、生活水平极化趋势(2000~2013年)Fig.7 The trend of polarization of Wuling mountain area under four area and two regional division from 2000 to 2013

4 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及相关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GDP含金量计算公式,当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GDP含金量排名就会提升,即GDP含金量更看重对民生的投入而非生产的总规模.针对生活指标波动较大,有效办法是保持片区内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处于在一个相对平衡的范围,即实现片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高度均等化.

(2)加速推进落后地区(尤其是贵州省16个县)的城镇化建设,缩小县域间城镇化率的差距.2014年武陵山片区重庆、湖南、湖北和贵州4个分片区的城镇化率分别为38.08%、39.12%、35.57%和30.92%,整体水平仍落后全国14年,且内部差距巨大,如重庆、贵州分片区的城镇化率相差达7.16%[13].如前所述,当前武陵山片区生活指标差异最大、极化效应最强的地区集中于重庆7县和贵州16县之间,由于提高城镇化率能显著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因此加快贵州片区等地区城镇化进程,对实现武陵山片区居民生活水平趋同有积极意义.此外,应加强对贵州省16个县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度整合,进一步完善倾斜扶持政策,加大对该地区的扶贫攻坚投入,坚持靠“双轮驱动”方法缩小武陵山片区内部差异.

(3)建议武陵山片区71个县无差别享受与西部大开发同等的扶持政策.怀化市长李晖在2014年两会上提出武陵山片区“一个片区不同政策”的问题[14],指出片区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扶持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以及片区政策,三者在地方配套、税费减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各方面的效力递减.此外片区还有鹤城区、洪江市等7个不能享受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特定扶贫政策的“天窗县”,这都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等.前述研究结论指出,湖南省(除湘西州外)28个县的生产水平差异是整个片区问题最突出的,这其中有12个县隶属怀化市.“一个片区不同政策”问题由怀化市长提出并呼吁解决,足见其对区域生产负面影响具有典型代表性,解决该问题对减小整个武陵山片区的生产水平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1] 李俊杰. 关于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基本定位的思考[J].民族论坛,2012,(8).

[2] Tsui Kai-yuen, Wang Youqiang. Polarisation ordering and new classes of polarisation indices memo[D]. Hong Kong: Hong Kong Uniersity,1998:353-358.

[3] Wolfson M C. When inequalities diverge, in paper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hundred and six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 84(2),353-358.

[4] Esteban J,Ray D. On the measurement of polarization[J]. Econometrica,1994,62(4):819-851.

[5] Kanbur R,Zhang X B. Which regional inequality? the evolution of rural-urban and inland-coastal inequality in China from 1983 to 1995[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9, 27(4),686-701.

[6] 王红茹,方 宁,刘靖宇,等. 解散GDP“万亿俱乐部”2011年各省、区、市GDP含金量大排名[J]. 中国经济周刊, 2012(8):27-33.

[7] Kakwani, Nanak C.Income inequality and poverty:methods of estimation and policy application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403-430.

[8] Pedro Conceicao, Pedro Ferreira. 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theil index: suggesting intuitive interpretations and exploring analytical applications[J]. UTIP Working Paper, 2000(14):1-22.

[9] 孙 丹. 2010年全国各地GDP数据一览准万亿俱乐部4家[EB/OL]. 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macro/more/201102/15/t20110215_22214061.shtml, 2011-02-15.

[10]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重塑世界经济地理(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概述)[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2(3):135-168.

[11] 李俊杰.民族经济政策与民族地区发展[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11.

[12] Zhang X B,Kanbur R. What difference do polarization measures make?an application to Chin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1,37(31):85-98.

[13] 徐蔚冰. 武陵山片区发展潜力巨大[N]. 中国经济时报,2015-04-17(7).

[14] 郭 蕾,孟 畅. 怀化市市长李晖:武陵山片区发展政策应与西部大开发政策接轨[EB/OL].中国青年网, http://news.youth.cn/gn/201403/t20140309_4837307.htm,2014-03-0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Wang Xin

(College of Economics,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China)

In this paper, county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unit, per capita GDP and per unit of GDP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was selected as the measure indexes,mathematical model of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2000~2013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Inter-county economy from the dimensions of time and spa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uling mountain area Inter-county economy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enhanced in production level and weakened in living standard, and the polarization fluctuation degree of living standard is greater than production level.In space, the inequality of production level is concentrated in 28 counties of Hunan (except Xiangxi). The Inequality of living standard is concentrated in 7 counties in Chongqing and 16 counties in Guizhou, and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of living standard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etween Guizhou and Chongqing.

Wuling mountain area; inter-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equality; polarization

2015-12-10

王 鑫(1979-),男,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民族经济与区域发展,E-mail:7623960@qq.com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26)

F127

A

1672-4321(2016)04-0142-06

猜你喜欢

武陵山极化片区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极化雷达导引头干扰技术研究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诗二首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非理想极化敏感阵列测向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