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导入治疗痤疮临床分析

2017-01-04冯敏付秀英郭文哲郄永涛刘会军

河北医药 2016年24期
关键词:换肤果酸甘草酸

冯敏 付秀英 郭文哲 郄永涛 刘会军

果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导入治疗痤疮临床分析

冯敏 付秀英 郭文哲 郄永涛 刘会军

目的 探讨果酸换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导入治疗面部痤疮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0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复方甘草酸酐注射液导入治疗,15 min/次,1次/周。联合治疗组每2周做1次果酸换肤治疗,起始浓度为20%,共4次。疗程共8周,于治疗第10周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皮损减退总有效率分别为90%、5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色素沉着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5%,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毛孔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50.0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酸换肤联合复方甘草酸酐注射液导入治疗面部痤疮疗效显著。

痤疮;复方甘草酸酐注射液;果酸

痤疮是好发于青少年颜面部的一种慢性炎症性毛囊性的损容性皮肤病,其发病受激素水平、胃肠道功能紊乱、情绪波动、饮食结构及遗传体质等多种条件的制约。传统治疗方法,比如维A酸类药物、抗生素等应用,皮肤黏膜干燥等副作用日益凸显,患者依从性较差。美容皮肤科作为一新兴的分支学科应运而生,果酸换肤、光动力学以及药物皮肤导入等逐渐被推广和临床应用。笔者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果酸换肤联合复方甘草酸酐液导入治疗颜面部痤疮8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痤疮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根据病史与临床症状确诊者,所有患者未进行过果酸换肤治疗且知情并已签署治疗同意书。根据Pillsbury分级法均为Ⅰ~Ⅲ级,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4~36岁,平均(23.5±6.2)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2.4±0.5)年。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病程及皮损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孕妇、哺乳期者;继发性痤疮如药物性痤疮和职业性痤疮者;瘢痕体质者;光敏感或对光防护不够者;近半年内口服维A酸类药物者;近1个月内系统使用抗生素者; 2周内术区去角质、术区进行激光或冷冻等治疗、术区有伤口或伴发活动性单纯疱疹及疣者;免疫缺陷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果酸换肤(薇诺娜,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起始浓度为最低浓度20%,观察面部皮肤红斑、白霜等即刻反应和对痛痒耐受情况,依次延长果酸在面部反应时间和递增使用药物浓度,治疗间隔时间为2周,4次为1个疗程;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10 ml/次,1次/周,8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导入,10 ml/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周,共8次。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外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擦剂(商品名:痤康王,昆明真虹药业有限公司),每日两次。告知所有患者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食品及油炸、甜腻食品,禁止饮酒,保持大便通畅,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浓妆并使用泡沫型洁面乳,避免过度日晒。果酸换肤具体步骤:(1)常规洁面;(2)拍照;(3)特殊清洁液再次洁净面部皮肤;(4)棉签沾取凡士林外涂以下部位(内外眦,鼻部皱褶;鼻唇夹角,口唇及面部小伤口处);(5)术者手持软刷从额头、鼻子、面颊、下巴按顺序涂擦,根据皮损密集度和皮肤耐受程度酌情反复涂擦;3 min后均匀喷上中和液,作用5 s后用干毛巾擦拭,终止甘醇酸的作用;(6)冰敷毛巾皮肤降温;(7)冰膜冷敷15~20 min,根据面部有无红斑等具体情况,可酌情增加冷喷;(8)术后外涂专业果酸修复霜。

1.4 疗效指标 指定同一人用数字化面部皮肤分析系统(Visia)观察患者每次果酸前及末次果酸后2周皮损减退情况(包括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的数量变化),同时观察痤疮后色素沉着的变化。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皮损减退率=(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痊愈:皮损减退率≥90%;显效:60%≤皮损减退率<90%;好转:20%≤皮损减退率<60%;无效:皮损减退率<2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5.2 治疗前后色素沉着改善程度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皮损减退率≥60%;有效:20%≤皮损减退率<60%;无效:皮损减退率<2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3 治疗前后皮肤毛孔改善程度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皮损减退率≥60%;有效:20%≤皮损减退率<60%;无效:皮损减退率<2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2组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痤疮的皮损减退率疗效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皮损减退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50.00%;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痤疮的皮损减退率疗效比较 n=40,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色素沉着疗效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色素沉着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55.00%;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色素沉着疗效比较 n=40,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毛孔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毛孔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50.00%;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毛孔比较 n=40,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随访 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参与整个治疗过程。治疗组患者果酸换肤治疗后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例出现局部红斑,嘱患者使用果酸术后修复霜及相应面膜,1周内细小痂皮均脱落且无色素沉着。对照组患者有2例自觉瘙痒,给予冷喷及保湿治疗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损容性皮肤病[1],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青少年多见,呈慢性病程。痤疮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也不同,一方面抑制皮脂腺分泌情况,痤疮丙酸杆菌以及马拉色球菌的繁殖;另一方面溶解毛囊角栓[2]。维A酸类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被广泛应用。前者的代表性药物也是治疗痤疮首选药物如异维A酸能显著缩小皮脂腺腺体,从而明显抑制皮脂分泌;同时减少上皮细胞角化,降低痤疮丙酸杆菌密度。但是服用该药物的副反应如皮肤粘膜干燥和肝肾功能的异常,以及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适用人群。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患者耐药性也逐渐加重。

果酸(alpha hydroxyl acids,AHAs)是指从多种天然水果或酸奶等天然物质中提炼出来的有机成分,是一类有机酸,包含葡萄酸、柑橘酸、杏仁酸及乳酸等,其中自甘蔗中提炼出来的甘醇酸运用最广,本研究使用的正是甘醇酸。其分子量最小(76),是一种弱酸,无毒、作用安全及不破坏表皮屏障功能。不同浓度的果酸功能也不同,低浓度果酸可降低面部水分丢失,具有缩水功效;高浓度可去除多余角质;浓度过高会损伤皮肤。相关研究表明,果酸一方面可以加快老化角质细胞脱落,加快油脂的分泌和排泄,从而增强皮肤的弹性。也可减少黑色素产生,有效清除残余色素,达到治疗痤疮及清除色素沉着的疗效[3,4];另一方面果酸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活化弹性纤维、胶原蛋白及基质成分[5,6],从而淡化色素沉着并加快其消退[7],因而果酸对痤疮的治疗起到明确的疗效[8]。从以上可以得出果酸在皮肤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表皮效应、色素效应及真皮效应。本临床研究采用的果酸起始浓度为20%,通过增加在面部皮肤的作用时间和提高浓度梯度,逐步提高治疗效果。果酸首次停留时间为3~5分钟,首先均匀外涂于面部,根据具体皮损严重程度,可酌情反复涂擦,同时密切观察患者面部皮肤表面反应(有无红斑和白霜)和自觉症状(有无瘙痒和刺痛等)判断治疗停留时间。然后冰水冷敷和外敷果酸专用冰膜。一部分患者在果酸治疗后有红斑、肿胀及结痂等反应,一般外用果酸术后专用修复霜即可恢复,无需特殊处理。对于个别红斑反应持续较长者,可加冷喷。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为甘草甜素等的复方制剂,其组份(20 ml)为:甘草酸苷(Glycyrrhizin) 40 mg、甘氨酸 (Aminoacetic Acid)400 mg、盐酸半胱氨酸(Cysteine Hydrochloride)20 mg,辅料:亚硫酸钠16 mg、适量氨水和适量氯化钠,化学结构稳定,在空气和光照下不易分解。其具有抗变态反应,抗炎症、免疫调节、保肝解毒等多重作用[9]。在痤疮治疗过程,其能抑制人类多核白细胞的化学趋化反应和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炎症介质,从而控制及清除多核白细胞;同时调节T细胞活化、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干扰痤疮的治疗环节和预防环节。同时,甘草次酸结构,有可的松样作用[10],但无类似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11]。对于果酸治疗后红斑及肿胀等并发症,也可起到治疗的效果。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果酸治疗痤疮的疗效起到了辅助的作用,使治疗组的有效率和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本临床研究采用果酸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相结合治疗颜面部轻中度痤疮,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皮损减退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50.00%,2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色素沉着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55.00%,2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毛孔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50.00%,2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与单纯使用果酸换肤治疗[12]相比,较大提高了有效率,色素沉着较前明显减轻,毛孔得到有效缩小,整体皮肤细腻有光泽。

果酸换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导入治疗痤疮,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对炎症后色素沉着及毛孔粗大有较大程度改善,是治疗颜面部轻中度痤疮的优先选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 王燕妍,陈晓辉.果酸换肤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分析.医药与保健,2015,22:18.

2 赵辩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1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0.1165-1169.

3 黄远志,李泽春,申小平,等.果酸换肤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3:252.

4 高崧瀛.寻常痤疮治疗疗效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29-30.

5 胡君,毕鸣晔,张国龙.果酸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779-1781.

6 徐晓云,章伟,吴琰瑜,等.果酸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47-49.

7 肖晓庆,项蕾红,郑志忠.果酸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2012,16:795-797.

8 Peric S,Bubanj M,Bubanj S,et al.Side effects assessment in glicolyc acid peelings in patients with acne typeⅠ.Bosn J Basic Med Sci,2011,11:52-57.

9 Kondo Y,Takano F.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mouse peritoneal macrophophages enhanced with glycyrrhizin.J Biol Pharm Bull,1994,17:759.

10 陈建浩,宋方闻,曾凡钦.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中华实用医学杂志,2013,13:1181-1183.

11 郝飞.甘草酸国外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1,12:501.

12 冯敏,郄永涛,王岩军,等.果酸治疗颜面部轻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医学研究与教育,2015,32:13-16.

10.3969/j.issn.1002-7386.2016.24.030

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皮肤科(冯敏、郄永涛、刘会军);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付秀英);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郭文哲)

R 758.733

A

1002-7386(2016)24-3784-03

2016-06-19)

猜你喜欢

换肤果酸甘草酸
“刷酸”能变美采用要慎重
“刷酸”过度可致“烂脸”
油痘肌的换脸术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甘草酸二铵对大鼠背部超长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熊果酸对肺癌细胞株A549及SPCA1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水线草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