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分析

2017-01-04王卉马志彪

河北医药 2016年24期
关键词:睫状体眼压青光眼

王卉 马志彪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分析

王卉 马志彪

目的 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病程发展和视野改变等。方法收集8年来眼科门诊就诊青睫综合征患者78例(87只眼)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男48例,女30例,其中单眼发病63例,双眼交替发病者15例,未见双眼同时发病的患者。发病时年龄18~62岁。全部病例有轻度眼胀不适感,视物模糊,少数患者出现虹视,发作时头痛、眼睛痛,患眼轻度睫状充血。少数患者角膜轻度水肿,多数患者羊脂状KP出现、眼压升高。治疗应用卡替洛尔滴眼液降眼压,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中成药熊胆开明片口服,总好转率97.44%。结论青光眼一睫状体炎综合征,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效果佳。

青光眼一睫状体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熊胆开明片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glaucomatocyclitic criais)简称青睫综合征,是由Posner-Schlossman首先报道于1948年,是一种临床非常多见的继发性青光眼,常伴有短时的眼压升高症状,好发生于20~50岁青壮年人,常单眼发病,复发率较高,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但是多数学者认为同房水中前列腺素增加有一定关系[1-3]。只要患者及时就诊,积极接受治疗,一般情况下均视力恢复较好。近八年间,我院共收治78例青睫综合征患者,通过降眼压和抗炎等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后,效果满意,根据观察情况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是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07至2015年眼科门诊收治青睫综合征患者78例(87只眼),男48例(53只眼),女30例(34只眼)。其中单眼发病63例,双眼交替发病者15例,未见双眼同时发病的患者。发病时年龄18~61岁,平均(35.63±9.55)岁;右眼39只,左眼48只。

1.2 临床表现

1.2.1 视力:12例(15只眼)视力下降达到0.5以下,21例(21只眼)视力发作时达0.7~1.0,45例(45只眼)视力于发作时均在1.0及以上,但随着用药治疗后眼压逐渐下降,视力逐渐又恢复正常,时间约为5~10 d。

1.2.2 视野使用重庆贝澳视野计检查,其中5例(5只眼)发作时为弓形暗点相连的周边视野有损害的现象,发作过后恢复正常,无永久性损害。

1.2.3 眼底:78例(87只眼)均检查眼底,发作时有21例(21只眼)可看到动脉搏动。视神经颜色正常,生理凹陷无扩大。

1.2.4 房角行前房角镜检查,67例(74只眼)宽角,11例(12只眼)中等度宽角。

1.2.5 眼压:该病发作眼压可突然升高,51例(56只眼)升高的眼压维持数小时至1周不等,6例(6只眼)眼压升高达9.6 kPa以上,一般眼压升高4.6~8.0 kPa。眼压升高时间大于2周的有3例(3只眼)。

1.2.6 角膜后沉着物(KP):裂隙灯检查78例(87只眼)均可见角膜后羊脂状灰白色KP,2例(3只眼)新旧KP共存即均有2个玻璃样陈旧KP及4~5个羊脂状KP;9例(11只眼)为大量、大小不等羊脂状KP,难以计算;其他病例KP数为2~20个不等,平均为(4.27±3.21)个。

1.3 治疗方法

1.3.1 对于眼压大于4.6 kPa的患者进行局部卡替洛尔滴眼液2次/d降眼压治疗,眼压恢复正常后停止使用。

1.3.2 全部患者均局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滴眼6次/d,以减轻炎性反应,并中成药熊胆开明片1.84 g,3次/d,口服20 d,免疫调节,减轻炎性反应,降低眼压。

1.4 疗效指标 (1)治愈:经过用药治疗后患者眼压恢复正常,角膜后KP完全消退,自觉症状与体征消失。(2)好转:经过用药治疗后患者眼压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角膜后KP基本消退(残留0~5个KP),自觉症状与体征显著缓解。(3)无效:经过用药治疗后患者眼压无明显变化,角膜后KP未减少,自觉症状与体征无缓解或加重。(4)治愈率=治愈例数/本组例数×100%总好转率=(好转例数+治愈例数)/本组例数×100%。

2 结果

2.1 眼压变化情况 随着沿疗时间延长平均眼压逐渐降低。见表1。

治疗时间平均眼压(mmHg)发作时35.03±6.14用药3d19.54±7.16用药7d18.38±7.95用药14d17.19±6.07用药21d17.33±5.67

2.2 KP变化情况 附着沿疗时间延长,KP消失比例逐渐增加。见表2,图1、2。

表2 KP变化情况

图1 发作时的角膜后羊脂状KP

图2 用药3天角膜后羊脂状KP明显减少

2.3 疗程情况 本组78例患者疗程7~28 d,平均12 d。其中28例患者疗程为7 d,35例疗程为14 d,11例疗程为21 d,4例疗程为28 d。见表3。

2.4 疗效情况 本组78例患者中痊愈61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治愈率78.20%,总好转率97.44%。见表4。

表3 疗程情况

表4 疗效情况

2.5 误诊情况 本组78例病例中在初次就诊时误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者是1例、误诊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合并高眼压2例、误诊为开角型青光眼1例、误诊为原发性虹膜异色征(Fuchs综合征)1例,误诊率6.41%。见表5。

表5 误诊情况

3 讨论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是一种继发性的青光眼,比较多见,具有单眼发作、反复率高、轻度非肉芽肿性睫状体炎症、经常伴有眼压升高,而房角开放的特点[4],有一定自限性。大多发生20~50岁青壮年时期,20岁以下青少年及60岁以上老年人较为罕见[5]。经常单眼并且反复发作,偶尔门诊可见双眼交替发病患者,双眼同时发病患者罕见,男性患者较多见。本组患者的所有临床表现均符合以上所描述的临床特征。该病临床特点是眼部轻度不适、眼胀痛、严重者伴有畏光流泪,部分患者数天后能自行缓解。发作时眼压升高通常为5.33~8.0 kPa(40~60 mm Hg);一般患者视力正常,无明显下降。如果眼压升高明显(超过8.0 kPa)时,可能由于角膜上皮雾状水肿,发生轻度虹视及视力模糊。但通常视力下降不低于0.5;发病时一般患眼不充血,或偶尔有轻度的睫状充血、房水中闪光弱阳性,偶尔前房可见浮游细胞,裂隙灯检查发现所有发作时病例均可见角膜后羊脂状灰白色KP、3~8个多见,一般少于25个[5];部分病例因眼压升高瞳孔稍大,但是瞳孔对光反应存在,而且虹膜无后粘连[5];在高眼压状态时房角检查常呈开放状态,视乳头及视野一般正常,但是反复发作的患者或长时间高眼压患者可出现视盘改变或视野改变[6]。

这些眼部的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因为症状的不严重性,视力下降不明显,而且各种症状均可以自行缓解或消除,所以部分患者没有及时的进行就诊,也没有进行合理的治疗,使病情加重。一般情况下患者是在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学习时或者是无法忍受眼部症状的情况下才进行就诊的,所以会导致治疗时间的延长,从而影响疗效和预后[7]。

根据上述的临床特点,本病急性发作期因其临床特征较为显著,故而诊断鉴别较为容易[8],本病的诊断应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合并高眼压;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虹膜异色征(Fuchs综合征)相鉴别[4]。

青睫综合征为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本病的发病机制,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比较有效的,适宜的治疗方法。本病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关于青睫综合征眼压升高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了解,但是多数学者认为同房水中前列腺素增加有一定关系[2]。目前青壮年发病大多是和用眼疲劳与长时间的过度用眼及熬夜有关,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多数年轻人会长时间的进行电脑操作,并且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再加上电脑、手机的辐射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脑力劳动者和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工作者需要注意眼部的休息和保护,尽量避免使用智能手机[9]。常规治疗认为短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青光眼药物能比较有效的控制眼压和前房的炎症反应[10],而且目前无法使用手术治疗来防止青睫综合征复发的出现[11]。祖国医学认为青睫综合征属于“瞳神紧小”、“青风内障”等范畴,病因机制为外有风邪湿热,内有肝胆郁热,病久伤阴,亏虚肝肾,阴精不足,虚火上炎。 本病病位在瞳神,而瞳神属五轮学说的 “风轮”、“水轮”范畴,风轮属肝经,水轮属肾经,所以本病中医治疗多从肝肾论治[12]。本病的诱因多与劳累,情绪波动有关,从中医角度来看,七情最易伤肝,使肝气郁结气火上升,影响及血,使局部气血瘀阻,津液畅通受阻,眼压升高.火气煎熬,聚而成疾,角膜后见沉着物[13]。熊胆开明片主要成分为熊胆粉、石决明、菊花、枸杞子、龙胆等,其中石决明、菊花、龙胆有显著抗病毒作用,能有效控制免疫复合物,并且清除免疫复合物,调节免疫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14]。而且本病病变部位在睫状体与虹膜,属风轮肝经,故笔者从肝经着手,用清肝泄热的中成药,收到较好效果。据此,本病用下列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1)全身用药:若炎症反应明显,并伴有眼痛头痛的患者,可加口服降低眼压药物乙酰唑胺,减轻炎症反应。(2)糖皮质激素局部滴用,于该病发作时用0.1%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6~8次/d滴眼,抑制前房内前列腺素的释放,糖皮质激素可以稳定细胞膜,从而减少血一房水屏障的通透性,减少房水的产生(15),达到降眼压的效果。眼压大于4.6 kPa的患者,局部可加用1%卡替洛尔滴眼液降眼压。(3)中成药熊胆开明片1.84 g,3次/d,口服,能快速有效控制炎性反应,还能明显降低眼内压力减少房水的生成,缩短病程,又能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最大程度减少糖皮质激素总用量,从而减轻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保证糖皮质激素减量及撤药后病情的稳定,防止复发,治疗取得临床独特效果,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

1 Posner A.Schlossman A,Syndrome of unilateral reemTent attacks of glaucoma with cyclitic symptoms lJJ.Arch Ophthalmol,1948,39:517-520.

2 Shazly TA,Aljajeh M,Latina MA.Posner-Schlossman glaueomato-cyclitic crisis lJj.Semin Ophthahnol,2011,26:282-284.

3 GreenRJ.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glaucomatocyclitic crisis).Clin Exp Optom,2007,90:53-56.

4 赵宪宽.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误诊误治临床分析.临床眼科杂志,2006,14:340.

5 李凤鸣主编.眼科全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919-1920.

6 许行艳.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4,1:50-54.

7 李颖,应佳.以虹膜炎误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一例.中华眼科杂志,2010,46:651-652.

8 师欣.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现代养生,2015,7:93.

9 Russell N,Van Gelder.Idiopathic No More:Clue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Fuehs Heterochroic Iridocyclitis and Glaucomatocyclitic Crisis.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8,145:769-771.

10 Inci Irak MD,Bradley J,Katz MD.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 and 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Neuropathy.ORIGINAL CONTRIBUTION Neuro-Ophthalmol,2003,23:264-267.

11 付禄新.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卫生产业 ,2013,10:151-152.

12 闫亚红,刘贤升,廖文江.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医学信息,2013,8:402.

13 韩红波.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2020.

14 朱建华主编.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1.

15 彭南祥.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08,5:54-55.

10.3969/j.issn.1002-7386.2016.24.024

项目来源: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151460953)

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眼科(王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十三研究所职工医院(马志彪)

R 775.3

A

1002-7386(2016)24-3768-03

2016-07-01)

猜你喜欢

睫状体眼压青光眼
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青光眼问答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改良式外伤性睫状体解离缝合复位术的临床研究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钝挫伤致眼睫状体脱离/分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玻璃体切除联合不同睫状体复位术式的疗效观察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