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16-12-30胡耀文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0期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教育

胡耀文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胡耀文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不断深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不断进行教育技术创新,引进创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将创新创业精神和理念作为教育的核心。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行业和产业不断转型升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同样不能避免受到影响。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并非完全与生俱来,是可以通过受教育获得的。彼得·德鲁克说过“创业不是魔法,也不神秘。它与基因没有任何关系。创业是一种训练,而就像任何一种训练一样,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它。”创业创新教育使高校毕业生由简单的求职人变成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创业创新大时代来临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互联网密切融合。

1 “互联网+”的内涵和模式

“互联网+”的实质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相互融合,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互联网作为核心和引擎,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各方面进行创新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

“互联网+”既是互联网的应用也是它的发展,加的是社会现存的所有行业,如果有哪个领域和行业还没有被互联网影响和改变,那么这个领域就蕴藏着更大的商机和前景。社会经济发展中,传统行业的环境和客户都在发生着明显变化,顾客逐步变成不同APP的应用者,创新和改造了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人们常用的iOS、Android和Windows,它们的作用都是将用户、互联网和企业提供的应用和服务紧密联系起来。

“互联网+”的模式不仅是和传统产业相结合,同时也共享资源和发展成果,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生产成果有效的结合起来,为所有需要的人所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新、更有意义的变化。对高校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掌握这一路径,将自己的创业理想和“互联网+”联系起来显得至关重要。

2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所遇到的问题

2.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少必要的教育技术支持和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以前的创业教育比较起来,更具开放性,方式更自由,这也对教师素质和教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本身不仅仅是传授者,同时也要是创新者,不仅仅传授创业知识和理论,同时也要精通互联网技术。学生的创业创新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也包括技术学习。例如网站的制作、后期的处理、SEO优化技术、电商的运营技术,这是“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的基础技术。要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创新创业,就要运用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工具,而现阶段人们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学生没有对“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系统的学习。

2.2创业投资基金较少投入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

没有创业成功案例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成功的创业教育,但是没有创业投资基金的投入,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实现成功。现阶段,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理论和校园实践的较多,创投基金参与的较少。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方式来实现,有部分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但是创投基金和机构的参与度不高。大学生年轻热情,有创业想法,却没有创业资金来源,在就业和创业的选择中,很多人因为经济压力不得不选择稳定的工作放弃创业想法。

2.3未对全面创业大时代的来临做好充分的准备

长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首选是稳定的传统工作,读大学的目标就是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的期待,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认可。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空间有限,很多毕业生不是自发自愿的选择创业,而是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被动选择,面对创业风险缺少激情和冒险精神。近年来国家对创新创业大力支持,“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大学生创业降低了经营成本和创业风险,提供了更多机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了创业意向,但是仅有梦想是不够的,从创业理想到踏踏实实的创业实践中间有很长的距离。不管是学生还是社会都要提供更宽松的创业环境,树立起正确的创业理念,打破对大学生就业认识的局限性。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应对措施

3.1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术,增强师资力量

教师是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体,老师主动的传授,学生被动的接收,创新创业教学一直沿袭这样的教学模式。创新创业的过程就是打破旧的创造新的,把理想转化为现实,把激情转化为效益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互联网+”加什么?怎么加?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互联网技术,只有掌握好这个技术,才能把人们的想法加进去,形成真正的创新,因此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中,应当有相关技术课程的设置。互联网给传统的行业在市场细分、业务开展、营销模式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学中的战略性和前瞻性对培养创业人才来说非常重要,要重视学生独立发现和探索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很多教学和研究中使用的“头脑风暴”教学法,让不同的学生和老师在交流和探讨中激发出思想的火花,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学,必须更加重视老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迪和培养,有价值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都应当大胆尝试,以此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2引进创业投资基金参与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来

在“互联网+”的时代,创业创新教育不能局限于一个地方一个平台,高校应当立足学校本身,搭建立体的创业平台,充分融合利用多方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机会。引进创投基金,充分撬动社会资本,这本身就是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中的创新之举。2005年第二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为了更好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设立了总规模400亿的创投引导基金,但是这批基金用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很少,特别是地方高校,几乎没有。因此,如果高校能够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同时引入社会资本来支持学生创业,必将更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和创业成功率,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创投基金的投资重点应该是学生早期有未来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想法和初具规模的企业,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做到将知识的专业化转变为资本社会化,将创业冲动真实的转化为创业行动。高校创投基金的引入一方面推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转化为实践,促进学生就业,同时也能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3.3将创新创业精神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核心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全面发展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而不是简单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它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主动性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本质,反映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创业的主体行为,将创新作为人生态度和思考方式,将创新内化为个人的内在精神和气质,最终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创业智慧。创新创业与传统就业模式比较有优势也有弊端,创新创业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创业的困难和风险的同时激发起大学生内心深处对创新能力的追求和自主创业的激情,在全民创业的大时代把握机遇,实现梦想。教学中要树立起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拼搏精神,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精神,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创新创业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这种开创性精神,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勇气,胸怀和创新的智慧。创新创业教育教给学生的不是狭义的创业技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播下创新创业的种子,移植创新创业的DNA,这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逻辑。

主要参考文献

[1]孙静月.我国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

[2]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3]王占仁.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争论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5(13).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53

G647.38

A

1673-0194(2016)20-0226-02

2016-09-20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B280)。

猜你喜欢

互联网+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