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

2016-12-30曾琼丽王婷婷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0期
关键词:村官农村大学生

曾琼丽,张 婷,王婷婷

(广西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南宁 530000)

如何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

曾琼丽,张 婷,王婷婷

(广西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南宁 530000)

大学生村官工作自2008年在全国部署以来,受到广西各级党委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至2012年累计选聘5 355名大学生村官,覆盖1/3以上的行政村。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4.64%,党员占78.41%,优秀团干部和学生干部占67.94%,分别比全国平均数高出23、20、16个百分点,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效果、面临的困难,从健全政策法规、支持基层创业、强化双向管理等几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对完善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和提高待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学生村官;基层组织;农村;人才流动

1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1.1改变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为基层组织带来了生机

在村(社区)一线基层,村干部中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观念陈旧、年龄较大等问题。大学生村官高学历、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及热情高,他们的到来大大提高了村级村级工作的规范和自动化,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为农村干部队伍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使得村干部中的一些自恃没人愿意当村干部、不愿干活、不思进取者感到危机感,促进了原村干部思想转变、工作主动、积极进取。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取长补短,使得农村干部队伍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激发了农村社会活力

大学生村官“进村入户”带来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新理念,譬如市场经济与网络营销、种养技术与产供销一条龙、生态环保观念、法制观念等等,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教化”的作用。他们借助专业优势,推行种养殖标准化和产业化,传播互联网和农业新技术,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带领农民创办企业,寻求新的致富门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他们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广泛开展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活习惯,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1.3开拓了就业空间,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

对于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来讲,并不是无业可就,只是绝大多数都把目光一味地盯着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和高薪岗位,长期以来人才源源不断地由农村流向城市,优质资源集中到城市,导致农村人才紧缺、城市就业难,间接加剧了城乡差距。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渠道,改变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使人才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日趋良性。

1.4提升青年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了一批优秀后备人才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让他们在艰苦的基层经历风雨、磨炼意志,有利于他们熟悉国情,了解民情,不断增强热爱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从党的建设来看,大学生村官机会也是培养干部的一条途径,直接从校门进入机关的大学生干部因为实践的缺乏所以很难具备全面的领导素质,而一些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则由于缺乏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利于走上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

2 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困难

2.1大学生村官身份尴尬、社会地位低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级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必须经选举产生,大学生村官是政府机关直接选聘的(一期是三年,可续签一期三年),以“书记助理、主任助理”形式选聘到村任职。在法律上缺乏依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既不是机关事业人员,也不是村党组织、村委会成员,在群众中存在疑虑。因其不是本村人,很难进入村委会核心层,也就远离了基层组织的决策层,对村级事务没有话语权,农村社会行业地位低。这种似是而非的村官身份不仅得不到一部分村里面干部群众的理解和认可,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各级管理部门对他们的培养使用,影响着社会大众对其到农村工作的看法。

2.2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无法在农村发挥应有作用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组织、扶贫、产业、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导致了无法在农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是专业不对口无法发挥所学。2014年南宁市在岗大学生村官中,社科类专业人占69.3%,而农林渔牧类专业只占6.4%,涉农专业人才较少。专业的不对口,且多从事事务性工作,很多大学生村官变成了“打杂”干部,无法发挥他们对村级事务管理应有的作用和效果,背离了政策的初衷。二是大学生村官的适应能力和实践经验也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一些大学生村官在城市长大,经历单一,无农村生活工作经历,对处理人际关系、适应生活习惯、面临生活和工作双重条件艰苦等感到吃力,等到适应了农村,也就快到期满了。同时,由于缺乏农业常识和实践经验,对工作无从下手,工作中难以找到着力点和突破口,工作无法主动起来。

2.3大学生村官借用现象严重,中期管理不到位

一些地方只重视前期选拔,中期管理没有跟上。在南宁市各县区,基本是由乡镇代管。目前各乡镇面临干部老化、人才流失等问题,乡镇代管的结果变成了乡镇代用,大学生村官成为了乡镇各个办公室、七站八所等部门竞相使用的人,大学生村官基本是吃住在乡镇、工作在乡镇,且在一些县区部门、临时机构也经常抽借大学生村官,导致了一些大学生村官到村不下村、只懂行政事务不熟农事。同时,在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中缺乏必要的经验交流、心理沟通、督促检查、考核激励,使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处于半松散状态。

2.4大学生村官成长路径短暂,缺乏长期保障

大学生村官在三年期满后需重新进入人才市场择业,即使是续聘三年,大学生村官职业的寿命期只有3~6年,职业规划较短。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普遍偏低,条件的艰苦与待遇的不对等,零储蓄、买房和婚姻等问题,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后期的发展中面对着工作、家庭、生活三方面的压力,缺乏长期保障,不利于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2014年广西南宁市大学生村官流动人数占在岗人数的34.3%,服务期未满流动人数占到44.8%,流动性较大。

3 解决大学生村官政策困境的建议

3.1健全政策法规,明确大学生村官身份定位

制定大学生村官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适时出台《大学生村官管理条例》,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权利及法律义务,把大学生村官纳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理顺大学生村官的职能定位及其与基层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大学生村官的法律法规。同时,完善修订《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给予优秀人才融入农村集体和愿意回村干事创业的大学生村官选举身份。

探索大学生村官行业化和职业化,转变大学生村官身份,实行大学生村官长期聘用制。建立科学选聘机制,调整选聘计划主体,改进选聘方式方法,尊重村民的自治权,探索实行大学生村官招聘市场化,在总体政策统一的情况下,建立大学生村官选聘条件和指标、招聘由社区(村)提交、初选、决定制度。

3.2支持大学生村官基层创业,促进长期稳定就业

以广西南宁市为例,2014年参与创业人数只有8人,占大学生村官的2%,为农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7个,党委政府帮扶建立创业示范园区或基地个数9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少、政府给予的创业帮扶力度不够大。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应大力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一是因势利导,鼓励大学生村官农村创业。出台相关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村官在生态农业、农业旅游、网络供销等涉农方面创业,并提供信息咨询与信贷便利,努力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二是积极帮助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前期资金短缺问题,可采取多级财政比例出资、银行信贷合作小额创业贷款、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支持大学生村官以技术承包或技术入股等方式帮助解决资金难问题。三是对大学生村官在创建项目上给予帮扶,广泛开展SYB(创办你的企业)、YBC等创业培训,大学生村官创业竞赛、大学生村官创业评比等,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力量为青年创业提供咨询以及资金、技术、网络支持等,为大学生村官选择创业项目进行科学论证,以帮助青年成功创业。目前,YBC计划模式是比较成功的例子。据不完全统计,至2014年9月YBC在全国已设立了64个创业办公室,覆盖18个省市区直辖市。YBC网络实现平均每个工作日帮扶8名创业青年创办企业,每个工作日创造2 840万元的经济产值。YBC扶持期内企业存活率保持90%,按时还款率约86%。

3.3大学生回流,实现大学生村官本土化

为实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长远规划,可实行大学生村官本土化。强化选聘条件本土化,在选拔条件上优先录取志在奉献农村并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大学生、本地籍或本社区(村)毕业的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当地经济发展优势相关的大学生、有农村工作热情和发展思路的大学生。在选聘方向上,实行大学生本人和推出岗位社区(村)双向选择,实行同等优先和就近安排原则,即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优先,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本社区(村)毕业的大学生,不能安排在本地的,按照就近的原则安排。同时,也可逆向思考定向选拔,探索从当地农村选拔出优秀青年,由政府出资或社会资助安排他们到高校进行专门的教育学习,提升毕业后回乡做村官。

3.4多措并举,强化大学生村官双向双重管理

3.4.1明确职责,实行大学生村官自身和主管部门双向管理

一是明确大学生村官自身工作职责,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质量评估体系。围绕大学生村官的日常工作、创业富民、学习创新、基层干部群众的满意度等,设置关键性指标和一般性指标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客观、公正的进行管理和考核。二是明确大学生村官管理主体,建立大学生管理分级责任制。县(区)承担起主体职责,明确乡镇(街道)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细化政策措施,抓好关键点的具体落实。严格借用借调审批,加强督查,及时发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4.2管爱并举,实行大学生村官严格管理与关心关爱双重措施

一方面制定严格管理制度,严进严出,探索建立退出机制。在选拔时注重选聘真正想服务基层、有能力服务的大学生;对只把岗位作为过渡、跳板,不安心工作,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经组织考察确定后,坚决清退出村官队伍。另一方面,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培训力度,关心关爱他们的成长,搭建谈心谈话、交流学习平台。落实待遇薪酬,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工作、食宿等基本条件,解决偏远地区大学生村官的交通、通讯等方面需求,并给予适当补助。继续出台和完善大学生村官成长路径的优惠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1]那广利.建立大学生到村任职培养使用长效机制问题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2]成亮.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瓶颈探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赵志业,杨永明.从社会角色透视大学生村官流失及对策[J]. 知识经济, 2009(14).

[4]陈忠.大学生村官与中国政治生态:意义、问题与趋势——大学生村官的一种政治学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5] 顾承卫,祝志芬. “大学生村官”计划与知青运动的比较与启示[J].青年探索, 2009(3).

[6]马武,仇文利,胡颖颖.“大学生村官”计划下的高等教育[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

[7] 林善炜.大学生“村官”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福州党校学报,2009(1).

[8]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 中州学刊,2009(1).

[9]王文举,范合君.北京市“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作用[J]. 北京社会科学, 2008(6).

[10]刘春梅.“大学生村官”激励措施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激励理论的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08(6).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29

D422.6

A

1673-0194(2016)20-0189-02

2016-09-20

猜你喜欢

村官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唱村官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大学生之歌
我要当个好村官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