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2016-12-30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0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常态实体

孙 丽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西宁 810000)

基于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孙 丽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西宁 810000)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从高度发展态势,逐步实现软着陆,经济整体运行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是状态,同时也是一种适应当今社会理想发展状态。“稳中求进”无疑是当前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业有效支撑实体经济的现实状态与必由之路。进入经济新常态下,各种金融风险也逐渐显现,金融环境也持续呈现复杂化态势,至此,高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已然成为当前金融业界的现实课题。本文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风险防范控制机制。

新常态;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业发展也是如此随之进入新常态,此种状况下,既有现实状况的复杂呈现,也有各种风险的频频出现,如何预防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目前金融业者在发展行业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以此为起点,既需要顶层设计,比如从制度层面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同时也要从细微处入手,在全行业进行行业规范操作的理念。基于此,防范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已然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行业的系统性分析,对重点风险防控点进行重点分析,关注不良贷款增加、产业实体融资难等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监管,防控风险的具体建议。

1 当前金融领域特点简析

经济发展新常态,体现在金融领域,也给金融行业带来了不同的业态特征。纵观宏观经济全局,国际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经济大环境进入一定的衰退期,中国经济欲独善其身,在艰难中前行,都是现在产业发展状态下的现实问题。输血实体经济,是金融行业的首要责任,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如何保持促进实体经济稳步增长,同时为产业业态调整助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新型产业的快速崛起,以及传统产业从粗放到经济的转型升级,都是新常态下金融行业的难题。通过总结不难发现,如今金融行业在新常态下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1.1大环境下的发展趋缓

在全球经济发展缓和,实体经济进入发展瓶颈期的条件下,金融行业也不能一枝独秀,跟随实体经济,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业绩放缓,这样的放缓,不一定全部直接体现在实现业绩中,但是不良贷款不断增加,在总体比重中,不良贷款率也呈现上升的状态。

1.2投资环境发生变化

在经济新常态下,利率持续走低,在这样的状态下,能够保证资金安全,收益又有所保障的国债等,都成为百姓资金的新去向,许多投资者都从银行取出存款,转而投向其他资本领域。在这种表象的外观下,不难得出结论,如今金融渠道内,资金流转已然不如从前顺畅,更多的资金没有放在银行内,通过银行来服务实体经济,而是纷纷投入金融市场,博取高收益,这既带来对实体经济输血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整个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1.3新型货币政策不断推出

纵观近年来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并没有实行雷同的量化宽松政策,而是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特点的定向性货币政策,没有放宽对金融的把控,将整个金融行业的控制权,还是控制在央行手中。这些问题都表现出来,金融行业的新常态正在发生悄然变化,其中的问题也会呈现出新常态和新特点,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风险,正在成为保障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大局的重要现实问题。

2 我国金融领域风险探析

2.1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带来的必然是落后产能的淘汰,新型产业结构的建立。根据统计显示,在全国各大主要行业领域中,呈现了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的状态,特别是在很多传统业态内,更是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些产业结构与产能分配上存在的问题,既是我国实体经济运行存在的一个阻碍,同时,也逐渐成为金融领域风险频现的重灾区。

过剩的多余产能,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这些落后产业,不仅通过过去的垄断地位等,占据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同时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严重缺乏经济发展活力,另外,由于这些落后传统产能曾经占据银行资金出口的一大部分,在新兴经济面前,这些传统产业开始呈现脆弱的一面,大量的贷款也就变得风险增加。受到现行资金政策和现实经营的考量,很多银行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是总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此外,这些企业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如果转型不及时,日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现实生存问题,加剧了社会和经济的不稳定性。

2.2政府债务进入爆发期

大笔举债,在过去经济高速运行的状态下,似乎成为了很多地方政府的一致选择,也让这种现象成为了一种常态。根据财政部门的相关统计,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在2010年左右,都呈现出了几何倍数的高速增长,这种大笔举债的行为,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由于对债务的依赖,诞生了大批的政府违规现象,高价卖地,违规抵押等情况频频出现,而且,在此情况下诞生的大量债务,也存在着管理不规范,对社会透明度较低等情况。

卖地,似乎成了很多政府缓解财政问题的不二选择,这样的地方格局,是急功近利不负责任的举动,这也导致了总体经济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依赖,一旦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地方财政收入就会收到影响,以此来看,想通过这样的做法来摆脱地方债务怪圈,并不是可取之道。

银行贷款,同样为地方政府资金的主要来源,这样的做法,也加大了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让地方债务的结构呈现牵连性、复杂化等多样问题,更不利于系统的整体管控。

虽然从目前来看,地方政府出现大范围的债务问题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是现实存在的债务问题,以及盲目投资背后带来的产业结构问题,已然成为一大金融风险,存在着出现系统性问题的可能性,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2.3房地产呈现泡沫化

相信每个金融人心中,都还留着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带来恶果的深刻印象。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一路走高,甚至让大多数百姓都望尘莫及,随即,房地产市场又进入滞涨期甚至是倒退期,更是让全国上下都捏了一把冷汗。如今,房地产市场基本上可以说是回复到了正常的理性增长的状态。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房地产市场呈现新常态也是必然的,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与此同时,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是金融行业不能忽视的,房地产如果出现问题带来的风险,不是一个领域的,而是全行业甚至是全社会的,真正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而且关于房地产的问题,一直都与社会民生问题如影随形,不可分割,既是严峻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

3 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探究

3.1打造立体式的防范体系

金融风险,重点不在化解而在防范。中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样的前行过程中,也形成了自身相对较为完善的风险防范控制体系,但是与现行的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经济金融大格局相比起来,可能还呈现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而很多监管思维和监管手段,仍然停留在过去,出现了很多监管上的问题和漏洞,这些空白地带,也有可能成为风险出现的高危地带,也将成为行业问题的重灾区。

3.2全面提升风险防控意识

防范风险需要制度制约,但是更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升级,提升全局的风险防控意识,是金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实体经济输血的必由之路。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在曾经相当长的时期里,相关工作人员都存在着风险意识淡薄,管理者思维严重的问题,面临经济新常态,这样的思想亟待改变,需要全面灌输防范风险的思想,进一步加深对风险的理解与认知,在世界金融波云诡谲的当下,如何保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金融行业的健康成长,是每个从业者心中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从意识上提升,是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根本。

3.3加强行业竞争与自律

行业的竞争,是一个双刃剑,既有可能带来行业的野蛮生长,也有可能通过竞争来调整行业结构,优胜劣汰,最终实现产业效能的最大化提升。在金融领域,不断加强竞争,明显利大于弊。通过竞争这只市场催生的“无形的手”,不仅能对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帮助企业不断发展,也能约束不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业业态,除了加强金融行业的竞争之外,加强行业的自律,也是中国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分析先进国家金融行业的发展,无疑不是在中央把控之下,明确具体方向,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更多的则是通过行业自律来实现的,既有灵活性,又有规范性。

4 结 语

经济新常态下,金融行业无疑肩负重要使命。随着金融风险的不断出现,需要管理者、金融业者,以及全行业者,在积极创新中,不断探索新型的管理道路,未雨绸缪,将潜在的风险化于无形,建立风险防控意识,搭建起立体化的全方位风险防范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元龙.新常态下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J].经济研究参考,2015(13).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15

F832

A

1673-0194(2016)20-0169-02

2016-09-02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常态实体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