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既是服务创新也是转型发展

2016-12-30朱芳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0期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服务

朱芳辉

(郑州图书馆,郑州 450000)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既是服务创新也是转型发展

朱芳辉

(郑州图书馆,郑州 450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进步与发展,势必催生全新的科学技术。并且,以互联网为驱动力量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并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进行创新与转型的关键性体现,因此图书馆如何积极进行转变,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关键点。本文就针对“互联网+”背景之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公共图书馆应该如何转型,才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进而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发展。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转型;发展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始终被人们认为是人类文化信息的中心。图书馆当中蕴藏着无数的文化珍宝,其不仅是文化与历史的见证,更是信息化不断进步与发展背景之下,人们寻求精深文化需求的重要源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与挑战。最为直观的问题就是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低下,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同时由于技术以及制度的不成熟和不完善,很难实现长久发展。对此,公共图书馆,必须牢牢把握“互联网+”的大趋势,真正实现自身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服务方式的转变,促进图书馆的不断转型与发展。

1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新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面对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以及每天涌现出的海量信息,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公共图书馆应有开放创新的意识,打破界规、界限。通过网络开展数字参考咨询和高层次的情报调研、定题跟踪、专题检索等服务,图书馆员将成为网络资源利用的专家。这种互动式的活动,使人们在自由、轻松、祥和的氛围中进行心灵的沟通。以郑州图书馆为例,目前除拥有CNKI中国知网全文数字期刊、维普资讯、万方数据、龙源期刊、法律信息网、考试学习系统、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天方有声图书馆、方正Apabi全文数字图书、全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人民网数据库与中国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其电子资源以其存储密度高、信息量大、内容新颖、更新速度快且方便快捷以及易于实现资源共享等显著特点,迅速受到读者的认同和青睐。如何开展文献信息深层次开发,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总体功能,进而为读者提供各种文献信息需求,已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重要课题。

1.1互联网+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多样化

“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科技的高速发展,读者期望自己时时处于了解、掌握世界最新科技动态的地位。由于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大量分散纷乱庞杂的信息要进行去伪存真的预处理。“互联网+”环境下的读者,个性化需求日益明显,图书馆必须重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把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2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服务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在传统的读者服务观念中,“重藏轻用”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网络环境下,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读者服务工作的重心将转向以用为主,即怎样利用本馆的资源和网络资源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对信息求新求快需求。“互联网+”时代读者呈现“浅阅读”特征,阅读不仅仅是指读书看报等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也包括对声音、图像、视频的接收以及网络在线阅读和下载浏览。“互联网+”时代,读者只对自己需求的信息感兴趣,要求能快速查找到所需信息。新媒体在促使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更多人开始从传统阅读方式向信息条件下的网络阅读方式转变。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1.3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服务手段和模式的变革

在“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不仅具有文献信息高速收集、加工、整合、管理、发散、传播的有机系统,而且读者服务工作的模式也将由传统的手工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图书馆服务工作将从借借还还的服务转移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在内容上,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当前政府的工作重点,为领导运筹决策的需要提供信息服务。郑州图书馆建立了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注重电子出版物的收藏,采集全国各地信息,提供专家意见和建议。为政府正确决策很有帮助,鉴于此,未来图书馆员的工作主要是知识管理。

2 目前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共有资源,其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也确实受到了互联网大环境的影响。所以,图书馆进行服务升级与转型已经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遇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读者的阅读及文化需求无法被满足,因此会造成读者的大范围流失。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较大,公共图书馆本身的辐射范围就相当有限。我国许多城市有着数十万人,可是却只有一座图书馆,这就足以证明图书馆的容纳量相当有限。可是,即便如此,图书馆的长期读者数量却始终低迷,这必然是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无法满足热门需求的表现。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大量的老读者流失,新读者也不会前往,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和作用无从体现。

第二,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目标没有体现。公共图书馆虽然属于社会公共资源,但是其应该面向不同的读者以及不同的阶层群体。但是,从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以及整体布局情况来看,针对拥有不同文化需求读者的相关资源配置有所欠缺,服务缺乏相应的特色,势必造成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过于单一,并不符合“互联网+”时代之下,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求。

第三,“互联网+”背景之下,人们开始习惯信息爆炸式的轰炸模式,同时人们在选择阅读内容和材料时,已经受到各种思潮、审美情绪的多层影响,图书馆的阅读资源更新速度较慢,这就会造成图书资源无法满足当前读者对于社会性阅读趣味和需求的要求,例如:老年读者在选择阅读文献时,比较侧重于纸质阅读,并且选择的阅读类型主要就是中外名著。而年轻读者在选择阅读文献时,比较侧重于数字化阅读模式,而阅读的文章种类也比较靠近于都市、现代、穿越、玄幻等全新题材的阅读内容。这就会出现,读者的需求不同,图书馆需要采购的文献内容也有所不同,不仅需要考虑文献的保存价值,还需要考虑读者的借阅需求。因此,当前许多图书馆在文献采购方面存在困惑,也无法有效处理好读者阅读需求和文化品位地位之间的矛盾。

3 “互联网+”背景之下公共图书馆进行服务创新和转型发展的对策

3.1创新服务理念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公共图书馆应该改进和创新原有的服务理念。通过对服务功能的升级,加之信息技术的融入,切实在图书馆的工作手段、服务方式以及技术设备方面,进行全面提升。通过全新的服务理念灌输,使更多的图书馆服务人员能够从服务意识和理念方面,意识到公共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的同时,可以利用全新的互联网技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检索服务和阅读服务帮助。

3.2完善相关的机制

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也是保障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创新过程中不断实现转型的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需要遵循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且按照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根据需求变化以及自身的经济承担能力,作出相应的决策。从国家角度来看,也需要针对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建立起宏观调控的对策,这样才能使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得到相应的保护与扶持,从而促进公共图书馆的不断发展。

3.3通过战略合作形式提升图书馆影响力

战略合作无疑是“互联网+”背景之下,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资源共享能力的关键举措。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已经势在必行。所以,通过战略合作的形式,可以使区域内的图书馆之间形成联系,进而构成联盟关系。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资源,避免图书馆重复建设的问题。可以将国家文化共享工程网络作为依托,各地区的图书馆则可以共享这一网络工程。不同的图书馆通过开启讲座资源的共享,可以使同省内部的不同图书馆资源进行交换,还可以通过图书馆联盟的形式,进行人才培训和巡回讲座,既是对图书馆业务能力水平的提升,也能促进各地区文化资源共享,凸显“互联网+”趋势下信息快速融合的重要表现。

3.4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环境下,要建立特色鲜明的馆藏文献体系,为读者提供更好、更新的服务,走文献资源建设应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例如:上海图书馆的“上海图典”,以上海城市发展为脉络,通过4 000幅照片再现百年上海发展的历史进程;山西图书馆的山西名字人数据库;浙江图书馆提供的房地产剪报数据库;桂林图书馆的桂林地方资源图文数据库,再现了公共图书馆为地方传播文化,为专业人士,提供尽可能系统地、详尽的最新动态,最新前沿信息。通过开发多功能、深层次综合社会信息资源,建立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从而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3.5开展公共图书馆宣传

“互联网+”也为图书馆进行自身形象宣传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所以,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对自身的形象进行宣传,比如:可以通过开设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向本地区的读者进行信息推送,使读者可以逐步意识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作用、资源拥有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自身形象的宣传,使政府部门对其有所关注,在不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当中,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奠定基础。最后,还可以尝试与媒体进行合作,通过媒体宣传的形式,提升图书馆的存在感,进而为图书馆的转型带来帮助。

4 结 语

“互联网+”背景之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既是对自身原有服务水平的创新,也是公共图书馆未来转型与发展的必然。所以,“互联网+”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图书馆本身也应该真正意识到这一大背景为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契机。抓住机会,不断创新自身的服务理念、服务方法,加快对自身的宣传,提升对读者的服务水平,从而不断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使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性不断凸现出来,将其打造为我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的璀璨明珠。

主要参考文献

[1]陶功美.基于“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图书馆服务意识探讨[J].新世纪图书馆,2015(12).

[2]张幸格.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3]王晓东.“互联网+”思维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图书馆学刊,2016(4).

[4]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5(5).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13

G258.2;G252

A

1673-0194(2016)20-0166-02

2016-09-20

猜你喜欢

图书馆资源服务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资源回收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