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信息化战场特点 加快信息化装备保障建设

2016-12-30孟建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0期
关键词:战场装备信息化

孟建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学院 装备运用研究中心,安徽 蚌埠 233050)

把握信息化战场特点 加快信息化装备保障建设

孟建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学院 装备运用研究中心,安徽 蚌埠 233050)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传统的逐级接力式保障方式将难以适应变化了的作战要求,现代军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不仅将大大提高信息互联互通的能力,还能大幅度提升机动保障能力。本文基于信息化战场特点,提出加快信息化装备建设的一些意见,以期在信息化战场上,军事活动都以数字化的信息流来表示,为装备保障指挥、保障过程的信息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信息化装备保障建设发展。

信息化;战场;装备保障

机械化战争中装备保障主要是供应弹药器材,以及进行机械维修,而信息化作战广泛应用各类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对装备保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装备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信息化战场对装备保障的影响

一方面,信息化战场对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武器装备机动能力的影响。任何作战平台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都作为作战体系的一个节点参加战斗,脱离网络信息的机动已毫无意义,信息化战场的条件和武器装备的适应能力,将直接影响机动能否正常进行。二是对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影响。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受信息化战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对其有效威力产生重要影响,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它们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三是对武器装备打击精度的影响。无论是制导武器还是非制导武器,都有一定的战场适用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其精度便急剧下降。

另一方面,信息化战场对保障行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保障手段的影响。信息化战场作战行动的实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保障手段,并与作战系统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作战保障体系。二是对保障方式的影响。以夺取信息优势为主要对抗目的制信息权保障;以信息化保障装备为基础的快速机动保障;以信息网络为联结的多军兵种联合保障;以快速、精确为宗旨的多点全维聚焦保障等多种信息化保障样式。信息化保障样式的形成和运作,需要保障要素和保障体系的信息化。三是对保障效果的影响。各种作战力量的分布大大超出了传统的战场范围。装备保障要想在广袤的空间、超距的范围内达成密切协调和同步行动,不仅保障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等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而且还需要向保障指挥员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

2 适应信息化战场对装备保障的要求

2.1建立立体化、综合化装备保障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立体保障体系,改变过去以陆军为主、逐级前伸的平面线式保障方式,注重发展和运用空中保障、海上保障力量,逐步向大空间、多层次、立体化的保障过渡,使装备保障的运、供、修、救、防诸环节形成一体,实施全方位、大纵深、高效快速的综合保障。

2.2突出对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保障

信息化武器装备虽然战术技术性能高,但信息技术密集、结构复杂、设计精密、自动化程度高,是各项硬件和软件技术综合运用的复合体,需要精细的维护保养和精准的修理。为此,装备技术保障普遍重视信息保障技术和程序软件的开发、研制及更新换代,不断加强装备数据库管理、诊断检测、技术维修等能力,从而在解决大量的部件、材料等硬损伤的同时,解决越来越多的指挥软件、火控软件、通信软件、敌我识别等软件方面的技术难题。

2.3加强对技术保障装备的自身保障

信息化武器的维修设备,本身也是信息技术的产物,有的技术保障装备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作战武器的技术水平。各不同种类的技术保障装备,这些保障装备缺一不可,且比较脆弱。因此,技术保障必须重视解决技术保障装备自身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使这些技术保障装备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加快信息化装备保障的方式转变

信息化作战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层层请领、逐级前送、多环节中转、平面单一的保障方式,正在面临全面变革,呈现出向新的保障方式转变的趋势。

3.1由被动计划保障向主动按需保障转变

信息化作战中,由于战场的流动性大大提高,作战进程急剧缩短,预先制订的保障计划很难跟上战场情况的快速变化,以被动计划保障为主的保障方式,不仅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反而会加剧上述弊端。信息化作战保障必须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实施主动按需保障。即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保障全资产可视的基础上,实时根据部队的保障需求,灵活调遣资源,采取多种手段,主动地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为作战部队提供保障,做到在作战筹划中的主动参与,在作战过程中的主动实施。通过信息网络系统高度融合各种保障力量、保障目标和保障要素,使每一保障对象能够按照“发送需要-分析决策-实时补给”的流程得到所需保障,从而大大减少保障层次和环节,降低库存储备的规模,有效提高保障效率和效益,是一种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总体发展趋势和作战高速、高效特点的保障方式。

3.2由分层逐级保障向超越直达保障转变

信息化作战较以往战争形态在时空上形成的稳定态势被打破,使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传统的逐级接力式保障方式将难以适应变化了的作战要求,更无法做到“精确集约”,客观上需要打破按战略、战役、战术分层逐级保障的模式,实施直达保障。现代军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不仅将大大提高信息互联互通的能力,使得远在千里之外的保障基地能够近乎实时地掌握前方作战部队的需求,大幅度提升机动保障能力。这也为超越保障层级,实施直达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4 结 语

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广泛运用,提高装备保障的军事效益,达成最优化的保障目的,是现代装备保障建设的主要理念。实现这种最优规划理念,必须加强信息化装备保障建设,只有通过信息化途径使战场态势和环境更加透明、战场资源调配及时、装备保障适时有效,才能确保效果最优。随着信息化战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必将催生新的信息化装备保障理念和理论,推动装备保障理论走向成熟,指导信息化装备保障建设快速发展。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04

E237;E92

A

1673-0194(2016)20-0156-01

2016-09-02

猜你喜欢

战场装备信息化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防晒装备折起来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