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研究

2016-12-30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20期
关键词:信用机制金融

董 磊

(蚌埠第二中学,安徽 蚌埠 233000)

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研究

董 磊

(蚌埠第二中学,安徽 蚌埠 233000)

作为创新性金融业态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作用,弱化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垄断地位,迫使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得不创新其经营模式、拓宽盈利新渠道、培育利润新增长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崛起也迫使传统金融业在创新金融发展模式之余纷纷加速互联网技术的整合应用、不断适应金融变革新形势需要,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型金融二者之间已经形成了相互博弈、相互合作、共同双赢的战略发展态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金融的变革发展。

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防范机制

1 互联网金融的界定

关于互联网金融,大众化的理解可能是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的新兴领域的结合,人们更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定义,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一系列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信息不对称程度接近于零,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在资金供需双方的支持下更加匹配,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互联网与金融部门的结合,更是应用创新网络技术层面,在客户普遍接受的基础上,适应新的供需关系模式创新。

2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

2.1货币政策

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的融合和传统金融业务信息服务是巩固传统金融发展的基础,有利于传统金融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维护互联网金融仍然是传统金融的一种改进和补充。在支付结算领域,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仅占有很小的比例,对传统支付系统的整体冲击有限。

2.2市场监管

网上银行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在其发展初期,对其监管有许多创新的举措。我国现有监管体系是分业监管模式,监管机构为核心。然而,互联网金融进一步模糊的分离边界,即使在创新设计和业务发展上都是有意通过跨界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监管或监管套利,对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现实挑战。互联网金融信息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对现有监管体系的有效性、相关性和挑战性的全面性,是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监管体系最直接、最现实的压力。

2.3社会信用体系

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已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在不断改进的舞台。主要表现为:①在信用体系建设的立法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的轨道上运行;②加强和具体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工作,逐步建立诚信社会体系;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程度不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体缓慢,规范性建设,参与度不高的社会信用体系,缺乏健全的信用体系来确保其有效的利用整个社会信用信息资源。互联网金融已经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交易形式,信用风险和传统金融信用风险特征不一样,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主要集中在消费者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

2.4行业自律性

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即将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管理协会,建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引导和支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以提高管理、守法经营、防范系统风险。目前,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补贴、价格战谋求垄断地位,但这些问题在现有的公司法和反垄断法框架下无法解释。

3 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3.1安全技术应用

在线支付机制为安全、高效的支付需求响应是在线支付行业出现的必要条件,而部分网络支付机构则持有先进的技术,实际上承担着整个产业链的风险控制功能。因此,支付机构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个产业链,以确保信息安全、防范和控制系统的核心,更完整的信息安全,硬件和软件保护机制,网络安全机制和业务连续性计划的过程。支付机构的信息安全划分主要包括信息安全过程、硬软件保护机制、网络安全机制、业务可持续性规划。

3.2构建信息隐私权防护机制

为了保护人们的自由和责任,人们必须将变更应用到大数据的预测中,这使得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从个人许可证到数据使用者承担变更的责任。从传统的笔记本到数字信息数据库,成为一种永久性的信息存储。记忆,如谷歌数字内存或对等网络借贷机构,旅行预订系统,电信运营商和执法部门有一个完整的和强大的内存的数字记忆。

3.3完善互联网金融征信机制

互联网金融信用管理系统应包括互联网金融信息采集系统、互联网金融信用评价和查询系统、互联网金融信用、动态跟踪和互联网金融反馈系统、互联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等。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采集是系统运行的基础,信用评价和查询结果会通过信用管理系统操作来实现。互联网金融信用跟踪和反馈系统,以维持整个互联网金融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的有效运作。信用担保体系是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提供指导和支持。

3.4建立区域性互联网征信系统

区域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信息处理上的优势,建立一个真实、全面、科学、动态的信用平台,促进信用产品交易。这是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措施。网络借贷模式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关注的焦点,但由于信用信息获取渠道所造成的建设风险控制体系的缺失,几乎都是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的瓶颈。

4 结 语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在高速发展中也暴露出许多由于法规缺位、监管不力造成的问题和风险。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研究,对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83

F724.6;F832

A

1673-0194(2016)20-0124-01

2016-09-20

猜你喜欢

信用机制金融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P2P金融解读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