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12-26冷宏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

冷宏伟

【摘要】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100例RA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分级与疗效。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Ⅰ级22例, Ⅱ级18例, Ⅲ级7例, Ⅳ级3例;对照组Ⅰ级12例, Ⅱ级15例, Ⅲ级13例, Ⅳ级10例。治疗组Ⅰ、Ⅱ级患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与对照组的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类风湿关节炎;中药汤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12

RA是骨状症性疾病, 研究认为R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可能与病毒与细菌感染、遗传、社会与心理环境差异、心理、职业、地理、营养、内分泌等因素相关[1]。因此, 本研究对治疗的100例RA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治疗的100例RA患者, 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00例患者中男52例, 女48例, 年龄35~6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

1. 2 RA患者功能分级 Ⅰ级:生活不受限;Ⅱ级:关节受限中等强度;Ⅲ级:生活受限, 不能照顾自己或者不能从事很多职业;Ⅳ级:生活不能自理, 只能坐轮椅或卧床。

1.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7.50 mg口服, 1次/周, 与雷公藤多甙20 mg口服, 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中药汤剂治疗, 组方为:川乌10 g, 炙甘草10 g, 白芍30 g, 蜂蜜50 g, 草乌10 g, 麻黄10 g, 黄芪30 g, 鸡血藤50 g。1剂/d, 早晚2次。

1. 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的体征与临床症状, 进行功能分级。检测并记录患者的PLT、RF、CRP、ESR。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功能分级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Ⅰ级22例, Ⅱ级18例, Ⅲ级7例, Ⅳ级3例;对照组Ⅰ级12例, Ⅱ级15例, Ⅲ级13例, Ⅳ级10例。治疗组Ⅰ、Ⅱ级患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PLT、RF、CRP、ESR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PLT、RF、CRP、ES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中3例发生不良反应, 包括恶心2例, 呕吐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中4例发生不良反应, 包括恶心2例, 呕吐2例, 不良反应书生率为8.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 RA的主要病因病机为外邪侵袭肢体, 经络闭阻, 不通则痛。风寒湿热外邪侵袭肢节、肌肉、经络之间, 以致气血运行失畅, 而为痹症, 症状表现为疼痛、肿胀、酸楚、麻木, 或肢体活动不利。病理性质病出以邪实为主, 病久邪留伤正可致虚实夹杂。西医病理学认为, RA是一种累积包括肌腱、关节韧带、骨组织与关节软骨的关节滑膜, 其次为眼、肺、心及浆膜等结缔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其表现还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炎、胸膜炎、皮下结节、疲乏无力与发热等。广义的RA不仅包括关节部位炎性病变, 还包括全身广泛性病变。目前对RA还没有完全治愈的有效方法, 而中西医结合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治疗方法[3]。

本研究显示, 治疗后, 治疗组Ⅰ、Ⅱ级患者显著增多, Ⅲ、Ⅳ级患者显著减少, Ⅰ级患者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PLT、RF、CRP、ESR指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此前的研究[3]结果是一致的。甲氨蝶呤是目前临床治疗RA使用较多的较为有效的药物之一, 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 但该药物副作用多、起效慢, 部分患者不能耐受, 因此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RA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症范畴, 风寒湿热之邪, 闭阻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 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症。乌头汤主之, 本方中, 草乌、川乌温经驱寒, 黄芪温津止痛、益气固表, 诸药合用, 能显著缓解RA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君.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山西中医, 2016, 32(1):22-23.

[2] 邢铁艳.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陕西中医, 2016, 12(1):78-79.

[3] 钱鑫.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临床研究. 江苏中医药, 2015, 47(12):37-39.

[收稿日期:2016-04-13]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
藏药内服外浴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藏药五味甘露汤联合小叶毛球莸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